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正損害民眾利益不正之風工作總結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以及各級糾風辦根據中央的統一部署,把糾正損害民眾利益不正之風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措施,以解決損害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為重點,大力開展專項治理,不斷加強政風行風建設,逐步形成“糾正—評議—建設—改革”相結合的糾風工作機制,取得了新的階段性成果。

糾正:突出重點、專項治理

切實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各級糾風辦圍繞民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認真開展專項治理,嚴肅查處損害民眾利益的違紀違法問題,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不斷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穩步實施,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1.5億名學生全部免交學雜費,農村貧困家庭學生享受到免費提供教科書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政策。學校辦學行為得到規範,各地全面停止審批新的改制學校,全國共有1366所義務教育階段改制學校完成清理整頓工作,退回公辦568所,停辦182所;公辦普通高中招收擇校生全面實行“三限”政策;高校招生全面實施了“陽光工程”,違規招生現象明顯減少。會同有關部門共查處教育違規收費資金41.9億元,清退20.89億元,教育亂收費問題得到有效遏制,學校收費行為不斷規範。

糾正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力度加大。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推進步伐加快,全國97.4%的地級以上城市和92.8%的市轄區開展了社區衛生服務,全國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達7億多人。中央定價的藥品集中降價金額486億元。集中招標採購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4140.76億元,讓利患者564億元。醫藥費用過快上漲的勢頭得到遏制,患者的門急診費用首次接近零增長,住院費用首次出現負增長,患者負擔有所減輕。醫德醫風建設進一步加強,診療、用藥和收費行為逐步規範,醫務人員上交“紅包”、開單提成和各地查處這方面問題共涉及金額4億多元。

農民負擔監管工作得到加強。通過取消農業稅每年減輕農民負擔1200多億元。通過開展涉農收費專項治理累計減輕農民負擔606億元。各地深入開展農資打假專項行動,僅2005-2006年就查處哄抬農資價格、制售假劣農資坑農案件15.13萬起,為農民挽回直接經濟損失44.8億元。據全國消費者協會統計,2006年農資消費投訴同比下降20.5%。自2005年以來,未發生一起涉農負擔惡性案(事)件。

清理和規範評比達標表彰活動工作成效顯著。目前,各地區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已初步完成清理工作。據統計,參加清理的67個國務院部門和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清理出各種評比達標表彰項目72860個。經初步審核,國務院部門共撤銷項目1700多個,總撤銷率80%以上;各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撤銷項目68600多個,總撤銷率為95%以上。可節省經費約37億元,減輕了基層、企業和民眾負擔。

其他專項治理工作取得新進展。治理公路“三亂”工作、規範出租汽車行業管理、治理黨政部門報刊散濫和利用職權發行、清理“特權車”“人情車”和糾正違規減免車輛通行費等工作也取得良好成效。

評議:依靠民眾、強化監督

著力推動部門、行業轉變職能和作風

糾風工作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事關反腐倡廉工作全局,事關人民民眾切身利益,必須依靠和發揮人民民眾的力量,堅持專門機關的監督與民眾監督、新聞輿論監督相結合。

深入開展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活動,拓寬民眾監督渠道。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活動在全國蓬勃開展,2007年,社會各界的直接參評人數達到8000多萬,各級糾風部門聘請評議代表100多萬,被評議的部門和行業涉及60多個,三分之二的省份實行上下聯動的評議方式,鄉鎮基層站所的參評率達80%以上,形成了條塊結合抓行風的良好局面。

探索新聞輿論監督的有效形式,政風行風熱線普遍開花,民眾監督經常化。31個省(區、市)和80%以上的市(地)開通了政風行風熱線,實現直播過程中一人舉報、萬人監督,一人投訴、社會關注,處理一人、警示一片,將輿論監督、民眾監督、行政監督有效地結合起來,成為為民眾排憂解難的“民心線”,推動政府改進工作的“監督線”,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的“連心線”。

發揮信訪舉報的作用,加大對重點問題的監督力度。各級糾風辦制定信訪件辦理制度,規範信訪案件查辦、管理工作,提高信訪件辦理水平,推動重點問題的解決。近年來,各級糾風辦紛紛開通糾風工作網站,為民眾舉報投訴提供了一條更加便捷的渠道。

建設:糾建並舉、寓糾於建

引導部門和行業大力加強政風行風建設

發揮主管部門的作用,以上帶下,以下促上。各部門、各行業從領導機關做起,認真履行對本系統、本行業的監管、指導責任,做到黨組有專人分管,工作有專門機構和專人負責。不少部門制定了行業作風建設的整體規劃和階段性目標,帶動和促進了全系統、全行業政風行風建設的深入開展。

把政風行風建設納入部門業務管理之中,建章立制,以建促糾。各部門各行業把政風行風建設寓於業務管理之中,使業務管理始終體現政風行風建設的要求,使政風行風建設自覺為業務管理目標的實現服務,取得了良好效果。如公安部出台了有關涉及車、槍、酒、賭的“五條禁令”,衛生部制定“八不準”規定等,通過建章立制,強化了監督,完善了管理,促進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公正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