幼稚園班級工作總結範文

3、角色遊戲

我班根據小班幼兒的活動特點創設了以娃娃家為主的角色遊戲活動區。經過一個階段的遊戲活動,幼兒從剛開始的獨自角色遊戲逐漸出現了以物代物、以人代人的象徵行為,表現為開始出現了真正的角色扮演,內容從僅僅是家庭的狹小生活圈,擴大到家庭以外更大的生活圈,如:去買吃的、想帶娃娃去看病、串門、做客等,遊戲中角色與角色之間的聯繫加強了,不再像以前的那種互不相干的獨自遊戲了。為了滿足幼兒渴望交往、渴望合作遊戲、渴望體驗社會角色的願望與需求,本學期我班將兩個娃娃家合併一個,並擴大了活動區範圍,在原有角色區娃娃家、美味餐廳的基礎上,增設“寶寶醫院”的角色區,藉助“美味餐廳”“寶寶醫院”2個角色區增進幼兒之間的交往,體驗角色賦予的特殊情感體驗。

在角色遊戲中,我們重點嘗試了“主題與課程相融合”開展遊戲活動。從目標、環境、材料上下工夫,讓幼兒在遊戲中分享快樂,體驗成功,獲得發展。有的孩子陸續在班裡過生日,而且幼兒在遊戲的時候也會有“過生日”的情節產生。但是他們在遊戲的時候只是有很簡單的語言出現,在整個遊戲過程中沒有始終貫穿“過生日”的情節。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利用班裡幼兒過生日的機會,喚起幼兒已有經驗,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在過生日的時候應該做的一些事情,如:準備蛋糕、外出購物、生日宴會等等。通過過生日的系列教育活動,幼兒在活動區中有了以“給娃娃過生日”為主題的遊戲活動,他們在活動中能夠有目的地做蛋糕、外出購物、做飯、開慶祝宴會等等。教師用相機記錄幼兒活動遊戲情況,現場撲捉幼兒在遊戲中出現的問題。通過觀看照片,幼兒能夠很直觀的看到自己在遊戲中表現,說一說照片中都有哪些不應出現的情況。另外,在照片中不出現幼兒的形象,只拍下活動區的物品,保護了幼兒的自尊心與遊戲的積極性。教師在遊戲指導中會採取“語言提示”“照片記錄”“經驗共享”“回應”“助手”“平行”等指導方法,喚起幼兒自己實際生活中原有經驗,豐富遊戲經驗,提高遊戲水平,使遊戲情境更為豐滿。

4、特色教學

在這個學期我根據上學期進行的小班欣賞畫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更適合小班幼兒欣賞的畫作與表達表現形式。我利用繼續教育的機會努力學習新的教學方法並進行研討與實施。經過多次嘗試發現大師波洛克的行動畫派與小班幼兒的玩色遊戲非常相像,於是上網搜尋大量畫作與相關信息,在欣賞後的表現階段我先後嘗試了一種工具一種顏色、一種工具兩種顏色、兩種工具兩種顏色的使用與指導,並大膽講主題命名融入到畫作中,使小班欣賞畫的研究與指導有了新的進展。另外我還借鑑同行的教學經驗,結合本班幼兒的特點設計實施了“小瓶滴畫”的欣賞創作活動,幼兒的作品擯棄了呆板、劃一的模式,表現出活潑、稚嫩、富有動感與生命力的兒童欣賞創作畫,效果非常好。我將在班級實施的教育活動經過反思與調整,總結出比較好的教學成果,在河東區協作組異地獻課中進行了展示,博得了姐妹園所教師的好評。除此以外,我還多次進行手掌印畫、主題繪畫、臨摹繪畫、想像創作畫等多種形式的繪畫活動,我班幼兒繪畫經驗與審美經驗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