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班主任年度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範文

後進生的轉化工作,不僅關係到人才的培養,而且直接影響整個社會和國家的發展。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轉化後進生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課題。那么,怎樣才能“對症下藥”,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呢?

一、分析後進生形成的原因,是轉化後進生的基礎

後進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了解後進生形成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對症下藥”。後進生形成的原因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家庭環境好,不愁吃穿,嬌生慣養,父母放任自流或父母外出打工無人管教:

二是弱能力型的後進生,即接受能力不強,聽不懂教師的講課,難以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

三是行為習慣不良,表現為惹是生非,搞惡作劇,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好動、貪玩,經常拖欠作業,學習自覺性差;

四是品德不良,有小偷小摸與破壞公物的行為,常與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

五是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不當,與學生的關係不和諧,導致部分後進生越來越差。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在課堂上說的少、練的少。表現的機會更少。久而久之,後進生就產生一種不敢表現自己和不敢積極主動地想辦法解決問題的畏懼心理。有部分後進生還形成了對其他同學的發言不作深層次思考,不去尋求其他答案或解法的從眾心理和一切難題依靠教師的崇敬心理,長此以往,後進生更“後進”。所以,教師要改進教學方法,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示範作用,又要留給學生合作交流、獨立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在觀察、實踐、猜想、分析、整理的過程中,積極自主參與、思考、探索,敢於表現自我。教師只有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才能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是轉化後進生的關鍵

對待後進生要與對待優等生一樣,對他們不歧視、不疏遠,要關懷他們、親近他們,用博大的胸懷去容納他們,與他們促膝談心,交流感情。針對後進生的形成原因,分清其主流和支流,注意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哪怕是微小的閃光點都要及時表揚與鼓勵,堅定他們的自信心和樂觀向上的精神。不斷完善自我。對他們的消極因素要掌握時機,因勢利導,避免簡單、粗暴的訓斥。防止他們產生逆反心理。教師對待後進生要像醫生對待患者一樣,要倍加關心,尊重、體貼他們。教師應以全面細緻的愛護之情,一視同仁的尊重之感,有效地觸動後進生的心靈。

如xx同學是一個非常聰明的男生,可期中考試各科成績均在45分上下,學習不努力、不認真,調皮打架,是出了名的“撓頭生”。對此,我想了很多辦法,如找他談話、幫他補習功課等,使他逐步樹立信心。在課堂上只要他答對一道思考題,我就不失時機地給予表揚、鼓勵,使他漸漸產生學習興趣,最後學習成績慢慢上來了。隨著學習興趣的提高,以前打架、罵人等一些不良行為也漸漸改掉了。後來他深有感觸地對我說:“是老師的愛心,使我由一個後進生轉變成品學兼優的學生。當年要是老師您放任不管或者方法簡單粗暴的話,也許當時自己就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了,也就不會有今天了。”

三、愛是轉化後進生行之有效的保證

教師的愛應該是誠摯的、公正的、無私的。皮格馬利翁效應表明:“只要是常人,如果受到教師的關心、幫助、熱愛,那么他就會有所發展。”這一科學論斷告訴我們,教育不能僅限於尖子生,而是要面向全體學生,相信他們都能成為有用之才。然而,在有些教師的眼裡,可造之才只有少數幾個學習尖子,至於那些成績不佳所謂的後進生是“朽木不可雕也”。這種可怕的偏見必然會造成只重視和培養少數拔尖生,忽視與放棄大多數後進生,形成少數和多數的隔閡,使多數學生成了“陪襯品”。這種做法不利於學生的發展,應該堅決摒棄。因此,教師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有時甚至要偏愛後進生,努力發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給他們更多的關心和幫助。教師要以學生髮展為原則,努力培養學生使之成為新世紀的有用人才。教師要注重與後進生的心理溝通,沒有感情是不行的。他們需要愛的甘露。所以,教師對後進生要入其心、動其情,學生才會信師道、聽師教,主動地從根本上轉變自己,建立起融洽、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總之,師愛是教書育人的基礎,是熱愛教育事業的具體化。讓我們都愛每一個後進生,把他們變成人人喜愛的學生,使之成為棟樑之才,為祖國的明天更加燦爛輝煌地展現他們的才華。

