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在全市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報告會上關於形勢和任務的報告

根據全市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領導小組的安排,我現就國際國內、省內市內的經濟形勢作一個簡要的報告,供大家參考。經濟形勢離不開政治形勢。在談經濟形勢之前,先談一下政治和外交形勢。我認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科學判斷當今國際局勢和國內發展變化的基礎上,對國際國內政策調整有三大值得關注的舉動,即 “一條綱”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一條紅線”就是堅持以“五個統籌”為主要內容的科學發展觀;“一條道路”就是堅持和平崛起的發展道路和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強調“和平崛起”主要有四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當今世界,儘管地區性、局部性的衝突仍然存在,戰爭一刻也沒停止,但是,從世界範圍來看,第三次世界大戰是打不成的,全局性的戰爭不會發生。二是21世紀的頭20年是中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這一時期,世界局勢總體緩和,科技革命蓬勃發展,經濟全球化浪潮席捲全球,對我國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有利。三是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無論是在全球還是在地區範圍,無論是在政治還是在經濟領域,多極化趨勢都在發展,美國的“單極”政策在推行過程中困難重重,這可從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中看出來。然而單極與多極的矛盾將在相當長一個時期記憶體在。四是中國具備了崛起的條件,但仍有很大差距。“為中華崛起而奮鬥”,是近百年來仁人志士為摸索中國富強道路夢寐以求的願望。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逐步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儘管“大躍進”、“文革”等左的路線使我們喪失了很多機遇,儘管20世紀80-90年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進入低潮,一些社會主義執政黨相繼喪失執政地位,但我們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功,綜合國力逐漸增強,這是和平崛起的重要物質基礎。但同時又要看到,我國的綜合國力還遠不如人,僅占美國的25%。因此不崛起就沒有作為。這裡我再闡述一下我國的外交政策:建國初是“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倒向蘇聯;與蘇聯發生衝突後,採取的是團結第三世界國家,反對“兩霸”;改革開放之後,小平同志在“三個世界”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江澤民等中央第三代領導人和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同時期的外交政策,體現了不同時期的時代特點和要求,是不同歷史階段的產物。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線有以下特點:一是全方位外交,不依附任何國際政治集團。二是“不當頭、不樹敵”,通過建立協調對話機制解決矛盾與爭端。三是維護世界多樣性,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不以意識形態為標準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四是尊重國際秩序,參與國際事務,在國際主流的軌道上行事,不搞自我孤立。如在反恐問題上、朝核問題上,我們都積極參與,擴大了中國的影響力,顯示了大國風範。五是在處理各種國際關係問題上靈活務實,公平正義,始終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下面,我分三個部分分析介紹經濟形勢。ヒ弧⒐賾詮際國內形勢 (一)世界經濟形勢 2004年,雖然油價大幅攀升給世界經濟帶來一些不利影響,但主要國家和地區經濟形勢依然穩定,繼續保持2003年下半年以來的強勁增長勢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04年秋季報告預測,2004年世界經濟將增長5%,這是28年來的最高水平。與此同時,國際貿易與跨國直接投資也日趨活躍,2004年全球貿易增長9.1%。全球外國直接投資預計增長7.1%,達到6000億美元左右。 フ雇2005年,世界經濟將繼續保持較好增長勢頭。但由於能源、原材料等初級產品價格上漲推動全球通脹回升,主要經濟體巨觀政策趨於收緊,增速將出現小幅回落。近來,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內的眾多國際機構發表的2004年秋季預測報告紛紛下調了對2005年世界經濟成長的預測,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05年世界經濟增速將比去年下降0.5個百分點。