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提升工程實施方案

12、安全意識習慣。增強安全意識,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識;注重活動安全,課間不在樓道、校園追打;室外體育課、運動會要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範;注意交通安全,不座超員車、無證車輛,不在公路上玩耍,不在高速公路上走動;注意食品安全,不吃三無食品,不吃過期、變質食品;遇到危險時機智應付,及時撥打110、120急救。

13、寫規範字、用國語的習慣。在平時的學習中,加強學生漢字書寫能力的培養,能用國語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四、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國小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是一項長期工作,教體局成立專門組織機構,負責全縣中國小生養成教育工程的組織協調和督促落實,基層學校也要成立相應的組織。各校要從有利於學生成人、成才,有利於學生髮展,有利於家庭和社會穩定的高度出發,認識搞好國小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長期性和重要性。要將養成教育貫穿於整個教育教學過程的始終,要認真研究養成教育的方式、方法,明確工作重點,制定有針對性、操作性強的實施方案。堅持檢查、督促、調研製度,定期聽取工作匯報,推動養成教育工作向縱深發展,確保教育活動取得實效。

2、以活動為載體,注重教育效果。各校要經常開展人文性、開放性、時代性較強的主題教育活動。抓好新生入學教育,新生入學時,開展為期一周的養成教育訓練,熟記各種行為規範的基本要求。3月份,開展養成教育月活動,依據各校特點確定活動內容,制定活動計畫。5月份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活動,充分發揮共青團,少先隊陣地作用,開展“做一個文明守紀的好學生”徵文、“文明禮儀萬人評”活動。利用“五一勞動節”、“全民健身日”等開展相應的熱愛勞動、鍛鍊身體、節約用水、節約糧食等主題教育。

3、加強聯繫,形成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教育網路。一是建立家校聯繫制度,通過召開家長會、學校開放日、家訪等形式,讓學生把在學校培養的良好習慣帶回家,使之得到督促和強化。二是充分利用家長學校,通過對家長進行親職教育指導,由家長督促和教育學生形成良好的養成習慣。三是利用社會德育教育資源,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有意義的公益活動。

4、培樹典型,示範引導。各校要加強工作指導,注重從教育、實踐管理及家庭、學校、社會等多個環節,多層面培樹典型,總結經驗。局裡將在下半年召開活動座談會,總結交流活動情況。

5、檢查指導,保證落實。各校要加強對學生養成教育的跟蹤檢查,全面及時了解學生的表現,並對不良習慣予以教育和糾正。要建立定期、不定期檢查督辦工作機制。局裡將不定期地深入基層學校了解掌握情況,督導工作落實。今年“六一”前後局裡將對活動進行一次檢查,情況及時通報。10月底對各單位活動情況進行一次初評。

附:南五十家子中心國小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提升工程領導小組

組長:朱世清

副組長:馬海山高強

成員:李寶陳海會馬寶明楊曉霞

康淑麗李鳳玉韓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