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隊伍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黨員隊伍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根據局黨委的安排和要求,為八月份開展黨性教育做好準備,針對黨員隊伍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及早抓好教育的指示精神。針對黨員評議、民眾座談會反映的一些問題和不足,談幾點認識和看法,供大家思考,引以為戒。

一、政治學習不關心,業務學習不上心。

其表現:一是學習單純的任務觀念,學習的目的不明確。二是認為工作是硬指標,學習是軟指標,學不學無所謂,學多學少關係不大。三是認為 “學過了、夠用了”的自滿自足觀念。

有一些同志把學習看成單純的任務,有的擺樣子、走形式,平時學習不認真,檢查時臨時突擊,甚至弄虛作假;有的片面追求學習的天數、篇數,不注重提高學習質量。這些學習態度都偏離了理論學習,業務學習的根本目的。有的同志心浮氣燥,坐不住,學不進,對理論、業務學習缺乏興趣,缺乏熱情,缺乏認真嚴肅的態度。長期以往,必然形成不學習思想空虛、思想越空虛越不願學,工作中忙於應付,得過且過的不良循環,這個問題不解決,勢必影響單位和個人的發展。一些同志認為“學過了、夠用了”,是自滿自足的表現。古人說:“謙受益,滿招損”。毛澤東同志講:“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想真正學到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學過了”不等於“掌握了”,“提高了”不等於“夠用了”。山不言高而峻偉,水不言深而博大,人不自滿而自強。必須破除自我感覺良好、固步自封的觀念。我們已進入知識型社會、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經濟首先是知識,各種新知識、新技能日新月異;我們又處在社會轉型,經濟轉軌,企業轉制,人員轉崗,各行各業激烈競爭的環境,如果我們不努力學習,不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社會形勢發生的變化,只埋頭拉車,不抬頭看路,思想上懈怠,工作上滿足於現狀,不思進取,我們就有被社會淘汰的危險。做為單位和個人都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古人講:“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所以每個黨員一定要認識和解決好“要我學”還是“我要學”的問題。三點要求:一是要以雷鋒擠和鑽的“釘子”精神學理論學業務;二是要有緊迫感、危機感,自覺的學理論學業務;三是要以良好的態度和學風對待學習。

二、理想信念淡化,黨性意識不強。

其表現:一是入黨前拚命乾,入黨後松一半,轉正後人已變。二是組織紀律觀念淡泊,先鋒模範作用差。三是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四是黨小組的作用發揮還不明顯。

黨員的先進性,來源於黨員的思想覺悟,而又反映在實際的工作中。如果黨員沒有覺悟,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是徒有虛名的“掛牌”黨員,也就不可能有先進性。黨員要能夠時刻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就必須加強黨性鍛鍊和黨性修養。才可能厚德載物,“正人先正已”。立黨為公,先公後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黨性鍛鍊是指共產黨員在革命建設的實踐中,按照黨性原則磨鍊、改造自己;黨性修養,是指共產黨員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質、作風紀律和知識技能等方面,按照黨性原則所進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使其不斷增強黨性,保持先鋒戰士的本色,保持自身過硬,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要有堅強的黨性觀念,就必須把黨性修養做為自己終身的必修課,也就是要不斷加強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改造,樹立好為什麼入黨,經常想一想入黨時的誓言和理想;經常對照一下黨章,想一想,看一看我還象不象一個共產黨員,有無違背黨員的稱號。始終堅持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模範;做艱苦奮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模範;做遵守紀律,堅持民主集中制的模範;做腳踏實地,勤奮工作,忠於職守的模範;做反對各種消極腐敗現象,廉潔自律的模範。鄧小平同志說:“共產黨員必須成為工作中的模範,這是保證黨的領導的重要條件之一。”******同志指出:“各級領導幹部應該比普通黨員做得更好一些,要求更嚴格一些。”

理想和信念至關重要,是思想和行動的“總開關”。前車之鑑,後事之師。鄧小平同志說:“有理想、有紀律,這兩件事我們務必時刻牢記在心。”這個理想就是人的精神支柱。人活著為什麼?參加革命是為什麼?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是共產黨人生命的動力,力量的源泉,精神的支柱,也是共產黨人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這種革命精神和理想信念,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將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是我們最崇高的人生追求。在改革開放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一些黨員受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響,理想信念、黨性意識淡化了,為社會主義奮鬥的人生追求淡薄了,轉而追求金錢、實惠,追求個人名利,貪圖享受。對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

,分辯不清了,其結果必然是走向極端。利用手中權力貪污受賄,違法違紀,最終只是給自己增加了一付手銬,毀了自己的一生。總閘門出了問題,價值取向必然出現偏差。因此,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衝突時,信念就會向自己利益一方動搖。為了達到個人的目的,就會不擇手段,不計後果,最後身敗名裂。

