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測量與監理專業畢業設計

觀察日期:XX年11月1日至12月1日

沉降觀測結果表 觀測點編號 第三次 第四次

XX年11月1日 XX年11月15日

標高(米) 沉降量(mm) 標高(米) 沉降量(mm)

本次 累計   本次 累計

a 41.6351 -1.00  -0.80  41.6369  0.80  0.00

b 41.7540 1.60  1.60  41.7529  0.50  2.10

c 41.9491 0.60  -0.60  41.9479  -0.60  -1.20

d 41.8866 0.10  1.60  41.8849  -2.00  0.40

e 41.9414 -1.00  -2.10  41.9434  1.00  -1.10

f 41.6099 -1.30  -0.40  41.6111  1.20  0.80

g 41.9517 1.40  2.60  41.9579  -2.40  0.20

h 41.6708 -0.50  -1.00  41.6706  -0.70  -1.70

平均沉降量(mm)   -0.01  0.11    -0.28  -0.06

平均沉降速度(mm/d)   -0.001 0.007   0.007 0.021

工程狀態 運營使用中 運營使用中

觀測者 楊xx

記錄著 廖xx

立尺人員 唐xx

沉降觀測結束,應提供下列有關資料:

(1)沉降觀測點位置圖;

(2)沉降觀測成果匯總表。

表2-2中“平均沉降”欄可由所有沉降點的沉降量計算出它們的平均沉降量

(3)荷載、時間、沉降量關係曲線圖如圖3-2所示,圖中橫坐標表示時間t(天),上半部分為時間與荷載關係曲線,其縱坐標表示建築物荷載p;下半部分為時間與沉降量的關係曲線,其縱坐標表示沉降量s。根據各觀測點的沉降量與時間關係便可繪出全部觀測點的沉降曲線。利用曲線圖,可直觀地看出沉降變形隨時間發展的情況,也可看出沉降變形與其他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繫。

第4章  精度分析及總結

我校第二實訓樓於XX年6月竣工完成並投入使用,距離現在已有二年半左右,屬於框架結構,建成後一直比較穩定,按照相應規範,應半年觀測一次即可。但本次畢業設計由於時間有限,故對觀測周期的時間選擇相對較短,每30天進行一次觀測。以上即為近一個月來的觀測成果,由於沒有建築單位的原始觀測資料,採用第一次觀測所得到的各沉降點高程為初始高程數據,以後的三次觀測相應構成了三個觀測周期。經過計算分析可知,單個點在單個周期的沉降變化量最大達-2.5mm,各點累計沉降變化量均在2mm以內。各點變形過程線見下圖。

各點平均沉降量第一個周期為0.11mm,第二周期為-0.01 mm,第三周期為-0.28 mm。平均沉降速度第一期為0.007mm/d,第二期為-0.001mm/d,第三期為0.007mm/d。累計平均沉降速度前15天為0.007mm/d,前30天為0.007mm/d,前45平均沉降速度為0.021mm/d。

整棟樓本月平均沉降量為0.021mm,其中10月1日到10月15日上升0.007mm;10月15日到10月30日下沉0.008mm,累計下沉-0.001mm;11月1日到11月15日上升0.008mm,累計下沉0.007mm。

分析可知,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沉降量均在-0.007mm左右,大體上屬於均勻沉降,說明整個樓在結構上比較穩定,在長時間內不會發生大的變化,所以第二實訓樓在今後數年內將趨於穩定,由於我校第二實訓樓屬於一項大的工程建築,為確保全全,仍需定期進行變形監測。

沉降變形分析報告

沉降測量結束,須對全部資料進行加工、分析,以研究沉降變形的規律和特徵,並提交沉降變形報告。對沉降觀測點的變形分析,應符合下列規定:相鄰兩觀測周期相同觀測點有無顯著變化;應結合荷載、氣象和地質等外界相關因素綜合考慮進行分析,分析後的數據經闡述後才能成為實用的信息。

值得指出的是,由於一般建築對均勻沉降不敏感,只要沉降均勻,即使沉降量稍大一些,對建築物的結構也不會有多大破壞。但不均勻沉降卻會使牆面開裂甚至構件斷裂危及建築物的安全。所以在沉降觀測過程中,當出現不均勻沉降、沉降量異常或變形速度突增等情況時,需即時引起注意,提交變形異常分析報告,以及時採取應變措施。另外,建築物的沉降量一般應隨著荷重的加大及時間的延長而增加,但有時卻出現回升現象,這時要具體分析回升現象的原因。

除提供以上有關資料外,若工程需要,還需提交沉降等值線圖(表示沉降在空間分布的情況和沉降曲線展開圖,圖中可看出各觀測點及建築物的沉降大小、影響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