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博士畢業生代表畢業感言

物理系博士畢業生代畢業感言:祖國需要的地方就是我們最好的人生舞台

尊敬的各位領導、來賓、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我是工程物理系博士研究生常超。首先非常感謝母校給我這么崇高的榮譽,讓我在莊嚴隆重的研究生畢業典禮上代表畢業生髮言。我發言的題目是:“祖國需要的地方就是我們最好的人生舞台”。

水木清華,教我育我!首先,請允許我在這裡代表本次畢業的全體研究生,向悉心培養我們的母校、向諄諄教導我們的老師們,表達最真誠、最懇切的感激與敬意!

光陰似箭,轉眼間,我已經在清華度過了美好又難忘的八年半時光,在清華的求學階段是我迄今為止人生成長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時期。本科四年里,受清華園濃郁的學術氛圍薰陶,我養成了勤于思考、樂於探究的習慣,喜歡下課追著老師討論問題,喜歡對所學知識進行細緻反思。從小到大,科學家一直都是我的人生理想。受期望自己能夠在國家尖端軍工科技研究上有所建樹的目標指引,在大四這一人生十字路口上,我選擇了成為清華大學特種能源研究所的一名直博生。

我的博士課題是高功率微波輻射系統的關鍵技術研究,這一課題既是國際上在該領域公認的高難度課題,也是對我國相關軍工技術進步有著關鍵影響的題目。在西安的科研基地和母校共同為我的課題研究提供了一個戰略意義重大、面向套用實際、創新空間廣博、條件支撐優良的工作平台。讀博期間,我時常要到西安科研基地進行研究,連續出差旅途的勞頓沒有絲毫影響我的科研興趣;在母校打下的堅實數理基礎,讓我能夠成功的解決一個又一個的技術難題;加班實驗、挑燈夜戰、凌晨攻讀都成為我的家常便飯。全心的投入和持續的努力獲得了良好的回報,我提出的研究方法和設計的器件已經成功套用到某軍工系統上,這讓我切實感受到科技力量的巨大和由此帶來的難以名狀的成就感。由於學術科研上比較突出的成果和全面發展方面的良好表現,我榮獲了XX年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

清華學習的經歷使我深刻的體會到,如果不是從事與國防科技有關的技術研究,如果不是這樣一個理論與實踐結合,深度與廣度兼備的科研項目平台,我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我為自己從事的科研工作感到自豪!

回顧自己在清華的學習生活,從剛入校的新生到即將畢業的博士,從單一想從學業成績證明自己到深刻感受到國家利益與個人價值之間強烈的關聯,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找到了能夠充分施展自己理想與抱負的事業平台。我即將成為一名光榮的國防科技工作者,我也將竭盡所能在科學研究領域為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校友劉國治將軍講到:“成功和自身價值的實現要與國家民族利益相關的事業聯繫在一起,國家民族利益的需要就是我們取得成功和實現自身價值最好的舞台……乾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老一輩清華人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利益緊密聯繫在一起,創造出舉世矚目的“兩彈一星”和載人航天的輝煌成就。而今,我們的祖國正處在高速發展、迅速崛起的偉大時代,為我們清華學子施展才華、報效國家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和寶貴的機遇,我們清華人要勇於承擔國家和民族的時代重任,正如顧秉林校長所講,要做第一等的事業,要做中國的脊樑!

再過97天,母校清華將迎來百年華誕。百年奮進,清華培養了大批學術大師、興業之將、治國之才。百年滄桑,清華走過了極不平凡的光輝歲月,創造出令國人自豪的輝煌成就。

祝願母校又好又快地發展、早日成為世界最一流的大學!

“今天桃李芬芳,明天祖國棟樑”,這是母校對我們殷切的期盼,也是我們對自身的要求;“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是我們成為國家棟樑的必經之路,也是我們對母校的莊嚴承諾。

作為清華百年華誕之年的首批畢業生,不論我們身處怎樣的工作崗位,不論我們面對怎樣的工作挑戰,我們都會時刻銘記“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校訓,踏實踐行“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清華精神,剛毅堅卓,奮發有為,以優秀的工作業績回報清華母校的教育培養,以突出的社會貢獻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謝謝大家!

