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2024年執法監督檢查工作總結

(二)抓貫徹落實,完善人民調解網路。我們借《四川省人民調解條例》實施的契機,大力加強人民調解組織建設。一是探索建立區域性、行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市及各縣(市、區)和高速公路均建立了交通事故糾紛人民調委會,並探索成立了醫療事故糾紛和勞動爭議糾紛人民調委會,同時在具備條件的集貿市場、流動人口聚集地等探索建立自律性調解組織。二是鞏固完善和規範村(居、社區)和企事業單位人民調委會,按照“五有”、“四落實”(即有調委會標識牌、有工作場所、有印章、有調解、回訪等記錄簿、有統計台帳,組織落實、制度落實、工作落實、報酬落實)標準進行建設,調整充實調委會人員,使之成為運作規範、調處有力、民眾信任的調解組織。三是統一規範了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明確其負責調解轄區內重大、複雜、疑難的民間糾紛和跨地區、跨單位的民間糾紛。四是在村(居)民小組設調解員和調解信息員。通過這些措施,全市建立了鄉鎮、街道調委會127個,村(居)調委會1702個,企事業調委會74個,行業性區域性調委會11個,其他調委會19個,形成了上下相連、左右相通、較為完善的人民調解組織體系。

(三)抓機制創新,形成大調解新格局。我們從健全工作機制入手,不斷提高矛盾糾紛的調解率和調解成功率,在有效調處好新時期的矛盾糾紛上下功夫見實效,總結摸索出人民調解“四先”、“四早”工作法,即預警在先、矛盾糾紛早發現;教育在先、重點對象早轉化;控制在先、敏感時期早防範;工作在先、矛盾糾紛早調處。在此基礎上,XX年,又在全市推出人民調解工作新機制:一是建立矛盾糾紛預防機制。堅持“以防為主,調防結合,多種手段,協同作戰”的工作方針,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組織網路體系完備和調解員來自基層、對社情民意熟悉的獨特優勢,構建縱橫交錯的矛盾糾紛排查網路,定期開展矛盾糾紛的排查工作;對可能引發重大矛盾糾紛的問題,實行動態管理,跟進排查,及時掌握可能形成群體性事件的苗頭和隱患,為黨委、政府正確決策提供準確依據。做到“預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調解前,調解走在激化前”,“抓早、抓小、抓苗頭”,及時有效地預防和化解各類矛盾糾紛。二是建立人民調解協作配合機制。發揮司法行政職能優勢,將人民調解與法制宣傳、普法依法治理相結合,以普法促進矛盾糾紛的化解,以矛盾糾紛的化解推動普法。將人民調解與專業法律服務相結合,充分發揮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等專業法律服務力量在化解矛盾糾紛中的獨特作用。注重運用法律援助手段化解矛盾糾紛,對弱勢群體及時開展法律援助,穩定、緩解當事人的對立情緒和心理,消除不穩定因素。積極推行在公安警務室、交警隊,基層法庭設立人民調解室,建立相應的協作、對接、引導、委託等制度,實現“大調解”的無縫銜接。三是建立全方位考核機制。按照“大調解”工作體系的考核要求,將人民調解工作納入對縣(市、區)司法局的目標考核,建立人民調解量化考核指標體系。同時注重打造調解品牌,提高社會知名度,增強人民調解員的責任感、自豪感和糾紛當事人的信任感。

(四)抓指導管理,夯實人民調解基礎。全市普遍建立了糾紛登記、糾紛排查、糾紛反饋、糾紛會診、糾紛調處、糾紛督辦、糾紛回訪、糾紛歸檔等規範工作制度和每月一次例會學習制度。加強了調委會工作任務、工作原則、工作程式、工作紀律、當事人權利與義務等文字圖表上牆明示等規範化工作。各地調委會普遍建立糾紛審查、調解前準備、權利義務告知、公平公正調解、依法達成協定、督促履行協定等工作流程。嚴格按照法務部制訂下發的人民調解文書格式及其使用說明,著重抓好調解文書的規範使用,並對基層調解委員會的人民調解工作檯帳進行了規範,及時總結推廣了典型經驗,表彰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編撰了《人民調解檔案彙編》和《人民調解案例選編》,輯錄了包括《四川省人民調解條例》在內的中央和省、市人民調解法規、規章和檔案,從全市近幾年來調處的數萬件調解案件中篩選出部分成功案例,發給基層各調解組織學習交流。同時,市縣兩級司法行政機關還每月一次定期深入全市各縣(市、區)及鎮、村、社區、企業調委會,對人民調解工作進行調研,現場指導人民調解工作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