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環境保護局規劃與財務處工作總結

各級普查機構高度重視污染源普查宣傳工作,特別是積極開展“三月宣傳月”活動,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各種媒體,廣泛深入地宣傳全國污染源普查的重要意義和相關要求。各區(市)縣深入社區、街道,通過發放宣傳資料,懸掛宣傳標語,製作宣傳欄等方式,進行大力宣傳,為普查工作的順利實施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日報先後六次宣傳報導了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目的意義、普查對象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提高了社會公眾的參與意識。市普查辦印發污染源普查簡報39期,發放宣傳手冊XX本,宣傳海報1XX份,編制檔案彙編手冊600份。XX年3月24日至3月30日,在電視台《成視新聞》欄目中,連續一周投放“污染源普查”公益宣傳片。從XX年3月24日至4月24日,在春熙路中山廣場大型顯示屏上,滾動播出“污染源普查”公益廣告片720餘次。XX年3月下旬,在人民廣播電台《面對面》欄目中,熱線專訪市污染源普查辦工作人員,解讀“污染源普查”工作相關細則。在全市範圍懸掛橫幅標語1584條,持續時間1個月。在各企業事業單位、公共場所張貼、發放“污染源普查”掛圖15000套(一套4張),發放“污染源普查”宣傳單50000餘張。從XX年6月19日至XX年5月24日,在國家,省、市各大媒體上刊載稿件總計296篇,全市出動宣傳車輛千餘次。通過深入發動和廣泛宣傳,使普查工作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確保了入戶調查工作順利開展。

3、精心組織,周密部署。根據市政府下發的《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市實施方案》(成辦發[XX]18號)相關內容,市普查辦制定下發了《市污染源普查清查工作實施方案》、《市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培訓方案》、《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經費預算》、《XX年市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計畫》等工作方案和計畫。召開市級相關部門工作協調會3次;針對各階段的重點工作,下發了20多個相關檔案,及時布置、召開了各階段工作動員會,精心指導了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實施。

各地各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配合,協同作戰,整合各方力量,建立了條塊結合,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公安部門和農業部門高效優質地實施負責的機動車、農業源普查相關工作。

4、穩步推進普查工作。各級普查機構克服困難推進普查工作,“5.12”汶川大地震後,第一時間搶出了普查資料和普查數據,同時積極投入抗震救災,參與人員近2200人,全市普查系統受傷人員累計34人。市普查辦及時深入災區,了解受災損失及污普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並進行了科學的指導和部署。各區(市)縣政府對地震後污染源普查工作進行了再動員,明確了目標和要求,確保了抗震救災和污染源普查工作統籌協調,兩手抓,兩不誤,譜寫了我市抗震救災污普工作新篇章。各級普查機構在積極投入抗震救災的同時,冒著餘震危險,堅守崗位,白天抗震救災,夜晚加班加點按照普查條件、內容及質量控制要求,對接收的普查表一一對照普查資料進行整理、技術審核、數據匯總錄入及上報工作。

一是完成普查監測數據上報。按時按要求完成了239家國控、省控和市控重點污染源監測和數據報送工作;完成了31家伴生放射性污染源的採樣、送樣工作。

二是做好技術培訓和交流工作。全年組織污染源普查培訓班4期,培訓了普查員、491家重點污染源填表人員、產排污係數核算人員、普查數據錄入人員等共4000多人次(不含農業源培訓),累計35天;市農委(農業組)對農業源普查技術骨幹及工作人員、農業源普查數據錄入人員進行了2期培訓。集中全市污染源普查技術骨幹3天,深入學習普查條例、細則、規範和辦法,逐一討論普查表的指標填報;多次向國家、省污普辦請教,解決污染源普查過程中存在的技術問題;組織全市普查機構2次集中技術交流,召開了二次現場工作會,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三是做好污染源清查和篩選,截止2月底,全市按時按要求完成了污染源普查清查工作。初步查清了全市各類污染源10萬多個(不包括機動車),其中工業源2萬多個、農業源3萬多個、生活源近6萬個、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和伴生放射性污染源一百多個。按照技術規範,在清查基礎上,篩選出了符合條件的普查對象7萬多個(不含機動車)。

四是做好普查及數據錄入工作。3月至4月,各級普查機構發放污染源普查正式及非正式表格近10萬份,依法普查並收回表格7萬餘份;5月,各級普查機構完成了普查表格數據集中錄入。

五是做好數據上報工作,按照省普查辦的要求,市普查辦在6月30日、9月20日、11月20日匯總並按時上報了第一次數據、第二次初報數據、第二次終報數據。

5、加強核查,確保質量。重點抓好質量核查、抽查、會審工作,較好地通過了國家、省的質量核查。根據相關要求,制定了核查方案,由市環保局分管領導帶隊,對準備階段、普查表填報和數據審核階段、普查數據錄入和核查階段等3個階段的工作質量進行了核查,下達核查整改報告60多份。此外,對重點問題進行了多次核查。抽調市環保督察專員辦、市環境監察大隊、市環境監測中心站30人組成10個核查小組歷時5天,對各區(市)縣機構組建、重點源監測、普查方案編制、宣傳計畫、普查經費、相關制度建立、培訓和清查等主要工作進行了檢查。普查數據審核。由督察專員辦和各級普查機構骨幹共23人,組成現場核查和技術核查2個組歷時10天,對表格數據填報的準確性、完整性、合理性等進行了核查,抽取污染源樣本數1400多個。普查數據錄入和核查。市污普辦組成5人核查小組歷時1個月,對除都江堰市外的19個區(市)縣的普查數據錯錄和漏錄情況進行了核查,抽取樣本數1680多個,涉及指標10多萬個。市普查辦組織專家組,對部分區(市)縣核查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