博士畢業生代畢業感言:行健築夢 厚德長行

尊敬的各位領導、來賓,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賈志豪,來自交叉信息院計算機科學實驗班(以下簡稱“姚班”)。我十分榮幸,能夠作為畢業生代表發言。

在高中的時候,家長總會教育我們說:高中是人生最辛苦的階段,挺過了高中,進入大學就輕鬆了。然而到了清華,我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四年的大學時光,累並快樂著,辛苦並充實著。今天我想藉此機會,和大家分享我在清華學到的三句話。

第一句話叫做“做最好的自己”。

這句話是從姚期智先生那裡聽到的。大學四年來,幾乎每一次姚班的講座都可以看到姚先生的身影,他總是聽得非常認真。姚先生曾經說過,他也有很多新的領域需要探索、學習,甚至還要跟我們比賽,看看誰學得快、學得好。怎樣做最好的自己?姚先生給我們做出了表率,就是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不斷實現自我的超越;就是要敢於築夢,敢於圓夢,敢于堅持自己的夢想。

我一直把這句話奉為圭臬,時刻鞭策自己。大二國小期,為了能夠設計出性能最優越的微處理器,我們挑燈夜戰,放棄了所有的娛樂和休息時間;每年秋天,為了能夠實現三千米滿分,我要求自己每天跑三千米,風雨無阻,最終達成了目標。我相信,人各有所長,只要堅持夢想,放眼長遠,矢志不渝,就一定能在人生的大舞台上綻放出自己獨特的光彩!

第二句話叫做“真正的熱愛值得百分百的專注”。

這裡我想與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去年春天,我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交換。當時我與同學約好,利用假期去紐約和那裡的朋友們一起遊玩。然而,隨著假期的臨近,我的一篇論文也進入到了最後的攻堅階段。一邊是老友相聚、風光大好,一邊是板凳冰冷、數據枯燥,如何選擇?我忍著內心的小小糾結,還是犧牲了假期,錯過了與老朋友的敘舊和紐約的大好風光。不過,故事的結局還算美好,最終這篇論文發表在了頂級國際會議上,論文的貢獻也被學術界認可。

四年來,我專注付出、廢寢忘食,動力正是源於對計算機科學發自內心的熱愛。如今,我即將赴美國史丹福大學,繼續攻讀計算機博士。正像1924年英國登山家george mallory回答《紐約時報》“你為什麼要攀登珠峰”時所說的,“因為山在那裡”——有朝一日登上科學的巔峰,領略那裡的無限風光,是我心中信守的夢想。

第三句話叫做“同學是我們一生的財富”。

我的導師曾跟我說:大學本科階段最大的收穫,不是學到了多少知識,做出了多少成果,而是你現在認識的同學,他們將會是你一生的財富。

提到同學,總會有那么幾幅畫面在我腦海中浮現。第一幅畫面叫做“喜悅”,我大一代表姚班出征足球比賽,打入班級首粒進球後被同學們高高舉起,拋向空中,聽到此起彼伏的歡呼聲,我只有一個念頭——有你們真好!第二幅畫面叫做“感動”,大二聚餐,不小心卡到了魚刺,跑了幾家醫院都沒辦法將魚刺取出,看到同學們在深夜仍然為我忙前忙後的身影,淚水浸濕了眼眶。第三幅畫面叫做“靠譜”,大四上學期事務眾多,又趕上一個重要的國際會議,臨行前直到機場我還在擔憂,此時同學拍拍胸脯說道:放心去吧,園子裡的一切有我呢!

