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處工作總結

其次,加強反饋檢查。為保證常規教學切實到位,保證各環節質量,學校以抓檢查為重點,加大力度,以檢查促落實。一是落實了查課制度。由教導處組織有關人員督查統計,依據《課堂教學責任事故認定辦法》,嚴格監督課堂教學,杜絕遲到、早退、課堂接打手機等有違課堂教學規範要求的行為發生,全學期沒有無故缺課現象發生。這項制度的落實,規範了教師課堂教學行為,保證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端正了教風。二是加強了常規教學檢查。本學期除保證每周五進行單項檢查外,期中和期末進行了兩次常規教學大檢查,抽調教研組長、年級組長,分學科組檢查,檢查小組逐人逐本流水查閱,共同討論,集體評價教案的優點、特點和不足,達成共識,最終定性,劃分等次。對各位老師教案、作業布置批閱、聽課情況,同學科對照、比較和鑑別,優中選優,平中見劣,嚴格按的比例分出優、中、差三個層次。通報檢查情況,努力做到客觀、公正、實話實說,既講成績又擺問題,既點人又點事,既指出問題又提出今後努力方向。通過幾次常規檢查,學校全面掌握了教師常規教學情況,及時發現和矯正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杜塞了漏洞,弘揚了教師中的正氣,克服問題和不足,使常規教學在不斷發揚成績,不斷改進的狀態下健康發展。三是加強了教學抽查。學校領導、教學處領導、教研組長堅持經常進行隨機抽查,本學期進行課堂教案抽查、晚自習輔導抽查、作業抽查、教師聽課情況抽查40多次,每次抽查後,及時肯定成績,對個別教師存在的問題,在周一教師大會上進行總結,對問題較大的,進行個別談話,責承改進。對幾次較集中的抽查,如實公布了抽查結果。四是重視學情調查。採取統一時間,不打招呼,由教導處組織人員逐班在教室接面對學生問卷,提高了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問卷積分結果按年級組統計印發到每位教師手中,以幫助老師全面了解學生對自己教學的滿意情況和與其他老師的差距,努力改進教法,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爭取使自己的教學能讓更多的學生滿意。

再次,規範教學評價。在學生課外作業問題上,嚴格遵守有關規定,每天作業總量累計不超過1.5小時,由級部組長把關,教導處審核。作業批改採用等級制。取消各種統考、抽考、聯考,每學期只統一組織一次期末考試。日常教學評價採用等級制無分數評價。綜合實踐課、地方課、音樂、體育、美術、信息等學科採用等級制考核制度。

三、進一步加強實驗教學、電化教學的管理工作。

首先,本學期以迎接省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現代遠程教育學校驗收為契機,我校更新建設實驗、語音、電教、計算機等教學設施設備,建設多媒體課件製作室,在初一和初三增設多媒體設備,新購了微機多台,最佳化地面衛星接收設備一套,目的是努力創造良好條件,不斷提高設備利用率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其次,我們繼續加大了實驗課的管理,確保理化生演示開出率達100%、分組實驗開出率≥80%;實驗管理認真做好實驗開出率的表、卡登記工作。鼓勵全體老師學習使用現代化手段開展教學工作,以提高授課的容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面對問題和困難,不斷反思總結,穩步推進。

存在問題主要有:

1、設備與教學的矛盾凸顯。由於資源不足,影響了模組的正常開設和教學質量,難能滿足學生髮展的需要。

2、由於傳統上教材和教參的權威地位,不少教師慣於按教材和教參上課,脫離課標,或課標與教材的關係把握不好,影響了教學的進度和質量。校本課程開發水平比較低,局限性大,有待進一步提高。

3、課堂教學中,個別教師只是集中精力傳授知識、技能,忽視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4、對學生等級評價中,不少教師對真正的“過程”並不認真記錄,有 “憑感覺”之嫌。

5、綜合實踐活動得不到社會的廣泛支持,學生們在校外的活動常常遭到冷眼指責和限制。

6、研究性學習活動僅停留在“調查”的層面上,尚未體現“研究”的根本要求,淺談輒止.

這需要我們在以後的實踐中正視問題,反思總結,努力創造條件,主動克服困難,努力整改。不斷地探索、完善與總結。

09年工作打算:

1、努力提高課堂實施水平。

2、以課堂開放月活動為契機搞好校本教研,校本科研。

3、完成數學組和物理組兩個區級課題,心理諮詢辦公室一個市級課題的階段性總結和分析。

4、利用省教育質量檢測的結果,分析學校教學狀況,研討教學才方向。

5、做好畢業班的中考工作,爭取教學先進單位稱號。

6、配合上級教研室搞好教師的培訓工作。

7、最佳化教育資源,提高電化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