工作總結範文

我很欣賞一句話:教師的工作是托起明天的太陽。是啊,我們今天的一切工作,不就是為了每一個學生都能擁有一個輝煌的未來嗎?我們所做的一切,無非是為孩子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使他們具備再發展所必須的基本素質。因此,我們考慮教育目標,實施教育計畫,都必須著眼於未來社會需要什麼素質的人,觀念應超越現實,應有前瞻性。今天,我們站在世紀之交,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網路時代已經來到,知識經濟初見端倪,我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正在探索,正在歷練一雙雙嬌嫩的翅膀讓每個孩子都能在二十一世紀的天空中勇敢地飛翔。

一、還學生以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獲得發展

班級管理和行政管理,企業管理有著顯著的不同,因為良好的秩序和高效率並不是管理的終極目標的教育管理,管理恰是為了教育,而教育又是為了發展。因此,班主任的角色不能是純粹的教育者,學生也不應該僅僅是受教育者,學生應積極參與班級的管理,或者說,學生才是班級的主人,班級管理應該是以學生的自我管理為主,在自我管理中進行自我教育,進而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交往能力,組織能力,創造的能力。班主任的職責應該是協調、引導,而不能是包辦一切,也不能是幕後操縱,應該給學生最大的自主權。

要真正還學生以主體地位,班主任必須有民主思想,實行民主治班,每屆新帶的班級,在接班伊始,我就召開班會和同學們一起分析我們班的特點,長處與短處,我向他們介紹我帶的上一屆班級三年所走過的路,以及她最後取得的輝煌成績,然後和同學們一起醞釀、討論班集體,三年發展規劃。我特別要求每一位同學都要參與到這件事中來,因為每個人都是班集體的主人,都有義務有責任決定集體的未來。德育的、體育的、智育的在同學們的積極討論中都訂出了明確的目標,不光有三年總目標,而且有階段目標,也有保障目標實現的具體措施。我認為,討論制訂目標的過程,就是學生受教育的過程,這種目標,對學生將起著長期的激勵作用。而且這一活動,也增強了集體的凝聚力。《孫子兵法》中說:“上下同欲者勝。”這句話對班集體建設同樣運用。

班幹部是班集體的核心,是班主任的助手。更是班集體的服務員。在班幹部的作用上,我的作法是民主選舉,動態組合,能者上,不能者下。班幹部每周一都要對上周的工作情況進行匯報,並布置本周的工作,每學期對班幹部評議兩次,對表現欠佳的提醒一次,如期未仍不能令全班大多數人滿意,則被免職,這樣,班幹部有危機感,也增加了動力,他們甚至可以不在乎班主任的評價,但卻不能不重視廣大同學的評價,他們盡最大努力,為同學們服務好。把班幹部的任免權,獎懲權交還給學生,我戲稱這叫:“還政於民”當然班主任不能當“甩手掌柜”只要班主任精心引導,就不會出亂子,民主的前提是信任。放手當然需要膽識,但不敢放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還學生主體地位”也就成為一句空話,學生就不能在鍛鍊中提高能力,得到較好的發展。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同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學們提出了許多富有創造性的構想,包括一些主題鮮明、有時代特色、形成新穎活潑的主題班、團會。如“來自家鄉的報告──我眼中的改革開放二十年”、“愛祖國從愛母親開始──母親節的思考”、“我思故我在──培養自己的創造力”。學生仍不囿於老師的訓導積極思索,大膽構想,這是多么可貴的品質。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是創新的時代。建立在能力基礎上的自信,大膽的創新意識,活躍的思維,正是二十一世紀最寶貴的素質,我對同學們的明天充滿了無限的希望,我相信他們都會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二、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人才觀、關愛每一顆心靈