大學四年,有些片段會離我們漸行漸遠,但有些片段卻會歷久彌新。或許,我們會忘記某一門課程的成績,但是我們總會記得在考試前與同學一起自習到深夜的情景;或許,我們會忘記自己發表了哪些論文,但是我們總會記得在論文的攻堅階段與同學並肩作戰相互鼓勵的時刻;或許,我們會忘記自己班級獲得的榮譽,但是我們總會記得,為了獲得這些榮譽,大家付出了多少汗水、辛勞和努力。追逐夢想的道路上,很幸運有你們隨行相伴,共同成長。

清華園四年,致知窮理、學古探微,鳴謝的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就讓我們把它凝結為一句“捨不得”吧。捨不得清芬的香鍋和觀疇的肘子,捨不得辛勤的老師和辛勞的職工,捨不得朝夕相處的室友和揮斥方遒的同學,最捨不得的是培養我們四年的母校——父母給了我們夢想之身,正是在這個園子裡,夢想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離別時分,所有的捨不得都將收入行囊,夢想在新的起點再次起航。每個清華人,心中或許有不同的夢想,有的將潛心科研,登臨學術殿堂;有的會雄心鑄劍,戍衛遼闊邊疆;也有的將紮根基層,踐行報國理想。不管選擇如何,我們身上都帶著清華的烙印,行囊里都裝著這個園子的時光。異曲同工,十七萬學子矢志不渝共譜清韻華章;厚德長行,百二載志士行健不息成就強國夢想! 清華,給我們永恆的力量;清華,是我們夢想開始的地方!

謝謝大家!

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畢業生代畢業感言:行勝於言,心懷天下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來自公共管理學院mpa e班的碩士畢業生楊銘書。能夠在莊重的畢業典禮上代表畢業生同學發言,我感到十分的激動和榮幸。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所有畢業生向辛勤培養我們的母校,向關心、幫助、指導我們的老師和同學們,表達最誠摯的感謝!

我來自全國五大藏區之一——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兩年前,當我和我的37位同學走進清華園,圓了兒時的清華夢時,我為成為清華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在清華兩年的學習,對我們這些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學子來說,既是不斷修煉提高的過程,同時也是我們進一步學會做人做事的過程。剛進校時,完成一個行政官員向清華學子轉變的任務擺在了我們面前。由於走出校門太久,加之擔任領導職務後很少動手,我只會上網看新聞、查資料,連郵件都不會發。但清華嚴格的教學、老師們的悉心指導和同學間的熱情幫助讓我學會了用電腦完成作業、寫作論文、製作ppt,讓我有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

兩年來,在學校的精心培育下,我們不僅學到了方法和知識,而且學到了先進的理念,我們收穫的不僅是一張學位證書,更重要的是綜合素質的提高和思維方式的轉變。在撰寫畢業論文過程中,我運用在清華所學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理論,結合藏區穩定和發展的需要,以及自己的工作實際,研究和分析影響藏區穩定的各種因素,提出相關對策、建議,答辯時引起了很大的共鳴和熱烈討論,這讓我為自己在清華學有所獲感到興奮和驕傲,也讓我深深感受到:如果早日受到這樣的學習和培訓,我們的能力和素質不知還要提高多少!

兩年中,老師們嚴謹治學的態度、誨人不倦的精神,課堂上各種思想火花的迸發、碰撞,都深深印在了我們的記憶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精神已經融進了我們的血液。今天,帶著從清華沃土中汲取的知識和精神,我們即將奔向各自的工作崗位,為祖國的繁榮和富強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也將回到迪慶,繼續為那裡的父老鄉親儘自己的綿薄之力。

迪慶風光秀美,資源豐富,民風純樸,是世人嚮往的香格里拉。在迪慶的發展中,最為緊缺的就是知識和人才。所以在清華的兩年中我如饑似渴地學習理論知識和思想方法,並將其與工作實踐結合起來,大大提高了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但我深深地感覺,如果能有更多的清華同學在迪慶與我並肩戰鬥,迪慶的明天會更美好,同時同學們的事業也會得到很好的提升。因為在迪慶,在雲南,甚至是廣大中西部地區,對知識和人才的渴求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發展舞台,而行勝於言、心懷天下的清華風骨也會幫助我們更加順利地適應環境,更好地貢獻自己的力量。真心盼望著能有更多的清華學子投身到火熱的西部建設中來,在那裡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彰顯清華的民族與歷史責任!

