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工作總結

二、以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為抓手,促進縣域文化底蘊不斷充實和豐富

1.做好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申報工作。加強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和開發,做好省級文保單位花岙兵營遺址以及以烽火台為代表的海防文化遺址申報第七批國保單位工作,同時借鑑別人申報成功的經驗,爭取實現我縣全國重點文物保單位零的突破。協助國家水下考古隊對我縣漁山列島水域的三隻古代沉船開展全面考查。全面完成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在重點做好文物普查、搶救和保護現有文化遺址、古建築和文物藏品的同時,認真做好文物保護的基礎性工作,強化文物利用。完成塔山遺址第三期發掘成果的整理工作,開展歐陽橋水下保護工程。

2.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申報工作。全力爭創國家海洋漁文化(××生態實驗保護區),打響××文化品牌。深層次挖掘節慶文化、民俗文化,做好《趙五娘傳說》、《漁區三月三》、《船飾》和《漁歌號子》第三批省及國家級非遺項目申報工作,對以申報成功四個“國遺”項目進行合理開發,加大展示力度,讓人民民眾深入了解非遺的文化精神實質。同時加大文化遺產的宣傳,在中國文化遺產日期間,與省、市對接舉辦大型的文化遺產日活動,擴大××民間藝術影響力。

三、以彰顯海洋漁文化特色為抓手,促進縣域文藝繁榮發展

1.做大做響文化節慶“品牌”。傾力辦好石浦“三月三,踏沙灘”民俗節、漁山國際海釣節、中國開漁節、海鮮旅遊節以及爵溪五娘文化藝術節等活動,做足“春踏沙灘夏海釣,秋日開漁冬品鮮”文章,其中中國開漁節繼續落實還節於民的辦節思路,並藉機籌備召開中國十大漁村村主任論壇。

2.做深做靚文藝精品“名片”。結合富有海洋韻味的××區域特色,籌辦一場以“漁文化”為主題的大型廣場文藝晚會,展現我縣獨特的海洋魅力。創作更多反映時代特徵、民眾喜聞樂見的優秀精神文化產品。以國家、省市各類文藝比武契機,加大宣傳提升影響。對歷年來的民間文藝(節目)進行再度挖掘,努力打造更多更為優秀的文藝精品。在春節、五一、國慶、元旦等重要節慶日期間,嘗試組織富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民間文藝赴甬展演交流,鼓勵海達漁鼓開展文化對外交流活動。

四、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抓手,促進城鄉文化和諧發展

1.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主動參與縣文化綜合活動中心建設,初步制定新××游泳館的建造方案,扶持和指導××書城的規劃建造,對書城的規劃投資、資金引入等項目進行調研探討。監督、配合“一兆韋德”對縣全民健身活動中心的委託管理,在管理實踐中出台管理條例,為廣大體育鍛鍊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做好“塔山講堂”進機關工作,在保持原有水準、檔次的基礎上,提高講堂內容深度和層次。繼續做好基層文化宮建設,鞏固流動圖書站建設成果。繼續開展企業文化建設示範點評選活動,進一步推進企業文化建設,為企業員工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充實完善××縣全民健身器材修繕專管組,切實擔起體育健身器材的日常巡查和維護工作責任,保障人民民眾的健身安全。

2.增強公共文化服務能力。貫徹落實全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作會議精神,推進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建設,豐富文化站工作內容,力爭落實文化站長待遇,提供文化體育專業項目培訓,提高鄉鎮文化站對廣大農民的服務能力。重視城鄉、區域文化協調發展,著力豐富農村、偏遠地區、進城務工人員的精神文化生活。精心組織開展送文化下鄉到農民子弟學校、城鄉結合部、產業園區、海島地區,送上文化關懷,特別要利用好廣場的開放性、參與性、自娛性特點,繼續大力興辦廣場文化活動。積極落實縣政府出台的《關於創建體育強縣加快體育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推動學校、機關單位等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不斷滿足市民民眾的健身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