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宣傳部工作總結

(二)農村基礎文化建設穩步推進。全年完成大金店鎮、告成鎮、白坪鄉、潁陽鎮、君召鄉、石道鄉、送表區、盧店鎮8個鄉鎮文化站和187個村級文化大院的建設任務,提前實現我市村村有文化大院的目標,同時為全市150個村文化大院每個配送3000冊圖書和6組書櫃,採購價值20餘萬元的鼓、鑼及表演服裝等物資,初步完善了已建成文化大院的服務功能。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中心,已安裝調試完成,137個行政村基層服務點所需設備由上級文化部門統一配置,現在已安裝到位。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及文藝演出工作有序進行,全年共放映數字電影3000餘場,豫劇團下鄉演出280場(次),接待外來演出團體100個(次)。

(三)廣電“村村通”工程強力推進。強力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xx電視台實現境內電視信號的無縫覆蓋,xx廣播電台新增幹線7.5km;新開通小區信號3個;新增裝有線廣播音柱8隻,購置微波無線數字廣播信號設備,徹底解決多年來箕山廣播發射信號質量不好的問題。同時大幅度降低安裝費,讓利於用戶近30萬元,全年發展新用戶1526戶,入戶安裝創歷史新高。

(四)文藝創作品味提升。呂宏軍主編的410萬字的《xx市志》、閻錦木的文集《柳郁文選》等16部有關嵩山文化、少林文化的書籍等作品相繼出版。書畫創作持續繁榮,XX年,全市的書畫作者深入傳統、深入基層,創作出大量富有時代意義的書畫精品,共有260餘幅作品在上三級發表、展出。其中劉永占的民間藝術作品《嵩山娃娃》在xx省融冰民俗文化藝術展演中榮獲一等獎,《唱xx》在xx省魅力中原民間藝術展中榮獲金獎。

(五)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三個專項”普查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深入全市57個行政村、名勝古蹟等地開展xx市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三個專項”普查工作,已普查繪畫、文字、建築、編織、服裝、飲食、雕塑、剪紙等民間美術資料120餘項,拍攝圖片900餘幅,編篡《民俗志》17萬字。

(六)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成果顯著。我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電子文本及彙編已全部完成,共整理彙編出xx市市級彙編本9冊,其中民間文學三冊;語言文字、民間美術一冊;民間手工技藝一冊;民間舞蹈、民間知識一冊;傳統體育、競技與雜技、民間信仰一冊;民間音樂、曲藝、傳統戲曲、傳統醫藥一冊;其它項目一冊。同時成功申報鄭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3項,分別是許由傳說、大禹傳說、嵩山“泥人劉”;省級項目3項,分別是許由傳說、獨腳舞、摸摸會。四、堅持以人為本,文明創建質量提高

(一)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紮實開展。年初,我市提出了創建xx省文明城市的目標,按照《xx省文明城市考評細則》的要求,我市展開了一系列的創建活動。一是開展了徵集xx“城市精神”活動。其中,向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發放徵求意見表600份,通過新聞媒體、信件、電話和電子郵件等形式徵求收集到1000多條意見,引起市民和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二是組織開展了“文明素質提升年”活動。發放禮儀知識手冊等書籍資料3000餘冊,組織了“講文明樹新風促和諧”禮儀知識競賽和“文明就在身邊”演講比賽,開展了“迎國慶講文明樹新風”志願服務活動,推動了我市的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三是大力開展了以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質服務,創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區、文明景區、文明交通、文明視窗為主要內容的“三優五創”活動,宣傳普及《xx市民文明手冊》等文明創建知識,著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四是開展了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認真做好XX年度省(市)級文明單位、文明社區、文明村鎮、文明景區的指導、推薦、考評工作。今年,我市推薦上報省級文明單位2個,鄭州市級文明單位7個。五是為進一步增強公務車輛及公務人員的文明交通意識,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在全市開展“樹立公車良好形象,爭做交通文明模範”活動。六是繼續開展了系列創建活動。繼續以“三有一評”活動為抓手,在全市各鄉鎮區、辦事處廣泛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今年,我市的宣化鎮創建xx省文明鎮,大冶鎮創建鄭州市級文明鄉鎮,大冶鎮東施村、西劉碑村、大金店鎮三里莊村創建鄭州市級文明村鎮,推動了全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活動深入開展。組織實施了“電視進萬家工程”,國慶節前,200台電視機送到受贈戶家中,解決了我市部分農村貧困民眾看電視難的問題。廣泛開展了尊老愛幼活動,共發放選票5萬張,從全市範圍中評選出11名當代孝賢、10名尊老敬長孝星,並給予命名表彰,並頒發匾牌和榮譽證書,在全市城鄉進一步形成健康向上的社會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