明年,清華大學將迎來百年校慶。百年風雨兼程,清華秉承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精神,為祖國培養了一大批勇攀科學高峰的學術大師、共和國建設事業的興業之士和黨政軍各級領導的治國人才,我們為母校感到光榮和自豪,更祝願我們親愛的母校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中走得更好更快!

最後,再次向母校,向辛勤培育我們的老師們致以誠摯的謝意!請你們放心,我們會秉承母校賦予我們的精神財富,用好母校教授我們的知識財富,為祖國的崛起和民族的復興奉獻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向母校交上滿意的答卷!

感謝大家!

謝謝!

土木系博士畢業生代畢業感言:那些年,我們一直深愛著的清華園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兄弟姐妹們:

大家上午好。我是來自土木系的王萌,很榮幸今天有這樣一個機會,站在這裡,和大家一起分享這個美麗的園子帶給我的成長和感悟。她給予我的是一種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一種行勝於言的做事態度,一份服務社會的責任使命,一條追求卓越的人生信仰。所以這裡絕不僅僅是我的學校,更是我永遠的家,無論今後走到哪裡,都會記得要常回家看看。

園子裡有這樣一個地方,也許研究生期間與他相處的時間最長,第一次看英文文獻的沮喪,第一次寫文章的迷茫,第一次做設計的忐忑,第一次做試驗的抓狂,這個其貌不揚的小平房包容著我科研生活中大部分的狼狽與窘態,也見證著我堅持不懈的努力與付出,這就是我的課題組,基地118。在這裡我留下了步履蹣跚的自己,帶走的卻是滿載收穫的回憶。曾經為了完成一個為期三周,試件卻只有20厘米長的試驗,花了一年的時間準備。沒有經驗參考,就慢慢摸索鑽研;沒有載入條件,就跑到航院實驗室借場地裝置;沒有採集設備,就只能從土木系實驗室借儀器,搬器材;沒有測量工具,就要聯繫廠家定做;不能自動載入,只能一點一點手動控制。科研之路不一定會披荊斬棘,但每一個細節都要用心完善。雖然過程辛苦,但當文章發表後,很多國內外的學者、同學給我來發郵件,自己的研究成果能給別人帶來一點幫助和啟示也令我有了小小的成就感。這個園子讓我懂得了成長並不是收穫了多少的榮譽,而是克服了多少令你畏懼困難,並不是留戀曾經擁有的成績,而是迎接了多少讓人想放棄的挑戰。

園子裡也有這樣一群人,無論科研生活遇到怎樣的挫折,總會第一時間地幫助你、理解你、支持你,這就是課題組裡的導師們、系裡學校愛護我的老師以及親愛的夥伴們。我想今後再不會有人跟我說“都是好孩子,學校就是允許你犯錯的地方”、“組裡就是娘家,永遠是最堅強的後盾”。這群優秀的清華人教我為人,助我為學,伴我成長,我的每一份收穫和榮譽都少不了他們的付出。如今,我也即將去高校工作,成為一名老師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清華博士五年更堅定了我的信念,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讓更多的人得到收穫和成長,也希望能將學校給予我的正能量繼續傳遞下去。

園子裡還有這樣一種精神,讓我打心眼裡理解了服務與奉獻,不僅僅是付出,更是一種福氣。這裡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人感動著我,激勵著我。記得在XX年進行校友訪談的時候,我通過電話採訪了紮根邊疆1963屆土木系校友孫勤梧,當時就是一句“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老學長主動要求到了最為艱苦的地方,當我把寫好的新聞稿給他郵寄過去後,令我沒想到的是,老學長竟然手寫了20多頁的稿紙,逐字逐句的為我改稿子,還寫了一封很長的信表達對學校的思念和感激。我想清華精神的傳承就是在這不經意間慢慢滲透,50年前的畢業生在50年後仍然擁有和我們一樣的感激和不捨,50年前的清華精神在50年後仍然鼓舞著我們勇往直前。