素質教育不是精英教育,雖然學生最終要接受國家的挑選,但我們不能把目光僅停留在有望升學的學生身上。班主任應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自由,健康的發展,有一次我翻看學籍卡片,發現在“特長”一欄絕大多數同學都填“無”,於是我又作了一次調查,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對於“你有什麼長處(優點)”這一問題的回答競然有多一半的學生寫沒有,不知道,為什麼我們的孩子這么沒有自信,是謙虛謹慎的灌輸過了頭,還是唯學分論的人才評價觀在作祟?深思之後,我決心從“評價”入手,扭轉這一局面,我專門為此開了主題班會,題為什麼樣的中學生才是優秀的中學生,同學們發言踴躍,分別從學習能力,交往能力,身體素質,品德素質,意志品質、審美能力,勞動能力等方面總結出優秀中學生的特點。我們還決定,每學期,全班要對每個同學進行綜合素質評價,此前每位學生先進行自評,圍繞這一學期我學會了什麼,我哪方面有所提高,我還有哪些不足,我下一階段努力目標是什麼這幾個問題進行自我評價,班級成立考核小組,對每位同學進行評價,評價力求客觀,側重於鼓勵性評價。當然,評價不是目的,評價是為了激勵,要讓每個同學發現自己的長處,樹立信心,同時也明白自己的短處,這比班主任學期末“一紙定乾坤”要好得多,學生易於接受,且自評與互評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受教育的過程。

三、拓寬教育空間,穩固學校教育的另一個支點

學校是學生受教育的主要場所,但我們也絕不能忽視家庭、社會對學生的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結構的變化,家庭對孩子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僅僅管好學生就顯得不夠了,班主任要積極利用社會、家庭方面的有利因素,消除不利因素,最佳化學生的校外教育環境,特別是親職教育環境。每學期,我都把家訪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內容,我給自己規定,每學期家訪人數不少於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爭取達到二分之一。我認為,家訪的目的至少有四種:一、通報學生的學習、生活等各方面情況;二是了解學生在家中表現(不僅限於學習情況,比如做家務情況,孝敬父母情況,人際交往情況等)三是傾聽家長的心聲(對孩子的評價,對學校、老師的希望);四是傳播家教知識,協調家長與學校老師的關係研究共同教育的方案。除此之外,我還定期召開家長聯誼會,讓家長相應交流家教體會,向家長介紹家教知識,受到了家長的熱烈歡迎,他們都稱讚此舉令他們受益非淺,一些學習較差的學生的家長也說:“以前我們就怕開家長會,自己孩子學習差,我們臉上無光甚至還要受班主任的‘教訓’,現在我們不必擔心了,因為張老師是讓我們長知識來了。”教育學生不僅僅是教師的事,也不僅僅是家長的事,而是教師和家長共同的事,爭取家長的支持,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條重要經驗,家訪和家長聯誼會是實現上述目標的重要方法。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人格

傳統的教育管理比較注重學生外在行為的指導,而現代教育更重視對學生心靈的關懷,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幾年前,我感到自己在這方面的欠缺,於是,我找來大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書刊,如饑似渴地學習起來,研究學生心理發育的特點,常見心理障礙及其排除,並開始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我給學生提供了演泄情感的渠道──班主任“心靈熱線”。這個熱線不是靠電波連結,而是靠文字,因為我考慮國中生不太願意面對面訴說心靈深處的隱秘,筆談可能更易為學生接受,學生可以把自己心裡的困惑、苦惱用筆寫下來,“班主任熱線”有二條:一是班上專門準備了一個硬皮本,命名為《心聲》,學生可以在上面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二是學生還可以通過周記,或者寫信等形式,將內心感受直接傳達給班主任,而我則認真讀學生的“心聲”,並及時給予答覆,或者筆談,或約來面談。並且我立下規矩,所有回覆不得超過一天。班主任心靈熱線,以其雙向互動,反饋及時,隱秘性強特點,大受學生歡迎。三條“熱線”反映學生的心理困惑是很多的,有時回答起來還真不輕鬆,有時我為了一個問題要多次查閱資料,或向別人請教,辛苦是辛苦,但這使我發現了許多學生心靈中隱性的障礙,及時加以疏導,避免了很多消極事件的發生,這是令我欣慰的。我認為,這種補救式的心理疏導還不夠,於是我利用班會時間,向同學介紹心理健康知識,我提供材料,讓學生展開討論,學會處理成長中的困惑、煩惱。如“如何渡過心理斷乳期”、“逆反心理好不好”“如何消除與家長的代溝”、“對自己期望值太高好不好”、“如何與異性交往”、“受到別人誤解與傷害應該怎么辦”……

成績是屬於過去的,形勢的發展又要求我們必須不斷去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教育永遠是面向未來的,我會繼續努力工作,爭取做一個有理論、有經驗專家型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