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體育局)工作總結暨2024年工作思路

一年來,我局按照年初確定的工作思路,遵循“文化的內容在於挖掘、文化的發展在於創新、文化的價值在於利用”的工作理念,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xx大、xx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主線,以“創新業績、樹新形象”主題實踐和深化作風建設年活動為契機,以培育文明風尚、築牢共有精神家園、建設海洋文化大縣為目標,秉承創新發展之路,延續奮勇爭先之態,整合資源,借用外力,各項文體工作取得新突破,區域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文化生產力逐步得到顯現。現將一年來的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卓有成效

1.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保護工作全國領先。一是協助舉辦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經驗交流會。我局從今年10月底以來,舉系統之力,歷時20多天,承擔並經受住了全國會議高規格高標準的考驗,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經驗交流會成功舉辦作出了突出貢獻。二是四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6月7日,國務院公布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縣申報的“徐福東渡傳說”、“曬鹽技藝”、“漁民開洋謝洋節”、“石浦——台灣富崗如意信俗”4個項目成功入選,入選數量為全國縣(市、區)級之最。三是國家海洋漁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申報工作紮實推進。7月份,我縣從全省七個試點保護區中脫穎而出,以全省唯一的創建單位受到省文化廳推薦,現國家海洋漁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已通過專家組的評估,進入最後的認定階段,有望成為全國第五個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四是做好省級第三批、市級第二批項目申報。經鎮鄉、街道申報,通過專家論證和網上公示,公布了第二批縣級“非遺”項目60個,列入第二批市級“非遺”項目20個,申報省級第三批“非遺”項目4個。同時做好了《甬上風物**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田野調查》系列叢書《**卷》的修改和核稿工作。五是成為“中國漁文化之鄉”。創建徐福研究會,加強漁文化研究,漁文化核心不斷豐富。

2.文物保護工作有序推進。一是完成館藏藏品檔案規範文本製作的試點工作。7月份,縣文管辦受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委託,製作了10套館藏藏品檔案規範文本,於9月28日提交給研究院。屆時,這10套範本將與其他4家省市級單位製作的40套範本一起,成為全國各文物單位藏品檔案的參考範本。二是積極開展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據初步統計,現基本完成12個鄉鎮的普查工作,共普查文物點1021處,做表475處,完成普查總量的67%。海防遺址專題調查取得初步成效。調查了我縣境內的衛、所、寨堡和烽火台遺址多處,初步完成了國家文物局下達的海防遺址普查任務。三是協助水下考古工作取得豐碩果實。協助國家水下考古中心**基地開展**海域的水下考古調查,發現相對明確的水下文化遺存信息37處,在沉船表面還採集到了刻有“盛源合記”的玉印、西班牙銀幣、清代青花瓷、銅器、錫硯台等15件文物,這將是古代**海上貿易繁榮的又一佐證。四是加強文物保護維修工作。順利完成東門燈塔的養護性保養工作,基本完成省級文保單位石浦城隍廟、爵溪街心戲亭保養維護工程,對東門燈塔等縣級文保單位實施局部維修和養護,順利出台張蒼水紀念館陳列布展方案,著手開展室內陳列布展工作。另外,《徐福東渡》書籍即將出版,所有書稿現已送印刷廠校審印刷。

二、文化樂民化人工程大力推進

1.圓滿承辦中國開漁節系列指令活動。我局作為開漁節文藝活動的責任部門,共承辦“明月共潮聲”中秋聯誼晚會、開船儀式、石浦—富崗(小石浦村)如意迎親省親儀式、“財富中心”之夜新農村新文化文藝展演、中國廉政剪紙大賽頒獎儀式暨布展工作等5項主體活動,其中如意娘娘迎親省親儀式,被國台辦、省台辦列為XX年重點文化交流項目,《人民日報》海外版作了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