ス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世界主要經濟體走勢預言:1、美國經濟成長可能放緩。由於多種因素,特別是巨觀政策調整的影響,美國經濟成長步伐可能放緩。美國政府的巨觀政策調整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自2004年6月30日開始的貨幣政策轉向。2004年6月、8月和9月,美聯儲先後四次升息,將聯邦基金利率從46年來的最低點1%提高到目前的2%。有預測認為,此後美聯儲仍將繼續升息,2005年年末將升至3%~4%。人們普遍認為,加息對美國股票和房地產市場將產生降溫作用;二是增支減稅的財政政策難以為繼。目前美國的財政赤字接近其GDP的3.6%,超過了國際公認的警戒線。美國最擔心的是世界對美元的信心問題。可以預料,在經濟已經全面復甦和恢復正常增長的情況下,未來美國政府財政預算政策將以削減預算赤字為主,逐漸收緊。所有這些調整雖都是以保持美國經濟的長期平穩發展為根本目的,但短期內會對美國經濟產生降溫作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05年美國GDP增速將下降至3.3%。2、日本經濟增速將有所回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04年日本GDP實際增長率為4.4%,展望2005年,仍然存在不少支撐日本經濟成長的有利因素。首先,經濟改革不斷取得進展,開始進入自主增長的助跑階段。如在《金融再生計畫》等多種政策的大力推動下,2004年3月日本11家主要銀行的不良債權比例已經下降到5.2%,日本政府規定的將該比率降到4%左右的目標,很有希望到2005年3月如期甚至提前實現;其次,日本央行將繼續維持零利率的貨幣政策。其政策立場是:只要通貨緊縮繼續存在,就繼續實行零利率政策;即便消費價格指數開始由下降轉為上升,也仍將繼續保持這一政策數月,以確認通縮的徹底消除;第三,來自周邊國家特別是中國的進口需求未來仍將有力地拉動日本經濟成長。但是,一些影響日本經濟成長的不利因素也不可忽視。油價升高將增加企業成本,中央和地方政府財政狀況的持續惡化令政府無力擴大公共開支,美國經濟減速將影響外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4年秋季報告預計,2005年日本GDP增速將回落至2.3%。 3、歐元區經濟將保持平穩增長。與美、日相比,由於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導致經濟缺乏活力,投資和消費增勢微弱,出口又受歐元升值影響,2004年歐元區經濟增速相對緩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全年增長2.2%。2005年,沉重的社會福利負擔、缺乏活力的勞動力市場和高油價仍將繼續困擾該地區的經濟成長。此外,歐盟雖然有統一憲法、統一貨幣、統一議會,但各成員國間的磨合、融合還需漫長的時間。歐盟目前正積極推動政府管理體制、勞動力市場、社會保障、稅制等有利於增強經濟發展動力的各項改革,歐盟東擴的新進展進一步擴大了盟內市場,歐洲央行在美國連續升息的同時又按兵不動,客觀上實現了貨幣政策的持續放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05年歐元區經濟成長仍為2.2%。歐盟是我們“多極化”外交的“一極”,要重視。 4、俄羅斯和東亞經濟將平穩增長。2004年,油價上漲和工業增長加快,有力地推動了俄羅斯的經濟成長。俄政府預測,全年經濟成長率可達7.1%。展望2005年,俄羅斯經濟基本面依然良好,但恐怖主義活動抬頭將成為其發展面臨的最大威脅。特別是發生在俄能源生產基地之一的北奧塞梯共和國的人質事件,將對俄能源出口戰略造成衝擊。同時,車臣地區的局勢變化,也是影響俄經濟發展的重要變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05年俄羅斯經濟增幅將回落到6.6%。2005年,東亞經濟仍保持強勁增長。全球經濟形勢好轉帶來的外需增加、內部需求的強勁增勢以及區內貿易的迅速發展,是東亞地區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世界銀行預測,2004年全年該地區(日本、中國除外)經濟將增長7.9%。〖JP〗2005年,由於石油和其他原材料價格上漲會導致通貨膨脹逐漸升高,美國加息影響東亞地區的資金流動,一些工業化國家的經常項目與財政失衡問題可能導致金融市場動盪,引發東亞地區金融緊縮等不確定因素,東亞地區經濟成長可能稍有回落,但仍有望達到7%。5、新一輪WTO談判進展及前景。2004年8月1日,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在日內瓦達成了框架協定,內容涉及農業、棉花、非農產品市場準入、服務貿易、貿易便利化、特殊和區別對待、技術援助、實施問題和發展等眾多領域。該框架協定將是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各方下一階段談判的基礎,其簽訂意味著將重新啟動2003年在坎昆停滯的談判,這對加強對話、減少摩擦有好處。但隨著談判的深入,該框架協定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深層次矛盾將進一步顯現。6、國際資本流動的新趨勢。2004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呈現強烈反彈,跨國併購重組趨勢活躍。