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級讀後感:《彷徨》讀後感言

初一年級讀後感:彷徨讀後感言

《彷徨》是魯迅眾多作品中的一部小說代表作。魯迅出生於浙江紹興的一個香門第,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是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在中國是一位地位獨特的作家,大多數人都承認他是最重要的現代作家之一。他的文筆犀利,思想深刻,是新文學的奠基人。

他的小說使用富有創造力的形式對中國人的國民小生,中國社會的弊端予認深刻的闡釋,是具有批判精神的知識分子。他一生作品很多,有小說,散文詩,回憶和雜文等,代表作有《彷徨》,《吶喊》,《故事新篇》,《野草》,《花夕拾》,《南腔北調》。。。。。。。

他前期的小說沒有離奇曲折的劇情,以清末明初的底層百姓生活為主,注重細節描寫,能在點滴間以白描手法鮮明刻畫人物,並挖掘微妙的心理變化,主要表現底層人民思想的麻木愚昧和生活的艱辛;後期作品則以借歷史典故映射現實生活,風格從寬充裕,幽默灑脫,於前期大不相同。

《彷徨》是作者記述的平時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瑣事和所聞所感,以及對往事的一些追憶,通過文字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看法,對當時社會的評論,無形中也對未來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和美好的祝福,希望構造一個理想的世界。

《祝福》講的是作者在年底回到故鄉魯鎮,在拜訪老朋友時偶遇祥林嫂,描述了祥林嫂當時的悽慘現狀導致了死亡,又介紹了祥林嫂的背景以及悲慘命運,心中產生了一些疑慮,後來在朦朧中,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連綿不斷,這“祝福”聲似乎成一天音響的濃雲,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在蘩響的擁抱中,也懶散而且舒適,從白天以至初夜的疑慮,全給祝福的空氣一掃而空了,只覺得天地聖眾歆享了牲醴和香菸,都醉熏熏的在空中蹣跚,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

《幸福的家庭》敘述的是作者想靠撈幾文稿費來維持生活,他認為做不做全由自己的便,那作品,像太陽的光一樣,從無量的光源中湧出來,不像石火,用鐵和石敲出來,這才是真藝術。那作者,也才是真的藝術家。於是,他擬定了“幸福的家庭”為題,開始寫文稿,他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進行想像,將自己理想中的幸福家庭展現在文字間,不斷地將現實與想像進行比較。

《傷逝》中回憶了涓生與子君熱烈且純真的愛情故事,記述了他們由相愛到同居,度過了一段幸福且忙碌的時光,可安寧和幸福是要凝固的,永久是這樣的安寧和幸福,在無言中,似乎又都感到彼此的堅韌倔強的精神,還看見從新萌芽起來的將來的希望。作者感慨:待到孤身枯坐,回憶從前,這才覺得大半年來,只為了愛,-------盲目的愛,--------而將別的人生的要義全盤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世界上並沒有為了奮鬥者而開的活路;我也還未忘卻翅子的扇動,雖然比先前已經頹唐得多。。。。。。。同時也覺得新的希望就只在他們的分離。後來分開沒多久,子君就死了,他既悲傷又後悔,於是,他寫下了他的悔恨和悲哀,為了子君,也為了自己,他要遺忘,要向著新的生路跨進第一步去,要將真實深深的藏在新的創傷中,默默的前行,用遺忘和說謊做他的前導。。。。。。

總之,《彷徨》一書貫穿著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農民及知識分子“哀其不辛”,“怒其不爭”關懷,藝術技巧圓熟-----深亡的歷史圖景,對人物命運的敘述參透感情“畫眼睛”“勾靈魂”的白描手段,豐滿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意義。

我們活得要有意義,要投入生活,深入社會;有理想,有目標,有行動;要敢於奮鬥,要敢面對和承受現實,更要敢於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其實,彷徨主要源於責,期盼和壓力,因而承受便是生命的一種需要的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