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儲保管契約實施細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契約法》的有關規定,特制定本細則。

關聯法規:全國人大法律(1)條

第二條倉儲保管契約(以下簡稱契約)是存貨方和保管方為加速貨物流通、妥善保管貨物、提高經濟效益而明確相互權利、義務關係的協定。

第三條本細則適用於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准,依法從事倉儲保管業務的法人同委託儲存貨物的法人之間簽訂的倉儲保管契約。

第二章 倉儲保管契約的訂立

第四條訂立契約,必須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符合國家政策和計畫的要求;必須貫徹平等互利、協商一致、等價有償的原則。

第五條根據存貨方的委託儲存計畫和保管方的倉儲能量,雙方依法就契約的主要條款協商一致,由雙方的法定代表或授權的經辦人簽字、單位蓋公章或契約專用章,契約即成立。如法定代表授權本單位經辦人員代理簽訂契約,應事先出具本單位的委託證明。

法人之間代訂契約時,必須事先取得委託單位的委託證明,並根據授權範圍以委託單位的名義簽訂,才對委託單位直接產生權利和義務。

第六條契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協商同意的有關修改契約的文書、電報、圖表和購銷契約副本也是契約的組成部分。當事人一方在接到修改契約的文書、電報後十五日內或契約規定期限內未提出異議,即視為同意。

第七條契約應具備以下主要條款:

1.貨物的品名或品類;

2.貨物的數量、質量、包裝;

3.貨物驗收的內容、標準、方法、時間;

4.貨物保管條件和保管要求;

5.貨物進出庫手續、時間、地點、運輸方式;

6.貨物損耗標準和損耗的處理;

7.計費項目、標準和結算方式、銀行、帳號、時間;

8.責任劃分和違約處理;

9.契約的有效期限;

10.變更和解除契約的期限。

第八條與倉儲保管有關的貨物檢驗、包裝、保險、運輸等事項,必須在契約中明確規定或另訂契約。

第三章 貨物入庫

第九條入庫計畫的執行:

保管方不能全部或部分按契約議定的品名(品類)、時間、數量接貨,應承擔違約責任;

存貨方不能全部或部分按契約議定的品名(品類)、時間、數量入庫(含超議定儲存量儲存),應承擔違約責任。

第十條貨物入庫交接:

由存貨方或運輸部門、供貨單位送貨到庫的,或由保管方負責到供貨單位、車站、港口等處提運的貨物,必須按照本細則

第十一條或國家有關規定當面交接清楚,分清責任,契約另有規定者除外;交接中發現問題,供貨方在同一城鎮的,保管方可以拒收;外埠或本埠港、站、機場、郵局到貨,保管方應予接貨,妥善暫存,並在有效驗收期內通知存貨方和供貨方處理;運輸等有關方面應提供證明。暫存期間所發生的一切損失和費用由責任方負責。

第四章 貨物驗收

第十一條保管方的正常驗收項目為:貨物的品名、規格、數量、外包裝狀況,以及無須開箱拆捆直觀可見可辨的質量情況。

包裝內的貨物品名、規格、數量,以外包裝或貨物上的標記為準;外包裝或貨物上無標記的,以供貨方提供的驗收資料為準。

散裝貨物按國家有關規定或契約規定驗收。

第十二條保管方未按契約或本細則規定的項目、方法和期限驗收或驗收不準確,由此造成的實際經濟損失,由保管方負責。契約議定按比例抽驗的貨物,保管方僅對抽驗的那一部分貨物的驗收準確性以及由此造成所代表的那一批貨物的實際經濟損失負責,契約另有規定者除外。

存貨方未提供驗收資料或提供的資料不齊全、不及時,所造成的驗收差錯及貽誤索賠期由存貨方負責。

第十三條驗收期限,國內貨物不超過十天,國外到貨不超過三十天,法律或契約另有規定者除外。超過驗收期限所造成的實際損失,由保管方負責。

貨物驗收期限,是指自貨物和驗收資料全部送達保管方之日起,至驗收報告送出之日止。日期均以運輸或郵電部門的戳記或直接送達的簽收日期為準。

第五章 貨物保管

第十四條保管方的責任:

一、按契約議定的儲存條件和保管要求保管貨物;

二、貨物在臨近失效期(只限外包裝或貨物上標明了有效期或契約上申明的)六十天前應通知存貨方,契約另有規定者除外;發現貨物有異狀,應及時通知存貨方;

三、按國家或契約規定的要求操作、儲存危險品和易腐貨物。

第十五條存貨方的責任:

一、易燃、易爆、易滲漏、有毒等危險貨物以及易腐、超限等特殊貨物,必須在契約中註明,並向保管方提供必要的保管、運輸技術資料;

二、及時處理臨近失效期或有異狀的貨物。

第十六條貨物在儲存期間,保管方履行了契約規定的保管要求,由於不可抗力原因、自然因素或貨物(含包裝)本身的性質所發生的損失,由存貨方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