上半年全球跨國併購交易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在歐洲,僅一季度併購額就達1500億美元,相當於2003年同期的3倍,創2000年以來最高紀錄。預計2005年,隨著世界經濟的平穩增長,國際資本流動將進一步趨於活躍。 同時,國際資本流動也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新趨勢: 一是國際投資的產業結構變動加快。二是投資的區域結構失衡仍然沒有改觀。國際資本繼續向已開發國家回流。三是已開發國家撤回海外投資的現象已經顯現。四是國際資本市場的爭奪日趨激烈。7、國際石油價格走勢。2004年世界經濟發展的突出特點,就是伴隨著世界經濟復甦增強,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揚。以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WTI)現貨價格為例,1~10月上漲近54%;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又從56.37美元的高點急跌到46.1美元,目前仍在43美元左右徘徊。預計2005年石油價格有望從去年的高位緩慢下跌。但由於世界原油供求關係的基本面不可能發生大的逆轉,同時恐怖主義活動在全球範圍內又有所抬頭,伊拉克局勢仍有可能惡化,因此,仍存在投機者利用人們心理疑慮牟利的機會,即使油價下跌,空間也不會很大。影響國際油價走勢因素主要是伊拉克新政權能不能穩定國內局勢,以及美國與伊朗的關係。 ス際經濟環境中的中國策略綜合分析,2005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仍比較有利。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屬於復甦中的回調,還不會出現趨勢性改變;多哈回合談判新協定的達成,有助於解決當前世界農產品貿易中最突出的農業補貼問題;內地同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自由貿易區建設快速推進,這些都有利於保持我國經濟外部需求的總體穩定。國際資本流動進一步趨於活躍,世界範圍內的產業重組和結構調整繼續加速發展,有利於我國進一步擴大利用外資和實施“走出去”戰略,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二)國內經濟形勢 1、2004年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36515億元,比上年增長9.5%,沒有出現大的起落。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744億元,增長6.3%;第二產業增加值72387億元,增長11.1%;第三產業增加值43384億元,增長8.3%。實現財政收入2.63萬億元,增長2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0073億元,同比增長25.8%,增速比上年回落1.9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950億元,比上年增長13.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2%,比上年加快1個百分點。全年進出口總額1154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5.7%。 其中,出口5934億美元,增長35.4%;進口5614億美元,增長36.0%。〖JP〗全年貿易順差320億美元,比上年擴大65億美元。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比上年實際增長7.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936元,實際增長6.8%,是1997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城鎮就業有所改善,城鎮新增就業人數980萬人,比預期目標多80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 2、經濟運行中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ゴ2004年尤其是二季度以來的經濟運行情況看,由於中央見事早,動手快,措施得當,這次巨觀調控引起的社會震動比較小,經過全國上下共同努力,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了明顯成效,一些不穩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國民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為下一階段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環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應當看到,同中央關於加強和改善巨觀調控的要求相比,當前取得的成效還只是階段性的,經濟生活中的許多矛盾和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經濟運行中又出現一些新的問題,對此必須高度重視,認真對待。