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稽核部稽核監督工作總結

先套用葛優在一部賀歲電影中的經典台詞:2010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這一年,我和我的團隊,秉乘李總簡約睿智、高屋建翎式的行事風範,直接在吳總嚴謹務實、追求卓越管理風格的領導下,不斷汲取著魏總、默總等老領導的業務經驗,不斷向工行的老師們請教和探討,在內外部檢查問題督改等方面圓滿完成了工作任務,劃上了一個比較圓句號。下面,我簡要對2010年的工作做以下總結:

一、主要業務開展

用三句話來概括,就是2010年是個上會報告年,2010年是個開拓創新年,2010年是個制度規範年。

(一)2010年是個上會報告年

隨著稽核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感覺稽核部的角色定位被行領導不斷地提高。為什麼這么說呢,2010年最突出的體現就是需要稽核部上會的綜合材料越來越多了。我粗略地統計了一下,從年初的董事會開始,由我室或我本人參與撰寫的各類董事會、行長辦公會、經營分析會,或向行長單獨匯報的會議綜合性材料就多達10項次13份報告,平均每個月1份多,僅正文及附屬檔案總字數約13萬餘字,至於為寫成這13萬字所需要讀的基礎材料更是數量巨大。

《稽核部年度工作計畫》,計畫合計13543字,附屬檔案4532字,匯總分析量214065字,分為簡約版和詳細版,上了2次行長辦公會並通過。

《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XX年年內部控制檢查監督工作報告》,20389字,分為匯報版、報告版和說明,董事會通過。

《華夏銀行市場風險管理審計報告》,8678字,分為匯報版、報告版和說明,董事會通過。

《華夏銀行關聯交易審計報告》,董事會通過。

《2010年1季度稽核監督報告》,正文6284字,附屬檔案38435字,行長辦公會匯報。

《2010年1季度內外部檢查問題整改情況報告》,10583字,由李總作為部分內容向吳行長匯報。

《2010年上半年稽核監督分析報告》,正文6885字,數易其稿,同時製作ppt,上半年經營分析會上宣講,行領導好評。

《2010年上半年內部控制監督報告》,7017字,董事會通過。

《2010年度各分行突出風險問題分析報告》,11003字,準備向行領導匯報。

《2010年度市場風險稽核報告》,6300字,準備向董事會報告。

此外,還根據部領導安排,規範報告模式和要求,組織各分部向吳行長和成書記匯報區域行風險狀況。

記得我曾和同事們感言,寫報告我是最不怕的,但是最怕的是寫上會的材料。因為,每次上會宣講,面對的客群往往層次很高或範圍很廣,出現錯誤後其放大倍數較大,因此對工作的精準度和深度分析要求更高。短短一句話可能都會對行長或分行有很大的影響,XX年至今,這么多年,承擔著稽核部大部分上會材料的組織,壓力是非常之大的。可以說,每一次匯報,每一次上會,都如“過堂”一般,從材料的蒐集到結構的搭建;從內容的填充到整體的潤色,從撰寫的角度到總體的高度,沒有哪一個流程不是耗費了主撰人、協作者及各級領導的大量心血,每一份報告的辛苦寫作過程都深深刻在每一個經歷它從無到有全過程的參與者的心裡。而2010年上會材料是尤其的多,這么多上會材料中,我不想一一道來,僅想講印象最深的2份。

一是全年工作計畫的制定。2010年工作計畫,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首次提出了“稽核需求”和“風險分析”的理念,並將其貫徹到各稽核辦公室和各分部的思想中,落實到計畫的實際編制行動中。在李總的大力肯定和支持下,我就計畫的編制細節多次和吳總溝通,由於無可借鑑經驗。從計畫通知的下發開始,我們一步步地討論需求調研的層面和對象(首次涵蓋了總分行從行領導到櫃檯操作人員的各層面)、需求調研的問卷格式(分ab卷,既有選擇題又有問答題)、需求報告和風險分析的方向和內容、計畫主體的層次和附屬檔案的內容,每個細節和節點都設計得力求完美。當一份份需求調研問捲髮給行長秘書,看到他們驚奇而讚許的目光,當一份份行領導稽核需求調研問卷返還時,讀到他們或詳盡或簡潔的答案時,心中被稽核帶給自已的快樂填滿了,很有成就感。講個小插曲,這裡面效率最高的當屬我們成書記,當我給劉秦送上去,還在電梯間奔波時,成書記就答完了,我和劉秦在電梯間完成了交接過程,可見主管領導對稽核工作的支持力度。當然,具體的計畫編制過程就不細說了,我們的閱讀量約為21萬餘字,這期間的加班加點和反覆多次的修改到底有多少,已經記不清了,我只記得2010年的計畫的編制,我的汗水和淚水並存,收穫和快樂並存。在這裡,我要感謝北京分部的王冬主任給我的大力支持與配合。

二是半年度稽核監督分析報告的撰寫。這是我們稽核體制改革後第一次在各分行和各部門之前的亮相,是各位奮戰在稽核一線同志半年來稽核監督成果的首次展示,同事們的辛苦能否得到認可,全承載在這份報告上,承載在李總那半個小時的演講上。

為了這份報告的成功,成書記專門在一季度稽核運行會上具體講到怎樣抓住分行的特點進行描述,李總、吳總召開專門的會議布置安排,我記得在我們在下發給各分部的通知裡面,傳遞的信息是這份報告的質量將決定著他們考核的位次。各分部都將此項工作當成大事來抓,上海分部對上海分行的分析尤其突出,孫影在整理的過程中,曾和我說,一個字都不想刪,但受篇幅所限,又只能忍痛割愛。稽核部為此首次專門成立了寫作班子,各室也是通力配合。現場室,將此項工作當成了當期最重要的工作為我們提供著分析素材;非現場室為我們統計各類數據;系統室將業務骨幹借給我們;離任室將最突出的人員風險提供給我們。報告的內容和結構經歷了一次大的調整,第一稿是以分行為序,講述各分行的突出風險或有特色的經營亮點,這一稿我們就付出很多艱辛,不僅我室的人加班,寫作班子成員也在加班。但第一次部內會議討論後,認為不能全面地反映各業務條線的稽核問題整體特點,因此短時期內,讓我們做了顛覆式的修改,完全按業務條線進行歸類和分析。在這裡我要特別提一下孫影,她的工作效率和質量真的是非一般人所比,在短短半天的時間內,就在大量的資料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將修改後的報告初稿完成了,為後來的修改節約了寶貴的時間。還有曲晨,作為系統室的援軍,連續2天作ppt做到凌晨二三點。最後兩天的白天,吳總在我的辦公桌前現場辦公,一字一句的修改,最後一天的深夜9點至10點,李總給我打了不下20個電話,一個問題、一個字地核實確認,報告當天早晨5點鐘,李總還在對建議部分做最後的修改和完善,吳總還打來電話提醒我又想起一個地方注意是否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