作為一個即將離開學校的清華學子,從懵懂迷茫到整裝待發,在園子裡的5年時間我感覺自己一直是在索取和收穫,而今後的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付出來回饋社會,我想這才是對培養我們的老師,支持我們的同學,一直鼓舞我們的清華精神最好的回報吧。

最後,無論我們走到哪裡,請讓我們永遠祝福,那些年,我們一直深愛著的清華園。

化工系博士畢業生代畢業感言:感懷母校培育恩,牢記責任赴遠航

尊敬的各位老師、來賓,親愛的親友們、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化工系的博士畢業生張如范。能夠作為本屆畢業生的代表在此發言,我感到非常榮幸。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全體畢業生,向精心培育我們的母校,關心指導我們的老師們,朝夕相處的同學們以及在背後默默支持我們的親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兩周前,我接到學校老師的邀請,讓我在這次畢業典禮上發言,我對此深感榮耀,卻又惶恐不安。為了準備這次發言,我歷經數次挑燈夜戰。

昨夜寒蛩不住鳴。為做發言稿,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朦朧。

此時此刻,回首凝望,這些年,我們一起生活過的清華園,有歡樂、有抱怨、也留下了諸多的遺憾。

我們享受過清華餐廳的美食,領略過名家大師的風采,欣賞過新清華學堂的高水平演出,參加過激烈萬分的體育比賽,感受過取得突破時的欣喜若狂,也許還談過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

我們吐槽過各種與獎學金掛鈎的考勤,抱怨過高強度的“一二•九”排練,牢騷過我們的後勤服務,體驗過課題不順時的徹夜難眠,承受過中期考核時的痛苦煎熬,也經歷過論文寫作時的挑燈夜戰。

然而,不管是快樂,還是痛苦,在清華園裡的這些年,我們的身心得到了成長,我們的能力得到了鍛鍊,我們的視野和境界得到了擴展。

所有的經歷,轉眼成為回憶,在這即將離別的時刻,我們又怎能不難捨難分,留戀忘返?

我們每個人的研究生生涯都是不輕鬆的,甚至可以說異常煎熬的。

你做,或者不做實驗,課題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讀,或者不讀paper,文獻就在那裡,不來不去;你寫,或者不寫論文,數據就在那裡,不挪不移;你趕,或者不趕進度,導師的任務就在那裡,不離不棄;你愁,或者不發愁,畢業的要求就在那裡,不高不低;你聽,或者不聽我發言,畢業就在這裡,我們終將離去。

眼看周圍同齡人的孩子已經老大,而我們很多讀研的哥哥尚未娶,姐姐還待嫁,白天被論文搞得愁眉苦臉,晚上偶爾還挨頓爸媽的責罵。

有時候真想說:哥讀的不是博,是折磨;姐讀的也不是研,是辛酸!

折磨也好,辛酸也罷,哪個人的破繭成蝶不是經歷了痛苦煎熬、汗淚交加?

以我而言,XX年,我從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保送到清華大學化工系,師從魏飛教授,開始了五年的博士生涯。五年過得非常不容易!因為課題不順,我連續兩年春節都是在實驗室度過。XX年,有長達半年的時間,我經常通宵達旦地做實驗,卻得不到任何進展。我常常在三更半夜的時候跑到東主樓前的小樹林裡面徘徊散步,尋找原因。那個時候,我還給自己寫一首小詞來鼓勵自己,叫做《蘇幕遮-科研小生記事》:

讀文獻,做實驗,夜以繼日,雙頰灑熱汗。暫將此身獻科研,學海無涯,長途路漫漫。

常失敗,淡然看,苦中有樂,悲喜何須念。磨劍尚需待十年,這才幾時?繼續埋頭乾!

