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頤和園導遊詞

在我國古代,有首詩曾經寫到“山重水覆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現在來到的仁壽殿後的假山中,便能體會其中的含義。這裡運用了我國造園藝術中的抑景法。開始,這裡好像已經沒有路可以走了,可是隨著不斷的前進,豁然開朗,在我們前面有出現了一碧千傾的昆明湖。

昆明湖原來是一個由泉水匯聚而成的湖泊,叫西海,面積還沒有現在的一半大。到了乾隆年間修建園林的時候,將這裡進行了改造,形成了今天的湖泊,而這裡為什麼叫做昆明湖呢?這是因為在距今2000多年的西漢時期,雲南滇池有個小國叫做昆明國,漢武帝為征伐那裡,在首都長安開鑿了一個仿滇池的昆明池,操練水軍。乾隆皇帝根據這個典故,將西海改為昆明湖,並效仿漢武帝在這裡演習水師,這就是昆明湖名稱的由來。而當時改建昆明湖所挖出的淤泥全都堆在了翁山,是原來的小土丘增高和擴展了不少,乾隆皇帝在為母親祝壽的時候,在山上園靜寺的遺址上興建了大報恩延壽寺,並將翁山賜名萬壽山,取意長壽。在不遠處有一個小島上種的全都是桃柳,上邊有一個亭子叫做知春亭,古人云:“竹外桃花三兩隻,春江水暖鴨先知”,每年春天來到的時候,這裡就是頤和園中最早報春的地方。

我們看到這組建築別致、環境幽雅的四合院叫做玉瀾堂,出自晉代詩人陸機:“玉泉涌微瀾”的詩句,這裡就是光緒皇帝來頤和園是居住的地方。既然說到了這裡,就有必要提及一下戊戌變法。愛新覺羅·載湉(tian)就是清朝的第九個皇帝,也就是慈禧的侄子,光緒皇帝。同治皇帝死了以後,慈禧太后為了能夠繼續掌權,所以就讓、四歲的載湉當皇帝,而她則再度垂簾聽政。到了光緒19歲親政以後,宮廷內保守派和維新派在政治上起了衝突。1898年,維新派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啓超,譚嗣同等人通過光緒皇帝實行變法,史稱“戊戌變法”,由於這次變法運動只持續了103天,就被以慈禧太后位代表的保守派所扼殺,所以也叫“百日維新”。變法失敗以後,光緒被軟禁在了南海的瀛台島上,每年慈禧來到頤和園,他也必須一同前來,住在玉瀾堂。為了控制光緒的一舉一動,慈禧太后命仁在玉瀾堂周圍修築了不少磚牆,門口還有太監把守,此時的玉瀾堂好像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不過到了現在,原來的磚牆已經基本拆除了,基本上恢復了以前的面貌,只有玉瀾堂東西配殿內的磚牆仍然保持原來的樣子,作為有關變法的遺蹟供遊人參觀。在玉瀾堂殿內有乾隆時候製作的地平床,寶座,屏風,香幾等等,東暖閣是光緒的早餐室,西暖閣就是寢室,殿外東側是書房,西側是洗手間,浴室以及更衣的地方。殿內的御案是紫檀木框架,以沉香木為中心,做工十分精美。圍屏是用兩層玻璃合成的,上邊既有中國山水畫,也有西洋的風景畫,顏料是用天然寶石研磨而成的,至今色彩依然艷麗。前層玻璃的背面畫有前景和中景,後層玻璃的正面有中景和遠景,兩層之間相隔一段距離,立體感極強。而殿中“復殿留景”的匾額意思就是深宮中住著聖明之君的意思。

在玉瀾堂的後邊就是宜芸館,宜芸是適於藏書的地方。正殿就是光緒的皇后隆裕居住的地方,西配殿曾經是光緒寵愛的妃子珍妃的住所。在戊戌變法失敗以後,慈禧命令隆裕皇后住到石丈亭北西四所的第一所,讓珍妃住到第二所,這以後,光緒皇帝想見到自己的內人都很困難了。

出了宜芸館,我們就來到了樂壽堂。樂壽是出自《論語》中“智者樂,仁者壽”,意思是說,這裡就是仁者智者居住的地方。樂壽堂是生活區裡的主要建築,在乾隆年間,這裡是乾隆母親紐鈷祿氏居住在這裡,光緒年間,慈禧太后就住在這裡。

通過了水木自親,也就是樂壽堂的正門,我們也就進入了庭院。可以看到在庭院中陳設樂很多的東西。銅鹿、銅鶴、銅花瓶,分別借鹿、鶴、瓶的諧音,取意“六合太平”,意思是天下太平。園內還種植有玉蘭、海棠、牡丹,取意“玉堂富貴”。中間的這塊太湖石,因為形狀像靈芝,所以叫做“青芝岫”。其實它還有個名字叫做敗家石,這是因為在明朝有個人非常喜歡石頭的人叫米萬鍾,在房山看中了這塊石頭,要將它放入海淀的勺園當中,可是在因為種種不利因素,推託說耗盡財力,將它丟在了路邊,後來,乾隆皇帝在從清西陵返回京城的途中看到了這塊石頭,所以將它運到樂壽堂。在樂壽堂殿內有以玻璃鏡子為中心的紫檀木屏風,上邊還鑲嵌有貝雕飾物。鎦金九桃大熏爐是用來焚燒檀香的,起到調節室內空氣的作用。桌子上的兩個青花大瓷盤是清代青花瓷的代表作,用來盛放水果供慈禧觀賞和聞香氣。在殿內東西兩側還有百鳥朝鳳,孔雀開屏兩副坐屏,都是粵繡精品。殿頂懸掛的五彩玻璃吊燈,是1903年從德國進口的,它是我國早期的電燈之一,發電機安裝在文昌閣附近。在慈禧太后吃點心和品茶的時候,還可以觀賞魚桌,它是以金星紫檀木坐框架,鑲有玻璃台面,桌子裡邊還鑲嵌著用珍貴材料鏤空雕琢的山水人物和亭台樓閣,密封性良好,可以養金魚。殿內“慈暉懿祉”的匾額意思是:受母后之深恩,托母后之洪福。

樂壽堂的西跨院叫揚仁風,庭院內的建築極具江南園林特色。在園內北面的正中山坡上,有扇面形狀的“扇面殿”,殿前地面使用漢白玉砌成的扇骨、山軸,整座殿堂好像一把打開的摺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