ゾ濟運行中一些矛盾雖有緩解,但基礎還不穩固。一是2004年雖然出現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良好局面,但農業基礎仍比較薄弱。當年的糧食產需仍有幾百億斤的缺口,結構性矛盾還比較突出,當年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農產品豐收、價格上漲的因素,也有政策性的因素,而這些因素的拉力均存在減弱的可能,未來農民增收的難度還很大。二是投資擴張衝動的機制仍在。目前,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仍然較大,新開工項目增加較多。前三季度,在建施工項目計畫總投資118975億元,同比增長32.1%;〖JP4〗新開工項目計畫總投資35332億元,同比增長25.4%。〖JP〗各方面期盼土地管理和銀行信貸等有關政策鬆動的呼聲仍比較強烈。三是部分上游產品價格漲幅依然較高,成本推動的壓力明顯增長。2004年,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漲幅逐月攀升,一至三季度上漲10.8%,其中9月份上漲13.7%。上游產品價格上漲較快,一方面是受國際原油和國際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國內需求較旺,煤電油運供求緊張的矛盾沒有得到有效緩解,資源瓶頸制約問題仍較突出。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主要依賴資源的高投入和高消耗,這建立在傳統工業化道路基礎上的經濟成長,使我們付出了沉重代價。去年我國創造了1.4萬億美元的GDP,但為此也消耗了約50億噸各類資源。到2024年我國能源的消費總量就將達到30億噸標準煤,比2000年翻一番多。據統計,我國人均能源資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僅為1/10,目前石油供應的對外依存度已超過30%。按現在的發展速度,到2024年我國石油的消費量將會達到4.5-6.1億噸,而國內可供量只有1.8-2.0億噸,對外依存度將達到60%。我國人均水資源僅相當於世界人均水平的1/4,全國目前已有108個城市嚴重缺水,2002年缺水量已達360億立方米。ビ紗絲杉,儘管從一些主要指標上看,巨觀調控確實取得了明顯效果,但在這些指標背後,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滋生問題的體制和機制因素還在,反彈的動力還比較強勁,巨觀調控的任務還很艱巨,決不能認為這輪巨觀調控已經大功告成。 3、2005年國內經濟發展初步展望ゴ庸際經濟環境看,預計2005年整個世界經濟溫和復甦的大趨勢不會因油價上漲發生改變,但經濟成長速度可能比去年有所放慢。世界經濟貿易環境是溫和而穩定的,對我國出口和利用外資仍將有利。當然,石油價格的走向和影響還有一些不確定性,全球性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對我國出口也有一定的影響。ゴ庸內環境看,多種因素支持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ゾ濟處於上升階段的內在增長動力還較強。2003年開始,我國經濟明顯進入一個新的增長階段,這一基本特徵沒有改變。消費者信心指數一度回落之後開始平穩回升,2004年9月份為91.3點,比6月份提高1.1點;企業家信心指數三季度達132.5點,比二季度提高1.1點,顯示微觀經濟主體對未來經濟走向預期良好。投資體制改革的深化還將進一步調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性。ビ行У暮旯鄣骺匚2005年的經濟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創造了較好的環境。隨著巨觀調控效果的逐步顯現,經濟生活中的不穩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投資過快增長得到遏制,糧食生產等薄弱環節得到加強,物價上漲趨於平穩,經濟大幅波動的風險明顯降低,經濟發展的後勁進一步增強。特別是在貫徹落實巨觀調控政策措施的過程中,各地區、各部門積極調整發展思路,進一步加深了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增強了落實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自覺性。ゲ普政策由積極財政轉向穩健,今年國債要減少,並調整投向,更多地關注民生、基礎設施。全國財政收入1980年是1159億元,2003年是21691億元,23年增加18.7倍多,但農民增收不明顯,所以各級政府要多多關注民生。グ湊湛蒲Х⒄構鄣囊求,2005年的政策環境仍將有利於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這次巨觀調控的目標並不是簡單地把一些指標壓下來,更重要的目標是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是要讓經濟發展得既快又好。這個目標下的巨觀調控必然是適時適度而不是“急剎車”,是有保有壓而不是“一刀切”。ゾ嚀宕有棖蠼嵌確治觶邯コ隹諦棖筧越保持適度增長,但速度會有所回落。經過連續3年快速增長後,基數較高,加上世界經濟成長速度將有所趨緩、美元貶值因素減弱、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2005年出口增長將會低於2004年。