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國小德育工作的意見》以及我省的實施意見精神,進一步加強我校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工作的領導與管理,現就加強我校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制定如下方案:

一、目的和原則

(一)、使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關注社會,樹立為他人和社會服務的責任感;增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適應環境、學會交往、承受挫折等綜合能力;促進學生認知和行為的統一,提高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二)、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堅持科學性、實踐性和創新性的原則。

(三)、堅持主體性原則:學生是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在實踐活動中應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實際問題的興趣,為學生自主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充足的時間和必備的條件。

(四)、堅持指導性原則:教師應教給學生參加實踐活動的基本技能,引導學生把學校學到的知識套用到實踐中,幫助學生正確分析實踐活動中發現的問題,啟發學生在實踐中探索、鑑別、研究和發展。在實踐活動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

(五)、堅持時代性原則:實踐活動的內容要貼近學生生活,關注社會熱點,把握時代脈搏,突出人文、科技、國防、環保等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六)、堅持安全性原則:保證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的安全,是全社會的責任。學校在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時,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措施,指定專人負責。教師和家長(監護人)要教給學生自我保護方法,增強學生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實踐基地和單位在保證設施安全的基礎上,向學生講清與實踐內容相關的操作程式,安全制度,培養學生安全生產和操作的意識。學生在實際活動中出現的安全問題,按教育部頒發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的相關精神解決處理。

(七)、從實際出發,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調查、志願者服務和生產勞動等為主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努力套用書本知識為農村和農業服務。

二、多渠道建立各種社會實踐場所

(一)、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積極開發各種資源,為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條件。要主動與學校所在地的工廠、農村、企事業單位和社區取得聯繫,通過多種形式,建立一個相對固定,便於學生開展活動的社會實踐聯繫點。

(二)、要統籌規劃,積極採取措施建立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管理規範的學生社會實踐場所,並調整部分資金用於社會實踐場所的建設和維護。

(三)、應根據實際情況,利用學校布局調整中調出的空地、校舍以及農村勞動實踐基地的擴建改造,建立具有一定規模便於學生集中開展綜合性活動的社會實踐基地。在建設社會實踐基地的同時要充分發揮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場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學生德育教育基地的作用。

三、加強領導和管理

(一)、做好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工作,要把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必修內容列入教育教學計畫,切實予以保障。學校要建立健全學生社會實踐管理機構,並指定專人負責。政教處、教導處、總務處要各負其責,政教處重點抓學生社會實踐的具體組織和指導,並會同教導處進行社會實踐時間的統計和成績的考核;教導處重點抓課時安排、時間保證和社會實踐成績的考核管理;總務處重點做好社會實踐活動基地、單位的聯繫及其他條件保障。建立學生社會實踐記載制度。將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列入每個學期學業成績考核項目。社會實踐活動時間,一般每學年不少於14天。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包括社會調查(含參觀訪問)、公益勞動、國防教育、社區服務、科技文體活動等,以社區和基地為實踐陣地;學校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要切實保障師生的安全。

(二)、加強學生社會實踐指導教師隊伍建設。要選派政治素質好、責任心強、業務水平高的教師從事學生社會實踐的組織指導工作。學校要將其計入教師工作量,在職稱評定、福利待遇等方面應享受與其他教師的同等待遇。要舉辦指導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骨幹教師培訓班,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