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初三家長的一封信

給初三家長的一封信

尊敬的貴家長:

您好!衷心感謝您一直對我們學校的信任和支持。時間過得真快,一眨眼你們的子女升入初三已兩個多月了。在上周,學校為了解、檢查教師的教育、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期中階段性學業水平的測試。其結果,班主任已與您或者正在與您交流匯報。我們也深知,一個孩子的成長、成人、成才,學校教育至關重要,但也離不開親職教育和社會教育等各方面的共同配合。現在主要就您子女健康、幸福成長這一話題談談我們的一些想法,同時對您子女的學習態度、學習方式、學習要求及時間利用提一些希望和要求。

一、學校教育+親職教育=孩子的成功。說得實在點,教師教育+孩子努力+家長配合=孩子的成功。這個等式簡要說明了孩子的成功離不開三方面的共同努力。當然學校教育特別是教師肩負著對學生思想教育、知識傳授、習慣形成、能力培養等諸方面的職責,非常重要;而孩子自身努力,好學進取,勤奮踏實等方面也非常重要,這是內因。因此親職教育特別是家長與教師的配合就顯得非常的必要。為什麼?我們都知道同一個班級幾十個學生在相同的時間裡,同一個老師教育不同的學生,結果其思想、學業、能力、價值觀等差距甚大。這裡除孩子智商、基礎有些差異外,更大程度上是跟親職教育、家長重視程度密切相關。因為親職教育對子女耳濡目染,直接影響到子女的價值觀形成、理想確立和目標追求;也關係到學校任務、老師要求的落實,如儀表儀容的講究,家庭作業的數量與質量,預複習的習慣養成等。現實社會一直在研究5+2=?,這個5就是5天在校教育,2是指雙休日親職教育,“?”是指教育效果,如果有5天學校教育,加上2天的家庭配合教育,教育效果肯定是不錯的,但假如光有5天的學校教育,而放鬆、忽視甚至沒有2天的親職教育,則5天的學校教育都將得不到保證,倘若2天中受不良影響感染後果就更難想像。有個別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是老師的事,這種想法是不對的,片面而陳舊的。需要立即糾正。

二、孩子的成長、成才是家庭的第一財富也是最大財富。據我們估計,您的年齡大致在35-40歲間,應該說是家中的頂樑柱,一年到頭辛辛苦苦目的很簡單:一為養家餬口,二為提高生活質量,三為子女成長。家長一年的奮鬥收入多少非常重要,我認為自己子女現在的學業成績、將來的成功將更重要。避開大道理,子女今天的學習將決定著孩子今後的發展,將改變或決定家庭今後的命運。您像子女這個年齡時,想學卻缺少良好的環境,要學缺乏這種條件,能學也沒有現在這個機會。現在社會對知識越來越重視,少知識、少能力只能當社會低級打工者;高知識、強能力則是高級打工層,得到的是高回報,道理不言而喻。所以說孩子的成長是家庭的第一財富,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最大財富。

三、孩子的成長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教育孩子成長是教師的天職,但作為父母生其身,養其心,育其人更是義不容辭。孔子曰:養不教父其過。更何況義務制教育階段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已寫進了法。這充分闡明了親職教育對孩子成長重要性。當今社會發展迅速,父母也不容易,有的一天工作十分艱辛,還常要加班加點;有的生活內容十分豐富,這都是事實,但千忙萬忙,對孩子的關心、教育、溝通、監控、習慣培養不能忘。可以這樣說學生晚上及雙休日等在家的教育,特別是父母的教育是5天在校教育的鞏固、延伸與拓展。幾年來的教育狀況告訴我:子女的成長、成才與家庭、家長教育密不可分。管與不管不一樣,重視與不重視不一樣,管得細、實與一般要求又是不一樣。至於管什麼?怎樣管?管到怎樣?沒有統一要求與標準,能產生好的結果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當然能以人性、科學的手段進行實施,孩子將更容易接受,效果將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