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水務局水管體制改革工作總結

XX年,我縣的水管體制改革工作在省水利廳、農水局、市水務局的幫助和指導下,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縣級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嚴格按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國辦發[XX]45號)和省、市有關水管體制改革的工作要求,搞好調查摸底,認真制定實施方案,精心組織實施,於XX年12月底,完成了我縣水管體制改革任務。現將有關工作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水管體制改革總體進展情況

我縣有120座水庫,其中:中型水庫1座,小(一)型水庫25座,小(二)型水庫94座。改革前,由於管理體制不順,存在著不少弊端,嚴重影響水庫效益的發揮,也潛伏著一定的安全隱患。主要表現為:一是管理混亂,有的水庫由鄉鎮管理,有的水庫由村社管理,未統一到《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條例》等水利法規上;二是管理機構不健全,無經濟來源,職工補助低,人員不穩定(均屬臨時人員);三是產權不明,責任不清,水費徵收困難;四是工程管護責任不落實,特別是跨鄉鎮區域的水庫,用水矛盾突出,水事糾紛頻繁等,已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

按照省水利廳水管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我縣水務局、人事局和財政局共同研究制定了《富順縣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並報經縣委、縣政府批准同意,隨後,縣機構編制委員會發出了《關於水務片區站、水庫管理站機構設定及人員編制的通知》。按照《富順縣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建立了九個片區水庫管理站(不包括木橋溝水庫管理所,該所於XX年已完成改革),擇優選用了片區水庫管理站工作人員和負責人(站長、副站長),同時完成了水庫臨時人員的安置。目前,各片區站人員全部到位,已正常地開展了工作。

二、縣屬工程改革進展情況

我縣有骨幹工程26處。按照《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國辦發[XX]45號)和省、市有關水管體制改革要求,在此次改革中納入國管的骨幹工程有26處、一般水利工程94處。改革前的水管單位120個,改革後設立水管單位10個(含木橋溝水管所)。

三、水管單位分類定性、定崗定員、經費測算情況

1、分類定性情況:根據我縣小型水庫所承擔的防洪、排澇、農業灌溉和農村安全飲水等任務,對全縣120座水庫管理單位界定為純公益性,屬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

2、定崗定員情況:根據水利部《關於加強小型水庫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見》(水利部水建管[XX]188號)關於“小一型水庫配備不少於3名專職管理人員、重點小二型水庫配備不少於2名專職管理人員”的要求,按照因事設崗,以崗定責、按崗定員的編制原則,測算並經批准編制為135名(其中:木橋溝水庫管理所16名)。

3、經費測算情況:水庫管理單位納入縣財政預算,實行財政全額撥款。水庫管理單位在職職工統一執行由縣人事局核定的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標準。按照財政事業人員人均支出標準1.9萬元/年計算,縣財政年基本支出為256萬元。對水庫的維修養護也按有關標準進行了測算,維修養護資金年需72萬元。

四、兩項經費落實情況及經費落實渠道

水庫管理單位在職職工統一執行由縣人事局核定的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標準。並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參加養老、失業、醫療等各類保險。

縣財政已落實公益性工程養護資金72萬元;水庫大型維修整治及更新改造,積極爭取上級投入資金解決。非公益性部分的日常維修養護及更新改造工程建設由經營性單位自行確定。

五、管養分離情況

為提高我縣水利工程養護水平,降低運行成本,我縣積極推行水利工程管養分離。通過管養分離,使管理單位能夠將精力全部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同時也能使養護工作更專業、更規範。按照《富順縣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規定,要求水管單位要嚴格按照工程招投標的有關規定,積極推進水利工程維修養護招投標工作,擇優選擇維修養護單位,以契約的方式明確工程的維修養護範圍、費用、技術標準等內容,努力降低維修養護費用,提高維修養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