ハ費需求將大體保持穩定。由於2004年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加之消費環境在進一步改善,2005年居民消費仍將會保持穩定較快增長。但房地產、汽車等已持續熱銷幾年,繼續快速增長的難度在加大。ス潭ㄗ什投資將回落到適度較快增長區間。2004年加強和改善巨觀調控的舉措,抑制了一部分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複建設,客觀上也使一些正常項目的投資有一定的後延。而且,各地固定資產投資的衝動仍較強。隨著投資體制改革的逐步推開,民間投資較快增長的勢頭可以延續。外資方面,外商直接投資契約金額的高增長也預示我國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還將使外商直接投資保持較大規模。サ比唬我們也必須看到,目前我國經濟運行中也還存在著一些不利於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體制性、機制性和結構性因素。比較突出的是土地、資金、勞動力等最主要的生產要素的配置機制還不夠合理。此外,經濟成長方式還比較粗放、經濟運行環境仍然偏緊,上游產品價格上漲較快帶來的成本推動壓力較大,部分低收入居民的生活仍比較困難。國際原油價格大幅飆升後的走勢及其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也有較大的不確定性,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プ酆弦隕戲治觶在新的一年,只要抓住機遇,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加強和完善巨觀調控,積極深化改革,努力消除體制性、機制性和結構性矛盾,很好地解決前進中面臨的各種不利因素的挑戰,我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仍有可能基本保持在2004年的水平或稍低一點,價格水平的上漲幅度也將接近或略低於2004年。 二、關於全省經濟形勢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概念,並強調加快中部地區發展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方面。安徽省委、省政府積極呼應,順勢而為,提出了“中部崛起、安徽率先”的重大戰略決策。那么,安徽崛起的困難在哪裡?差距在哪裡?在什麼樣的平台上崛起?我們可從以下數據分析中看出。 (一) 2004年全省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2004年,我省整體經濟高位運行,穩定增長態勢明顯。全年生產總值4812.7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增幅較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其中, 第一產業增長8.5%,第二產業增長13.8%;第三產業增長13%。三次產業比例為19.4∶45.1∶35.5。〖JP〗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7768元,比上年增加1313元。全年實現財政收入520.5億元,增長26.2%,其中地方收入274.4億元,增長24.3%。 糧食總產量2743萬噸,增長23.9%;油料、棉花產量分別增長29.4%和32.9%。〖JP〗全部工業增加值1736億元,增長12.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長25.1%,增幅比上年提高5.3個百分點, 為近8年最好水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914.2億元,增長29.6%。〖JP〗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503.1億元,增長12.9%。進出口總額72.1億美元,增長21.2%。其中,出口總額39.4億美元,增長28.5%。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11.4元,增長10.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499.3元,增長17.5%。〖JP〗 (二)1995-2003年安徽與中部六省主要指標比較 1、經濟總量位次與前幾年持平。我省生產總值由1995年的2004億元增加到2003年的3973億元,在全國各省區市中居第14位。經濟總量與中部其他五省相比,位次格局沒有變化,仍落後於河南、湖北、湖南,領先於江西、山西。但從相對比值看,安徽與河南、湖北、湖南的差距在擴大,比江西的優勢在縮小,江西在全國的位次已由18位上升到16位。1995年,安徽GDP分別為河南、湖北、湖南的66.7%、83.8%和91.3%, 2003年這一比例降至56.5%、〖JP〗73.6%和85.7%,特別是與前兩省的比例降了10 個百分點;與江西相比,則由高出 66.3%降至高 40.4%。2、固定資產投資位次比較穩定。總量在全國第13位,比1995年前進一位,在中部高於湖南、江西和山西。固定資產投資率由1995年的26.6%提高到2003年的30.4%,對整體經濟的持續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五省相比,安徽投資增速仍然偏低,在全國位次,江西已由21位上升到18位,山西由23位上升到20位。