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國服裝的發展方向策劃書

中國在世界上是最大的服裝加工基地,服裝生產總量大,但單件價值水平低。我國紡織服裝企業國際經營經驗嚴重欠缺,世界性品牌幾乎為零,品牌對市場的號召力和多地域伸展力不足,企業的市場形象、企業財政透明度等方面有所欠缺,這些都是我們的弱項。 當今是品牌經濟時代,加入世貿後,服裝行業的競爭不只是行業內競爭,還有來自行業外的競爭,如迪斯尼的“米奇妙”牌童裝進入市場,在中國城市兒童消費領域很有影響力。我國服裝產業欠缺的不是質量,而是國際品牌、國際經營經驗。我們必須創造自己的拳頭產品,打造國際品牌。

加入世貿後中國服裝出口將會遇到以下幾方面的問題:第一,服裝是精神消費品,除物質消費功能,還需要有文化內涵。這是中國服裝嚴重不足的一個方面。第二,如今消費市場國際化,商品消費品牌化,競爭的層面與以前相比大為複雜,我們在國內市場有多大勝算,也要打一個問號。第三,開放是互相的,我們要衝出去,別人要打進來,競爭會更加激烈。第四,服裝加工並非中國的專利,爭奪國際訂單的問題會越來越突出,企業生存和發展如果依附在別人身上,其困擾是無法避免的難題。第五,沒有無限度的開放。非關稅壁壘障礙、反傾銷訴訟、環保等問題都會成為抑制我國服裝出口的理由。我國產品多為中低價格,容易招致反傾銷。具有較高知名度品牌的綠色服裝、生態服裝應是我們要作為重點發展的領域。 總的來說,中國服裝業品牌意識普遍不強,缺乏知名品牌。作為一個紡織與服裝大國,許多服裝企業依舊停留在“要什麼,做什麼”、“有什麼,賣什麼”的階段,一味依賴於外貿代理訂單,而不去培育自己的品牌,無力直面國際市場。雖然有雅戈爾、順美等一批服飾精品在國內嶄露頭角,但真正有影響力的品牌寥寥無幾。因此,在加入wto後,服裝企業實現品牌戰略化已經勢在必行。

一、如何做品牌

做品牌儘管已經成為國內服裝企業的共識,但是目前很多服裝企業對品牌建設的理解比較片面。要實現品牌的樹立,必須注意到:

第一,做品牌是一項系統工程

前些年,服裝企業都知道名牌好賣且能賣高價,可自己在做品牌方面卻把品牌當商標,功夫和心思全擱在如何模仿名牌服裝上了。集體跟風的結果是“千人一面”,消費者只識衣服不識品牌,服裝企業生產出與名牌一樣的服裝產品卻無法獲得名牌產品的高額利潤。痛定思痛之後,服裝企業又開始高舉“設計師”大旗。遺憾的是,服裝企業與知名設計師的聯姻並沒有走出“短命”的怪圈。

第二,用個性行銷模式創造個性品牌

單一的產品個性化很容易被其他服裝企業借鑑和模仿,一旦被大量克隆之後,產品的個性也就不存在了。而個性品牌不一樣,品牌個性越明顯,其被克隆的可能性就越小。

第三,實現品牌個性化的突破

一)品牌的定位

總的來說,應當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定位:

1) 品牌的概念:講述的就是產品的來源以及歷史,提供給消費者對產品內涵的理解。產品從設計到包裝以及相關的宣傳都是圍繞品牌的概念來進行的,比如為一個運動休閒服裝進行品牌概念的樹立,就可以一個故事的講述來定義為力量與美麗間的對比,這樣產品的設計就以體現力度美以及年輕人活力而進行,產品的包裝也會變得比較前衛或者是時髦,同時推廣也會選用年輕偶像或者是運動來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