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派幹部個人總結

2、資源品質低,資源總量不大。首先xx村人均耕地面積小,且缺乏機耕路,全部農活只能肩挑手提,從耕地上不可能有大的收益。其次xx村雖有較多的竹林面積,但當前每平方米竹數還很低,村民還沒有意識到竹山的價值,墾復積極性還不高。第三xx有近7000多畝的山林,但多數是荒山,且崎嶇不平,亂石疊嶂,不易開發。第四村里人力資源匱乏。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但由於大部份年輕力壯人員外出打工,村里現有人員大多年老體弱多病,文化程度不高,思想保守,即使有好的項目,也沒有人力去實施。資源品質和總量限制了產業規模和效益,進而影響脫貧致富。

3、資金短缺,技術欠缺。由於當前的衛生醫療、教育等費用高,農民基本沒有積蓄,外出務工人員基本不把收入投回本村,因此單靠農民自身沒有多大的投入。農民獲取資金的途徑主要是信用社貸款,但受貸款規模和繁雜擔保手續限制,農民能輕而易舉獲得貸款實屬不易,能貸到款額度也不大,另一途徑就是靠外出打工賺了錢回來的老闆資助建設,但畢竟這是極為少數的。其次是農民缺乏技術。目前村里還沒有專業的農技員,農民在種養方面出了問題,往往要到縣城諮詢,來回折騰往往誤了及時搶救的時間。

4、村幹部年齡結構偏大,素質不高。我村委會班子成員最大的54歲,最小的40歲,平均年齡49歲,現有村幹部大都年老,事多,在工作上公心不足、時而怕事。在沒有下派幹部期間不懂得如何做事,領悟能力不高,難以理解上級工作指示。在碰到問題時,沒有為民服務的毅力,輕則退卻,重則讓步。在有下派幹部期間,又反映事多,待遇低,積極性不夠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