3、地方財政收入位次前移。中部六省財政收入除湖南、江西外,其餘四省均有前移,其中安徽從1995年的15位躍至13位,但總量還是偏小,僅強於江西和山西。4、經濟增速位次明顯下降。“九五”前兩年,安徽經濟增速分別為14.4%和12.7%,增幅為全國第3,在六省中也是保持領先水平。從1998年開始速度優勢逐步消失,位次不斷下滑,2003年為全國第29位,為六省中最低增幅。當年山西、江西保持了最快的增長速度,在全國居第10、11位。(見表一)5、人均 GDP位次有所後退。人均GDP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1995年安徽人均GDP為3400元,低於湖北,高於河南、江西、山西,與湖南持平,在全國居第19位。經過7年的發展,2003年安徽人均GDP為6457元,已退至六省之末,在全國的位次也退後了5位,居第24位。其他五省除山西以外,位次均有前移。(見表一)6、城鄉居民收入位次雙雙後移。1995-2003年,安徽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795元提高到6778元,8年增加了2983元,年均增長9.8%,增量與湖南基本持平,增幅低於同期江西 (增加3525元)3.3、河南(增加3627元)3.9、〖JP〗湖北(增加 3304元)0.4、山西(增加3699元)4.1個百分點,在六省中的位次由1995年的第3位退至末位。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303元增加到2127元,增加額在六省中也僅高於江西,但由於農民人均純收入基數比江西小,位次也在最後。江西、河南、湖北、山西的城鄉居民收入在全國位次基本都在前移,而安徽位次則由第16位和18位分別退後第26位和22位。7、三次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不快。除山西外,中部其他五省,都存在農業比例偏大的問題。通過近年的結構調整,第一產業比例明顯下降。2003年,安徽三次產業比例為18.9:44.8:36.3,與1995年相比,一產比例下降10.1個百分點,三產比例上升8.7個百分點,二產比例上升1.4個百分點,變化較小。同期江西、湖北、湖南一產比例分別下降12.3、11.2和12.8個百分點,二、三產比例均衡提高。與之相比,安徽一產比例偏高。8、進出口和實際利用外資成績喜人。近年來我省堅持實施大開放戰略,進出口和利用外資增長較快。安徽進出口位次從1995年的第20位躍至2003年的12位,在中部排行第1位。實際利用外資由1995年的5.2億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11.0億美元,在中部六省中增幅排序由1995年的倒數第二躍升為2003年的第2名。安徽在總量上位居第四,高於河南、山西,在速度上與江西還有很大差距。 三、關於我市經濟形勢和發展任務 (一) 2004年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JP3]初步核算,全市實現生產總值92.4億元,增長13.2%,[JP]增幅比年初預期高了4.2個百分點,創下了97年以來的新高。其中,第一產業增長9.6%;第二產業增長17.3%;第三產業增長11.4%。全年糧食總產66.8萬噸,較上年增長32.5%,糧食產量是歷史最好年份之一。棉花、油料分別增長31%和19.2%。全社會工業增加值達到23.84億元,增長17.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5.04億元,增長23.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56.2億元,創我市歷史新高,增長54.7%。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8億元,比去年增長12.1%,增速提高2.9個百分點,創造了近八年來的最好水平。外貿進出口總額664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7.9%;其中,出口5860萬美元, 比上年增長22.1%。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74元,增長12.3%。〖JP〗農民人均純收入264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63元,同比增長1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為74.05億元,增長23.1%,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二)2000-2004年我市與皖江八市主要指標比較 1、經濟總量處於全省末位格局沒有改變。我市生產總值由2000年建市初的58.1億元增加到2004年的92.4億元,在全省17市中處於末位的格局沒有變化。但從人均生產總值看,2004年位於全省11位,比2000年前移2位,領先於皖江地區的巢湖、安慶,但仍落後於馬鞍山、銅陵、蕪湖、宣城、滁州。從2004年增長速度來看,池州的發展在加速,但仍低於蕪馬銅,與蕪馬銅的差距在擴大。(見表八)オ2、財政收入增速加快,人均位次前移。2004年財政總收入增長34.6%,增速位居全省第四;人均財政收入583元,是2000年的2倍,居全省第10位,比2000年前移2位,高於皖江地區的安慶、滁州、巢湖市。(見表九)3、經濟運行質量大幅提高。