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管契約的概念與特徵

保管契約是一種現實生活和經濟交往中經常使用的一種契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和親朋好友成立一個口頭的無償的保管契約,但是很多時候我們並未意識到保管契約的成立和解除。本文就為您詳細介紹保管契約的概念和特徵。

保管契約的概念

我國契約法第365條規定:保管契約是保管人保管暫存人交付的保管物,並返還該物的契約。

保管契約又稱寄託契約、暫存契約,是指雙方當事人約定一方將物交付他方保管的契約。保管物品的一方稱為保管人,或者稱為受寄人,其所保管的物品稱為保管物,或者稱為寄託物,交付物品保管的一方稱為暫存人,或者稱為寄託人。

我國契約法第365條沒有限定保管物以動產為限。現實中保管不動產的例子是很多的,例如房屋、果園、池塘等都可以成為保管的對象。因此,法律有必要調整因委託他人保管不動產而形成的權利義務關係。

保管契約特的特徵

1、保管契約是提供保管服務的契約

契約的標的是保管人的保管行為,即提供保管暫存人託付的物品的勞務或服務。

2、保管契約既可以是單務、無償不要式契約,也可以是雙務、有償、要式契約

契約法第366條規定:暫存人應當按照約定向保管人支付保管費。

當事人沒有約定保管費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契約法第61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保管契約是無償契約(契約法第366條)。

在有償的保管契約中,保管契約是雙務契約。

3、保管契約中的保管物只轉移占有權,不轉移所有權及其他權利。

契約法第372條規定:保管人不得使用或者許可第三人使用保管物,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因此在保管契約中,除非當事人有特殊約定,否則保管人指享有保管物的占有權,不想有所有權或者其他的物權。

4、保管契約為實踐契約

保管契約自保管物交付時成立,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契約法第367條規定:保管契約自保管物交付時成立,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說明保管契約的成立是以交付標的物為標準的,這樣的契約屬於實踐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