就是靠著這樣的堅韌與努力,在魏飛老師的指導下,我終於取得了多項重要的科研突破,比如做出了世界最長的碳納米管,在世界上首次發現了巨觀尺度的超潤滑現象等,並因此獲得了四項國際會議大獎等多種榮譽和獎勵。

回首這段往事,我深深地認識到,在清華求學的過程中,不經歷這些刻骨銘心的日子,你可能永遠無法真正理解清華校訓中“自強不息”的深刻含義。正是在科研這條艱苦的道路上不斷的堅持,才鑄就了我們今天的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而人生的道路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如果要問清華給了我們什麼,我們可以說清華給了我們一流的導師,一流的科研平台,一流的學習環境,也給了我們非常優秀的校友資源。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母校給了我們自強不息這種寶貴的精神。

當今後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會自信地拍著胸口喊一聲,“天空飄來五個字兒,那都不是事”!

然而,除了自強不息,清華更教育我們要“厚德載物”,沒有了厚德,我們怎么可能在今後的人生路上走得正,走得穩,走得遠,在這即將離別的時刻,再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像擁有一份厚德更能讓母校對我們放心,能夠讓我們一輩子都肩負起“清華人”這個沉甸甸的“標籤”。

在經過五年的博士生涯訓練和思考後,我選擇繼續從事科研。今年九月份,我將赴美國史丹福大學做博士後。在我即將正式將科研作為我的職業的時候,有幾個問題卻常常在我的心頭縈繞,令我為之深思。

當科研正在成為一種職業、甚至逐漸變得世俗化的時候,我能否永遠地將興趣和追求科學真理放在第一位,將其作為一項神聖的事業,不斷探索,並為之付出畢生的努力?

當我選擇研究方向的時候,我是選擇一些時髦的熱點還是選擇雖然冷門但涉及國計民生重大需求的方向?

當我研究的是一個冷門課題,雖然意義重大,但卻難以申請經費、難以出成果的時候,我能夠耐得住寂寞,選擇堅守嗎?

假如我手握千萬科研經費,我能夠做到恪守國家法律和學術界的倫理,堅持不貪污、不挪用、不浪費用納稅人血汗錢得到的科研經費嗎?

假如我是一項涉及爭議的重大項目的評審專家,我會堅持自己的專業判斷和價值取向,不媚權、不媚俗、不為金錢所動,頂住壓力,堅持說真話嗎?……

這些問題都很沉重,任何輕率的回答都是膚淺的,我只能用今後的行動寫出自己的答案。

其實,何止是做科研,對於我們這些畢業生,不管我們今後從事哪個職業,我們都需要思考類似的問題。

如果我們無法改變環境,我們是否可以做到選擇堅守?堅守信念,堅守良知,堅守努力,堅守正確的價值判斷。下面給大家分享一首《定風波》:

莫聽亂耳擾目聲,何妨一笑且前行。不違良心不做假,誰怕?一身正氣度平生。

風雲變幻要讀懂,警醒。堅守信念不盲從。且看前方蕭瑟處,管它風雨與陰晴。

最後,我以一首《蝶戀花》結束今天的發言:

畢業之時思緒翔。千言萬語,難以訴衷腸。五年時光匆匆過,酸甜苦辣俱已嘗。

崢嶸往事皆難忘。恩師同窗,此情永珍藏。感懷母校培育恩,牢記責任赴遠航。

我的發言完畢。

再次謝謝大家!

相關內容
國小生畢業生畢業感言
重點高中畢業生感言
往屆畢業生畢業感言
應屆大學畢業生畢業感言範文
畢業生工作感言範文
畢業生畢業感悟
大學優秀畢業生的代表感言
畢業生畢業感言範文
2017屆畢業生畢業感言
大學畢業生畢業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