財政總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7.9%提高到2004年的9.7%,位次也由全省第11位前移到第8位,高出皖江的安慶、滁州、巢湖、宣城四市。(見表十)4、城鄉居民收入得到較快增長。2000年-2004年池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4882元提高到6974元,增加了2092元,增加額在皖江僅低於馬鞍山(3285元)、蕪湖(2834元)、銅陵(2356元)。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648元,比上年增長11%,增幅為近七年來的最高值,高於全省平均數以及皖江的安慶、滁州;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0年增加了576元,增量高於全省以及皖江的安慶、滁州、宣城;人均在全省的位次前移2位,在皖江的位次也前進1位,蕪馬銅位次沒有變化。(見表十一)ィㄈ)池州市縣域經濟主要指標居全省位次情況 1、縣域經濟總量在全省的位次。2003年我市三縣一區GDP總量為37.63億元,在17個市縣域經濟總量中居第14位,在皖江八市中居第6位。從全省來看,GDP位居全省前5強的縣分別是:無為縣、天長市、桐城市、寧國市、肥東縣。而我市三縣一區2003年與1995年相比,位次均前移。其中貴池區由1995年的第34位前進至第13位,其他三縣都前移4位。(見表十二)〖2、財政收入在全省的位次。2003年與1995年相比,貴池區、石台縣、青陽縣位次分別由第10位、第67位、第65位前移至第4位、第63位、第58位;而東至縣則由第41位退至第44位,後退了3位。(見表十三)3、主要人均指標在全省的位次。從人均GDP情況來看,2003年寧國市人均GDP達到12247元,是全省唯一過萬元的縣級市,居全省首位。天長市(7740元)、全椒縣(7553元),鳳台縣(6651元)和廣德縣(6603元)緊隨其後,他們分別占據全省前5強。我市三縣一區2003年與1995年相比,貴池區、東至縣、青陽縣分別由第20位、第36位、第30位進位到第13位、第27位和第28位;石台縣則從第21位下滑至第55位。(見表十四) 從人均財政總收入來看,2003年居全省前3強的分別是:寧國市(983元)、鳳台縣(790元)、繁昌縣(687元)。2003年與1995年相比,貴池區前移3位,居第5位;青陽縣前移13位,居第17位;東至縣由第26位退至第39位;石台縣由第12位退至26位。(見表十五)ゴ優┟袢司純收入來看,2003年全省人均為2127元,居全省前五位依次是:當塗縣(2964元)、蕪湖縣(2936元)、南陵縣(2917元)、桐城市(2840元)、寧國市(2823元)。我市貴池區、東至縣、青陽縣分別為2569元、2315元、2300元。從位次排名看,只有東至縣比95年前進了3位,其餘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見表十六)ィㄋ模┬枰思考和解決的幾個問題 1、要重視擴大經濟總量。池州近年來經濟發展速度很快,有些經濟指標的增速排在全省前列,但無論是從經濟總量、工業規模還是財政收入,在全省來說所占的比例和所處的地位都比較低,各項經濟指標排名也都在後面。就是速度快一點,總量上還是沒辦法跟別人比。所以說,不僅要提高經濟成長的相對數,還要在提高絕對數上下功夫、見成效,要通過加快發展不斷增加GDP總量、人均GDP總量。怎么增加?關鍵還是要加大固定資產投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上大項目特別是“861”行動計畫池州工程的重大工業項目。今年要重點抓好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定實施的重大項目的推進和落實,要突出重點,統籌兼顧,講究策略,分清輕重緩急,一步步推進,一件件抓實。只有把重大項目、重點工作抓實了,抓到位了,才能儘快形成生產能力,才會把我市的經濟總量搞上去。2、要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我們的差距不僅差在GDP總量上、差在人均GDP上,更差在我們的縣域經濟上。全省的經濟強縣,池州無緣。有的縣稍稍好一點,但相對於外面來說還是不行。金龍書記對馬鞍山的同志說,你不要跟省內其他市比,你要跟長三角比,與南京、蘇州、無錫比,你有這個條件。我們好一點的縣也要有這種壓力,要與全省的經濟強縣比。貴池、東至過去在全省都算好的地方,差距不太明顯,至少是中等偏上,而現在卻衰退了。這不是責怪這些地方的同志能力差、工作不行,關鍵是發展太慢了,人家騎馬你騎驢,怎么趕得上?加快發展不能成天想著怎樣向上面挖一點,到老百姓那裡搞一點,你要想著如何發揮優勢、做大項目,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現在,我市縣域經濟明顯滯後於市本級經濟發展,大家確實要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要站在全局來考慮問題,否則,有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落後了自己還不知道。從今年縣裡確定的發展目標來看,總體印象是比較保守,看不出有大的作為,可能大家是想,現在有保留、年底唱大戲,但願如此。總之,希望縣裡的同志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結合實際,認真研究,找準差距,發揮潛力,紮實推進縣域經濟的大發展。3、要做大做強中心城市。目前,池州市主城區面積不大,城市人口還不多,城鎮化水平相對較低,難以發揮中心城市應有的積聚、輻射和帶動效應。