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引領員工樹立科學的幸福觀論文

人人都嚮往和追求幸福,但並非人人都能獲得幸福。這與個體對幸福的理解和感受相關,更深層的是與其幸福觀有密切聯繫。幸福觀是人們對幸福的觀念、追求幸福的途徑的看法和標準,是個體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對待幸福問題上的表現。當今社會,相當一部分人的幸福觀與科學的幸福觀有很大的偏差。將幸福與金錢聯繫得過於緊密,產生“寧肯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坐在腳踏車上笑”這種物質化幸福觀,只注重眼前利益的現實幸福更引發一系列諸如食品安全、工程質量等社會問題。這種社會現象在引起巨大的關注的同時,也顛覆和動搖著人們傳統的價值觀。幸福在不斷地敲門,而大多數人卻被蒙住了雙耳,感受不到自己的幸福。如何引領員工樹立科學的幸福觀,從而使他們更加愉快地工作和生活,提高廣大幹部員工的幸福指數,對於管理者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什麼是幸福呢?在不同歷史時期、社會形態和文化範疇中,對於幸福的理解和設定不盡相同。中國傳統文化對幸福問題的系統探討,始於春秋中葉以前的《尚書・洪範》,書中第九疇說:“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長壽、富足、健康平安、愛好美德、善終正寢這五方面內容構成了幸福的要素。而諾貝爾獎得主daniel kahneman在《重新定義幸福》中指出,幸福包括: (1)整體的幸福感。(2)積極的人格特質。(3)積極情緒。(4)愉快的感覺。綜合以上兩種觀點,結合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筆者認為,科學的幸福觀應包含身心健康、實現個人價值、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和懂得利他等四個方面,而我們也應該圍繞這四個方面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一、立足崗位、創先爭優,幫助員工實現個人價值,是邀請幸福到來的請柬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我意識的覺醒,人們更加傾向於追求尊重、自我價值的實現。正如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所指出的,當生存和溫飽不再成為制約人的首要問題、基本需求的張力減小之後,尊重和愛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開始占據主導,人們開始更多關注成功與幸福。但是,成功有非常豐富的內涵,人們對成功的認識亦不盡相同。為國家和社會做出重大貢獻是成功,但更多的情況是,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認真履行職責,受到大家的尊重,這也是一種成功,而幸福就存在於實現自我價值、走向成功的過程之中。雖然只有極少數人能夠立德、立功、立言,成就一番偉業,創造有價值的產品和思想,但人們依然可以因為實現了某個人生目標、扮演好屬於自己的社會角色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幸福。管理者多創造機會,積極倡導員工立足崗位、創先爭優,通過開展各種經濟技術創新的競賽活動,為員工展示風采搭建平台,在各自的崗位發揮特長,贏得領導與同事的認可和尊重,這種成功後的認同感在一定程度上轉化為幸福感,使員工在以後的工作中能更好地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豐富的文體活動促進員工身心健康,是鋪就幸福到來之路的基石

身心健康是幸福的基礎。倡導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通過樹立良好的學習、工作、行為習慣,展現出良好的個人形象,則是實現身心健康的保證。積極為員工創造“健康生活、快樂工作、共享和諧”的環境,努力構建先進的員工文化和地勘文化。應充分利用五一、十一等重大節日,開展員工喜聞樂見、參與廣泛的文化體育活動,豐富員工業餘文化生活。例如,工會組織通過組織合唱團、籃球隊、桌球隊、羽毛球隊;舉辦各種運動會、聯誼會等,使員工在工作之餘能夠積極放鬆身心、鍛鍊身體;組織員工參與文化層次較高的活動,如欣賞音樂會、演唱會,觀看水平較高的體育賽事等,提升鑑賞水平和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素養,增加人文底蘊。眼界開闊了,精神世界豐富了,能不為瑣事煩心,幸福感自然就提高了。這是一種超越自然物慾的持久的心靈快樂和精神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