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黨課講稿

(一)以實施“村村生態文明”工程為途徑,推進中和鄉新農村建設

一是通過對“中和街”實施改造,努力建設現代新社區。對現有的中和街按照適度超前、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分段實施的原則,採取優惠政策措施,有規劃、有步驟地進行戰略性建設和改造。重點抓好 中和街舊城改造,二是抓好那例村生態文明示範村建設”。從方便生產生活、美化綠化環境的要求出發,認真搞好新農村的建設規劃,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突出抓好龍頭示範村的示範帶動作用。三是對其他村要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改變“髒亂差”的面貌,建設乾淨、整潔、優美的生態文明村。四是要突出特色風格,形成自己的特色大力推進農村民主管理。

(二)以實施“家家勤勞致富”工程為動力,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

按照“發展才是硬道理”和“有錢辦事”的要求,增強農村集體經濟實力。各村組集體每年要發展1個以上有一定規模的經濟項目,確保集體經濟每年保持以一定的比例增長。同時,切實抓好扶持相對貧困村組發展集體經濟工作的落實。理清、建立長效扶持思路,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落實責任制,強化管理,有關職能部門抓好協調、跟蹤,確保工作落到實處。按照黨員、幹部帶頭帶領民眾致富的要求,一是積極鼓勵和引導村組幹部帶頭勤勞致富,通過村組幹部勤勞致富的示範作用,提高廣大農民自覺投身到創業致富的積極性,形成農村全民創業、共同致富的良好氛圍。二是強化村組幹部帶領民眾致富的意識和職責。三是加強對創業致富項目的扶持和引導,在人才、資金、信息技術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四是每名村組幹部要對條件相對較差的家庭實行“一對一”結對幫扶,增強其“造血功能”。

(三)按照農村勞動力戰略性轉移的要求,拓寬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一是加快建立城鄉並重的就業制度和統一開放的勞動力市場,制定農村勞動力轉移規劃及配套政策措施,組織引導農民實現轉移就業;二是建立健全鄉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完善鄉鎮(街道)勞動保障工作平台建設,將就業服務工作延伸到農村;三是逐步實行城鄉統一的失業、就業登記制度,建立農村勞動力資源信息庫和台賬;四是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規模和實施“農村青年技能培訓工程”。今後三年,每年鄉勞動保障所對農村青年轉移就業培訓500名以上,鄉農業服務中心通過對農村勞動力培訓頒發“綠色證書”100名以上,全鄉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300名以上,解決大部分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問題。三年後,通過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使農民家庭收入增加。確保農民人均純收入每年保持的增長態勢。

(四)以實施“人人互助和諧”工程為載體,著力構建和諧農村

實施“人人互助和諧”工程,要發揮先進性教育活動三批互動的效應,結合組織幹部下基層駐農村工作,把鄉、鄉直機關的黨員幹部和有條件、有能力的農村黨員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積極開展“五送活動”(送政策、送觀念、送科技、送信息、送溫暖)。要通過宣傳發動,組織一批經濟能人、富裕家庭對農村困難家庭進行結對幫扶。先進性教育期間我鄉組織的“我為農民民眾出點力”一系列主題活動效果很好。實施“人人互助和諧”工程,要通過在農村黨員中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帶動和深化對農民民眾的教育,深入開展“愛國、守法、誠信、知禮”教育活動,努力把農村勞動者培育成為自強不息謀出路,千方百計求發展,具有自立意識的新農民;互助互利抓生產,同心協力建家鄉,具有合作精神的新農民;顧全大侷促穩定,遵紀守法保平安,具有法制觀念的新農民;注重學習增才幹,勤勞致富奔小康,具有創業本領的新農民。努力營造人人互敬互愛、互助互讓、禮貌衛生、文明向上、遵紀守法、團結和諧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