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信貸員工作經驗總結材料

信用社信貸員工作經驗總結材料

信用社走過風風雨雨五十多年,老一輩信合人進山村,跑田頭,訪農戶,幾乎是人到哪,金融服務就跟到哪,發揚“挎包銀行”、“流動銀行”的優良傳統,為地方經濟和信用社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農村信用社內控制度的加強,尤其是今年綜合業務系統成功上線後,信貸員下鄉不能直接辦理存貸業務,各項業務都必須在櫃面上辦理。容易出現信用社“外勤不外,外勤不勤”的現象,有些信貸員成了專職“電話遙控員”。久而久之,信貸員與農戶之間關係沒有以前那樣融洽,甚至相互之間產生隔閡。特別是現在農民外出務工人員逐年增多,如果信用社與農民之間相互溝通減少,信息不對稱,將會加大貸款潛在的風險。 

針對目前這種現狀,作為一名基層一線信貸員,我的做法:一是堅持“九跑一記三公開”工作制。“三公開”即把信貸員服務範圍、信貸規定、操作規程通過板報形式公開,使廣大農民及時掌握金融政策;“九跑”即跟政策跑、跟客戶跑、跟錢跑;貸前跑、貸中跑、貸後跑;早上跑、中午跑、晚上跑。前段時間下鄉時,與一些村幹部和農戶交流中了解到,許多農戶對信用社綜合業務系統上線、新的貸款利率定價,以及與之相關的信用記錄登記都不甚了解。因此回來後,我及時寫了一篇《致廣大農民朋友一封信》,將信用社新的信貸政策、措施形成宣傳材料,在櫃面上及下鄉時散發宣傳,起到了較好的效果。“一記”就是把下鄉了解到的農戶家庭信息,以及調查或檢查的情況及時記錄到“信貸員下鄉日記”中。二是貸後檢查不過夜。信用社自推行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以來,農戶貸款大都憑“兩證一章”即可在櫃面辦理,雖然在貸款操作上是方便了農戶,但存在農戶之間相互借證、轉移用途的現象,這一現象在少數地方還帶有普遍性。如何規避這一風險,只有一個辦法,就是信貸員貸後檢查要及時,我一般是在貸款的當天、最遲不超過次日就到農戶家中檢查,了解借款是不是自身所用,做什麼事用,用途是不是合理等,如果發現是借錢給別人或用途不當的,提前收回貸款,並做耐心的說服工作。三是推出在外務工人員“放心卡”。近幾年,外出務工的農民越來越多,如何管理好這些農戶在信用社的貸款,也成為目前信貸員非常棘手的問題。我的做法是及時取得這些貸款戶在外的聯繫方式,同時我在縣農行開立一個銀聯卡帳戶,在按季結息及貸款到期前與這些貸戶取得聯繫,讓他們將款直接匯到我的帳戶上,然後由我代為辦理相關事宜。這幾年,我通過這種方式辦理收息收貸業務近百筆,無一差錯,被他們譽為“放心卡”,同時也吸收了不少存款業務。現在,信用社即將發行“金農卡”,這對我們各項工作的發展更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