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村級財務清理工作總結

為了加快各鄉鎮財務清理的進度和落實縣農村財務清理的到位,縣清財辦制定了巫溪縣村級財務清理進度表,要求鄉鎮8月20日前和9月10日次兩次上報。清理期間,縣府辦、財務清理巡視組、縣清財辦出動40餘人次,到鄉入村進戶,參與清理工作,指導鄉鎮進行財務清理,了解鄉鎮清理中的具體情況,解決清理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在清理中,縣清財辦要求各鄉鎮必須結合實際,因村制宜,研究具體可行措施,一要運用好兩個方法,即協調和依法手段;二要做好三個結合,即集中清理與經常性管理工作相結合,村民監督與提高幹部素質相結合,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與付諸法律相結合。三要抓好四個重點,即對重點人、重點戶、重點行業和重點村,綜合治理,重點突破。 

在全縣財務清理即將結束時,縣農業局制定了一系列村級財務規章制度和全縣統一的科目以便供各鄉鎮在清理終結階段借鑑參考。

五、清理的基本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截止XX年10月8日,全縣共53個鄉鎮完成了財務清理工作並上報了清理工作總結,3個鄉鎮完成了財務清理工作但沒有上報總結材料,1個鄉仍沒有完成財務清理工作。清理出違紀金額10萬餘元,涉及違紀人員18人。根據已收集到的總結材料看:(一)農業兩稅附加,絕大多數村均存在農業兩稅欠款,部分村農戶欠款較大,造成了兩稅附加的下欠。稅改前,部分完成稅費任務,村里貸款交稅費,而農戶下欠現在無法收

,造成村裡的負債。(二)“一事一議”籌資,各村主要用於農網改造和鄉村道路建設,人畜飲水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上,雖然數額較大,均能得到有效管理和合理開支。(三)扶貧救濟資金、物資,扶貧項目資金各村均在相關部門領取和報帳,村級不入帳。部分村對此作為帳外資金進行了清理,主要是核對是否落實,從清理的情況看,主要存在著分配不公和沒有公示的問題。(四)其它資金,我縣村級沒有集體統一經營收入,除發包拍賣資產、資源收入少數鄉的少數村裡有點外,其它鄉村都沒有。

根據縣清財辦了解,目前我縣農村財務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歸納起來表現在如下六個方面:一是農村財務人員不穩定,人員變更快,財務移交手續辦理不及時。從XX年至今,我縣各鄉鎮更換村會計100餘名。將近50餘個村出現連續更換村會計。大多數新舊財會人員沒有辦理移交。二是財務無專人管理,經費開支無專人審批。多人收錢,多人管錢,多人用錢,長時間不交賬、不結賬、不記賬成為當前農村村級財務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三是村級財務賬目設定不全,原始憑證不規範。從所掌握的情況看,有75%以上的村沒有按制度要求設定會計賬目,有的只設現金賬而不設總賬和明細賬。有的財會人員因不懂業務,乾脆不設賬、不記賬,把五花八門的票據用報紙封成包,變成了名符其實的“包包賬”。這些原始“票據(憑證)”不規範主要表現在:收錢不開正式收據,收款人不簽名蓋章;開支沒有正式發票,多以白條入賬,並無經手人簽章;幹部出差不填差旅費報賬單,基建工程無契約、無驗收、無發票,以領據代發票入賬等現象極為普遍。部分村的帳務中,數年未見一張正式發票。四是非生產性開支嚴重。部分村幹部大吃大喝,造成浪費。五是少數村社幹部貪污、挪用集體資金現象嚴重。千方百計利用職務之便,運用多種手段貪污挪用集體資金。如收入不交賬,多收少交,重報開支,多領補助等。六是賬目不公開,財產往來無賬,村級財務失去有效監督。

總之,這次村級財務清理領導重視,部門配合,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全縣上下齊心協力,按照預定方案完成了清理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當然,存在的問題還有待於進一步解決,特別是今後的管理工作還需要加強。

六、如何進一步加強我縣農村村級財務管理

新形勢下,如何探索一種村集體資金所有權、使用權與管理權、監督權相“分離”的新的農村財務管理體系應從了下幾方面入手。

(一)穩定農村財會隊伍,進一步提高財會人員素質。

XX年我縣鄉鎮機構改革後,鄉鎮級農經機構與農技推廣機構合併為農業服務中心。鄉鎮農經幹部面臨著農經管理工作現代化、信息化、網路化與辦公方式自動化及農經服務領域的擴大、農經服務內涵的延伸的挑戰,同時也面臨財政經費極度緊張的情況,一些農經人員紛紛想方設法調離農經隊伍。從XX年7月改革至今,農經人員調離本行業的將近20餘人,這些人員都是原農經體系中政策水平高、業務過硬的骨幹。農村合村並社中,村財會人員也出現大換血,許多沒有經過業務培訓的新手走上了村級會計崗位上。高素質農經人員的缺乏,造成我縣農村財務管理工作長期處於“真空”帶,而村會計的頻頻更換,又加大的農村財務管理的難度。

為了加強農村財務管理,構建適應現代農村經濟的財務管理模式,XX年我縣將在全面推行“村帳鄉管”模式的基礎上,試行農村會計電算化管理。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穩定農村財務人員,在縣級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加強業務培訓,提高農村財會人員的素質,以適應新的農村財務管理的需要。鄉鎮要確保村級財會人員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