三、團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團結的意識還不強。

其表現:一是個人主義,心胸狹窄;二是自由主義,道聽途說,是是非非;三是無原則,跑風漏氣,討好賣乖,製造矛盾。

一是立黨為公講團結。凝聚才有力量,團結才有希望。團結問題對於黨員來說,搞得好不好不是一般的小節問題,而是黨性強不強的表現;團結搞得好不好不是一般的工作方法問題,而是個人思想覺悟、道德修養問題;團結搞得好不好不是一般的為人處世問題,而事關企業的大局和發展。黨員要以大局為重,以黨的事業為重,要襟懷坦白、容人、容事,立黨為公,無私無畏;要豁達大度,不計個人恩怨得失,不搞無原則糾纏,做到“心底無私天地寬”;不能看“人頭”,看“來頭”,看“勢頭”;不以自己的好惡為取捨,不以個人的感情論是非,做到公正看人,公正對人,公正處事,要有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在工作上手拉手,同心乾,不搞個人“點、線、圈”。黨員和領導幹部如果沒有私心和不良動機,他不需要去跑風漏氣,討好賣乖,取悅那一個人。權利和責任是需要他所考慮問題的出發點、落腳點是否客觀公正、合理。符合單位的大局和發展,職工民眾的整體利益,去選擇一個正確而又實事求是的答案和結果。否則,今天你取悅張三,明天你取悅李四,後天你取悅王五,最後誰都覺得你不公正,不可靠不是君子是小人。魯迅先生說得好搗鬼有述也有效,但最後是抱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跑風漏氣是違反組織原則和組織紀律的。一是違反民主集中制原則,破壞黨的集中統一,造成班子內部不能暢所欲言,充分發表意見,形成正確決策,失去凝聚力、戰鬥力;二是造成職工民眾思想混亂,上下離心離德不團結,組織和領導班子工作被動,關鍵時候就要出大問題;三是長期以往必然造成人心不古,世風日下,上行下效,風氣不正。因此,我們黨員、幹部必須用正氣造就人格力量,用事業凝聚人心,營造好團結氛圍,工作氛圍。二是講團結要同心同德。要從黨的事業和單位建設的大局出發,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理解;要善待他人,要謙虛忍讓,要實事求是,公正客觀,不能摻雜個人私心雜念。不是是非非,拉拉扯扯,道聽途說,“打小報告”,製造矛盾;不會上一套,會下一套,當面不說,背後亂說;做到“靜坐常思自己過,閒談莫論他人非”。同志之間要學習對方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切忌小肚雞腸,用放大鏡看自己的優點,用顯微鏡看別人的缺點。古人說的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工作不到的地方,要多“拉拉袖子”,提個醒,插空補短,不互相拆台。即使遇有矛盾,也要講同志友誼,不計較小事。用鄧小平同志的話講就是:“眼界要非常寬闊,胸襟要非常寬闊”。多換位思考,相互體諒,矛盾就會“煙消雲散”。國際影星張曼玉說:“我自己希望更有內涵,就是除了知識、藝術能力,更有一顆寬容的心”。寬容別人的同時也在寬容自己。理解別人的同時也使自己得到寧靜和情感的升華。當然,不是遇到不同意見就不能提,對某一件事就不能發表看法。因每個人的閱歷不同,知識的側重面不同,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對問題的看法有所不同。我們黨內議事原則中允許有爭論,允許有不同的意見、不同的認識存在。因而形成了民主集中制的優良傳統。不能把有爭論簡單地看成有隔閡、鬧不團結;把磕磕碰碰簡單地看成不協調,作風壞,正氣差。同時要克服,“講面子不講真理,講團結不講批評,講感情不講原則”的好人主義。一些黨員遇到能討好的事爭先恐後,碰到可能得罪人的事退避三舍,見矛盾躲躲閃閃,處理問題,不分清是非,不敢開展批評,而是左右逢源,兩邊討好。這都違背了黨章的要求。三是黨員領導幹部要帶頭搞好團結,是第一職責。為政之要,首在用人。能否任人為賢,唯才是舉,以大業聚群才,是領導人格、品質、能力的試金石。沒有任何東西比領導的良好品質和胸襟寬廣,善於採納不同意見、群策群力去作為,更叫人心悅誠服。領導在有良好品質的同時、若能易於相處,體察下情,不爭功委過,而又自知之明,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完不成的大業。古今中外無一不是如此。漢高祖劉邦曾說:“夫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愛撫百姓,給饋餉,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恰這三人幫劉邦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項羽,統一了天下。三國時期的劉備文不如諸葛,武不如趙、關、張。但他們都心悅誠服地輔助劉備。何也,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海納百川,任人唯賢,得人者得天下。相反的“武大郎開店”,及英國學者所說的“帕金森症”,無一不是一敗塗地。

以上問題,或者個別現象,僅供同志們認識和參考,無須對號入座。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也不要張冠李戴,說三道四。而是希望我們每個黨員通過以上問題,或者個別現象所帶來的危害和後果,加以思考,提高認識,引以為戒,管好自己,不失共產黨員的形象。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記“兩個務必”,一心一意做好我們的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