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為什麼是九月九日?

重陽節為什麼是九月九日?重陽節的由來是什麼呢?快來和小編了解下吧。

傳說在四千多年前的顓頊時代,就設立了火正的官職專門負責觀測這顆恆星。由於“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為“九月內火”,“內”是隱入的意思,“內火”指“大火”星隱入,意味著肅殺冬季的來臨。由於先民禦寒能力有限,加上冬季食物不足,許多人會在嚴寒中死去。

火神的暫時“死亡”意味著妖惡橫行、意味著許多人即將死亡,所以古人稱之為“陽九之厄”。因此,人們在九月舉辦各種儀式來祭奠火神祈求保佑,稱重陽登高可辟災邪。

春秋戰國的慶典習俗:對於當時的農耕社會來講,農曆九月農事基本完畢,因此,華夏先民將豐年慶典和祭神祀祖等活動安排在九月。《呂氏春秋》載:“(九月)命冢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並且說“是月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是月也,天子乃教於田獵,以習五戎獀馬。”可見在季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先民普遍存在著饗天帝、祭恩祖等歲時活動,而且這一習俗在戰國時期還被統治者加以條令化和典章化。

古代典籍《三輔黃圖》卷四記載:劉邦和寵妾戚夫人在長安宮邊飲菊花酒邊下棋:“勝者終年有福,負者終年疾病,取絲縷就北斗星辰求長命乃免”。後來戚夫人被呂后害死,其貼身侍女賈佩蘭被驅逐出宮後將重陽節習俗流傳到民間,重陽節遂逐漸成為一個全國性的節日。

《易經》文字註解:“六”定為陰數,“九”定為陽數,因“九”在個位數中最大,所以古人以“九”為最高;而夏曆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又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這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因此把九月九日叫做重陽節。這種說法的形成與魏文帝曹丕的解釋密切相關。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