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黨建工作總結

第二、提升就業服務水平。我們始終堅持把解決就業問題作為一項重要民心工程來抓,在轄區內大力開展"三能"(提高社區幹部就業服務能力、下崗人員就業創業能力和進城農民務工經商能力)建設活動。在活動中,我們依託各社區創業服務中心、再就業技能培訓學校,開展再就業、創業培訓工作。去年以來,共舉辦各類培訓班132期,參加培訓7600人次,安置下崗失業人員2176人。長崗嶺社區還與株州大學聯合創辦了社區株大計算機職業技能培訓中心,每年培訓下崗失業人員1500餘人次。建立了勞動力資源庫,並與42個轄區民營企業建立了勞動力供求網路,及時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就業崗位。目前,有36名下崗失業人員在國光、萬家福等民營經濟組織中就業。同時,鼓勵和引導下崗人員興辦社區服務業,以創業帶動就業。下崗職工史建平,在街道社區的幫助下,創辦了"幫助下崗職工連鎖服務社",帶動了15名下崗職工再就業。

第三、拓寬社區服務領域。在抓好社區就業服務的同時,我們還把社區服務的領域延伸到社會公益事業。一是大力實施社區環境。在轄區內全面實行"門前三包"、垃圾袋裝責任制,每月組織兩次對單位、門店"門前三包"及單位、庭院"門內達標"進行檢查,整頓"四占十亂"現象;籌資近20萬元對轄區內4條道路進行硬化、美化改造,開展"居室美化、陽台綠化、樓道淨化"活動,有效地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環境。先後組建保潔隊15支,垃圾清運組17個,拆除小街小巷違章建築73間。二是深入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建立了社

會治安綜合治理網路,經常組織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活動。與轄區112個單位和商業網點簽訂了綜治責任狀,組建了義務治安巡邏大隊6支,義務治安巡邏中隊33支,綜治室、警務室8個(其中民營企業2個),在全省率先實現了綜治進民企。同時,組織開展了經常性的法律教育和諮詢,共開展法律諮詢110餘次,調解民事糾紛23起,成功率達100%。

三、抓協調、聚合力,讓社會各方在社區建設中貢獻力量,增強黨組織的影響力、滲透力

為了有效地把黨的工作和黨的活動滲透到社會各個層面,我們不斷創新領導方法和工作手段,努力拓展工作領域,積極協調各方利益,有效凝聚各方力量,增強了黨組織的影響力和滲透力。

1、建立多方參與機制。面對"四個多樣化"的新形勢,我們堅持以社區黨建統領社區各項工作,建立了多方參與、資源共享、有效互動的工作機制。街道成立了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各社區成立了社區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發揮街道、社區黨組織在社區建設和社區管理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實現黨對轄區內各個領域的政治、思想、組織領導。同時,健全了社區居民代表大會、社區事務協商委員會、社區事務監督委員會、社區志願者服務隊等廣泛參與機制,充分調動社區單位和社區居民積極性,形成了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社區黨組織為基礎,社區全體黨員為主體,駐區單位黨組織廣泛參與的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

2、開展社區集中共建。去年,市、區兩級黨委、政府創造性地推出了集中共建城市社區新舉措。我們搶抓機遇,及時把社區中亟待解決、難以解決的問題梳理出來,積極動員和協調76個駐街單位參與社區共建。在共建單位的幫扶下,我們群策群力,爭取共建資金130餘萬元,在8個月的時間內解決了多年來制約社區發展的辦公和服務設施用房問題。目前,6個社區的辦公和服務設施用房平均面積由原來的71平方米增加到233平方米,並裝修一新,社區辦公條件得到徹底改觀。共建,不僅改善了社區的基礎設施條件,而且增強了駐區單位、社區居民的社區意識。與此同時,各共建單位還注重發揮各社區的優勢,幫助社區創建"學習型"、"服務型"、"創業型"、"生態型"等特色社區,廣場社區充分發揮轄區內人民廣場、文化廣場等文化資源優勢,積極創建"文化型社區";長崗嶺社區針對駐區單位、企業比較多,突出就業培訓,職業介紹,著力創建"創業型社區"。目前全街道六個社區均形成了"一居一特"創建格局。

3、濃厚社區文化氛圍。我們通過整合街道轄區內各類學校、文化場館、體育設施等文體資源,搭建每個單位、每個市民都能參與的活動舞台,每年組織舉辦2場100多個轄區單位參與的文藝匯演,開展1次社區全民健身運動會,去年以來,我們還組織開展了"'三個代表'進社區'五老'宣講團宣講會"、"雙休日學習課堂"、"社區學習超市"、"社區理論演講和諮詢會"、"社區終身教育節"等民眾性學習活動;組建了合唱團、舞蹈隊、秧歌隊、木蘭拳劍、京劇協會等文體隊伍32支,做到周有廣場文體自演、季有庭院文體自樂,年有轄區文體賽事,節有歡歌慶典。長崗嶺社區榮獲全省"億萬婦女健身活動"先進單位。廣場社區組建的"百姓樂園"堅持每晚在文化廣場演出,參與的居民少則幾百人,多則上千人,歌聲嘹亮,激情飛躍,場面十分熱鬧,省、市新聞媒體進行了專題報導。社區文化活動,既展示了社區居民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理想的內心世界,又成為黨聯繫民眾、凝聚民眾的重要橋樑和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