要按照“一主兩輔”和“一體兩翼”的發展戰略,加快池州主城區與九華山風景區、青陽縣副城區的建設步伐,實現組團式推進。要集中力量做大中心城市,以基礎設施、環境整治和社區配套建設為重點,加快城區主幹道、清溪河治理、垃圾處理場和污水處理廠等一批重點工程項目建設。要立足資源優勢與產業特點,實現城市經濟結構最佳化和產業規模、經濟規模、人口規模的聚集。通過爭取招商引資、開行貸款、國債項目資金支持以及激活民間資本等多種渠道,不斷加大城市建設的投入,逐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最終把中心城市做大做強,使其發揮應有的輻射和帶動作用。4、要大力調整工業經濟結構。目前我市的工業經濟結構還很不合理,傳統的資源型初級產品居多,後續加工鏈條較短,高附加值產品少。因此,必須在加工製造業上下功夫,在高新技術產業上求突破。要在充分考慮市場需求的條件下,積極利用國內外先進技術,加快發展資源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項目,拉長產業鏈條,提高資源利用率和附加值,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增強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要改變單一的結構形態,不能把“寶”壓在幾個大企業身上,那樣抵禦風險能力太弱,也不利於可持續發展。要堅持做到“抓大活小”,即在大力推進重點工業項目建設的同時,加快中小企業的發展,要依託企業現有基礎,走“專、精、特、新”之路。我市中小企業綜合競爭力都比較脆弱,但不乏自己的特色和專長,機械、化工、紡織等傳統產業均有一定基礎,可以先做精做優,再做強做大,然後做成“小巨人”,逐步發展成塊狀經濟和產業集群。5、要加快生態市建設。生態和水資源,是池州優勢的核心,也是池州將來的希望所在,再過十年八年,池州有可能成為全國有名的城市。所以,我們池州人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我們的生態。要按照金龍書記來池州視察時要求的那樣,正確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兩個堅定不移”,即堅定不移地走工業化道路,堅定不移地保護生態環境。上工業項目的時候一定要考慮環境,不能超過環境的承載能力,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我曾多次強調,城區有污染的企業2到3年內一定要搬走,哪怕GDP少一點,財政收入少一點,也要毫不動搖。海螺在發展和保護生態上就做得很好,原來因為污染治理得不夠,對那一塊的環境有影響,現在通過控制和管理,空氣得到了淨化,環境也變好了,連天鵝也來棲居了。這裡我再次強調,不能因為眼前的利益,再搞那些“開膛破肚”式的破壞性開發了,因為它們對池州的生態環境破壞太大,即使一個鄉一個村搞個十萬八萬元的收入,但那些青山綠水破壞了,花多少錢也是恢復不了的,可以說這么做是對子孫後代的不負責任,嚴格說來也是一種犯罪。所以,各級政府和領導幹部對此要切實負起責任,下大力氣堅決制止這些破壞行為,通過有效的措施保護好生態資源和環境。同時,要充分發揮農業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創出幾個在國內叫得響的優勢農產品品牌。6、要著力構建和諧池州。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已經體現在治黨治國、內政外交的各個方面。無論是解救在國外被綁架的中國人質,還是處理中國球迷、華商遇難等事件,我們的總書記、總理親自指示大使館全力營救和幫助,這都是這一執政理念的具體體現。從2003年下半年以來,我市開展的“實踐‘三個代表’,建設為民政府”活動,也是把人民民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關注民生,體察民情,為民謀利,既緊抓發展不動搖,維護好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又著眼當前,解決好人民民眾的現實困難。充分兼顧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妥善處理各種矛盾糾紛,這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構建和諧社會,還要求我們各級領導班子之間、部門之間、幹部之間、市與縣區之間、縣與縣之間要和諧。要識大體、顧大局,上下一條心,工作一盤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如果不講協調,各乾各的,都想找便宜,那就和諧不了。其次是我們的部門、幹部與民眾之間要和諧。要切實轉變作風,密切與民眾的血肉聯繫,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做老百姓的貼心人,形成和諧融洽的幹群關係。最後就是民眾之間要和諧。各級黨組織要發揮教育引導作用,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逐步建立起人與人之間互相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會關係,營造出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的濃厚氛圍,構建一個政治安定、社會穩定的和諧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