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清暉園導遊詞(北門入)

順著真硯齋的廊道,轉入竹苑小徑,門口塑有“風過有聲皆有竹韻,有明無處無花香”的對聯,過洞門回望,門上方塑有“紫苑”二字,兩旁裝飾著灰塑綠色芭蕉葉,葉上刻有“時泛花香溢,日高葉影重”的對聯。它位於中部景區的西北部,是一個長形庭院。清暉園常運用“園中有園”的設計意念,它就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庭院的前半段右實左虛,實的是歸寄廬的側牆,虛的是加襯墊西北景區的一塊空闊地和遊廊。往前走數步,原本空曠的的左邊出現房舍,空間變實了,右邊側出現一堵石山,石山再靠右是連線歸寄廬與小蓬瀛的短廊,石孔和廊柱多少露出一些空疏來,又變為虛了,再往裡走,左邊是筆生花館的正門,右邊小蓬瀛的側牆,又是一變。這個長不足十丈的庭院,虛實相間相生,布景靈巧多變,正應了“步移景換”、“引人入勝”這些老話,十分耐看。

竹苑通道的盡頭左面是筆生花館,館內的使是出自“夢筆生花“的典故(李白兒時,曾夢見自己的筆頭開出奇花,後來長大,果然詩才橫溢,名聞天下),寓學業有成,文才出眾之意。在筆生花館西窗牆上,灰朔著一幅《蘇武牧羊》的壁畫,這是清暉園上百年的古物。蘇武是西漢官員,派西域攻打匈奴,被捕七年。畫上蘇武手執節杖牧著群羊,鬚髮皆白,東戶長安,思鄉之情躍然壁上。

竹苑庭院內那座石山很是一絕,它形狀狹長,起伏有致,玲瓏緊湊。石山下栽種了龍眼、九里香、修竹、棕竹等,野趣盎然。在這樣狹窄的空間,能布置如此規模的假石山,豐富了庭院的觀賞內容,卻無擠逼侷促之感,的確妙不可言。初看之下,庭院只有我們走過的門口,再無出處。但細看就會發現,原來假山有一個洞,洞上鐫“斗洞”二字,側身空穿過去,竟來到另一景區,那就是小逢瀛與雪寄廬等組成的院落。是設計者的奇巧構思,給了我們這種身處庭院無路,其實“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審判快感。

“斗洞”得名,一說是言其狹窄,另一說是因為它的整體造型酷似北斗星座,古人說過“既有獅山,必有斗洞。”這斗洞與花(山耴)亭邊的“三獅戲球圖”石山,應該是互相響呼應的。設計者構思之嚴謹,可見一斑。

穿過斗洞,有兩座建築,左邊是“小蓬瀛”,蓬瀛為蓬萊、瀛州的合稱,是傳說中海上仙島名,寄寓園主人清高脫俗的心跡,該牌匾出自乾隆年間著名詩人、書法家宋湘的手筆。右邊是“歸寄廬”,廬匾為李文田所題,廳名“歸寄廬”,一方面意為“辭官歸里,寄跡庭院”,紀念龍遷槐當年不做京官,返回家鄉,從而籌建清暉園的事;另一方面似有寄居園林的意思。“寄”字似含暫時之意,不是永久性居此,如果有機會,還是會東山再起的。“歸”“寄”二字,表達了一種既留戀家園,又不甘心永遠蟄居於此的矛盾心態。後來,這裡成為園主人款待賓客,招呼朋友的地方。

小蓬瀛旁邊有一木樓,是兩層的仿古磚木結構樓房,裝飾精緻華麗,古色古香,鑲嵌著圖案華美的木格彩色玻璃窗戶。底層廳堂裝飾著一幅大型彩繪木雕作品《百壽桃》,上刻仙桃一株,枝繁葉茂,碩大的“仙桃”熟透的紅暈,襯出滿堂喜氣,是一幅民間色彩很濃的佳作。(畫中的想法子有一百個,但其中有一個做得非常隱蔽,粗略數來便只有九十九個。因為“百”是個滿數,民間講究“壽”不能滿,所謂“人生不滿百”,壽滿便是壽盡,閻王聽了要來索命。又因“藏”與“長”諧音,桃子又是壽命的象徵,“藏壽”也暗示了“長壽”,再加上九十九又切合了長長久久之意,因此“蟠桃樹上有九十九隻仙桃”的廉潔自然深得人心,並長久流傳下來了。)這裡曾用作主人的臥房,通過右側的木樓梯,走進二樓,這裡設有鴉片煙室,恍恍身其中,依稀之間似有梟梟煙味飄逸箅(bi)際。

在出口有一個“八角壁裂池”,整個水池是以石頭砌成,沒有用水泥、石灰連線,但水不往外泄漏。 還有一株高大的有“活化石”之稱的老白果樹(銀杏樹),這種樹據考證在地球第四冰川之前不少國家和地區均有此樹生長,但冰川期之後,唯獨中國的大山大嶺中才能保存下來,目前這種樹,樹齡最大的是山東呂縣定林寺的一棵銀杏樹,已有三千多年歷史。這種樹一般要大面積種植,並雌雄異株間種才能結果,但清暉園這棵樹卻能在二十多年內,持續單株結果(每年9至10月間掛果)是一棵“雙性樹”可謂奇特。。

近門口的土坡上,建有一座“大會議室”,此建築物建於 1959年。1984年1月19日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南巡視察時,途經順德曾在此會見當時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人。他老人家一再鼓勵當時的縣書記歐方源,要發揮順德的地理環境和商品經濟訴優勢,儘快地讓順德人民富裕起來。

清暉園,是集明清文化、嶺南古園林建築、江南園林藝術、珠江三角水鄉特色於一體,是一個如詩如畫、如夢幻似仙境的迷人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