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州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重走紅軍路體驗愛民情導遊詞

好!遊客們,讓我們看看窗外吧,在苗嶺山脈呤頌毛澤東的《十六字令》······· 

左路縱隊的紅五軍團,為中央紅軍後衛,兵分兩路,於23日,主力從黎平的高洋進入劍河高定宿營,經九當、烏當溝至南哨。另一部分於22日從錦屏的河口進至南加地域後,然後沿右路縱隊路線到南哨與主力會合後分三路行進,主力沿三軍團主力行軍路線從巫臉進入台江縣境,一部進劍河境,然後沿江進台江;一部到久儀後走返召、久敢、里生、加禾、擺偉、巫留進入台江縣境。岒

中國工農紅軍經過劍河縣境25個鄉鎮、113個自然寨。在境內同敵重兵和地方反動勢力的搏鬥中,披荊斬棘,頑強戰鬥,前仆後繼,給敵人以沉重打擊。但紅軍也付出了一定代價,近兩百名指戰員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而長眠在劍河的土地上。劍河各族人民一直懷念並將永遠悼念紅軍烈士。

紅軍在劍河廣泛開展革命宣傳活動,宣傳黨的民族政策。當日,紅軍總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簽發《關於注意與苗民關係加強紀律檢查的指示》。《指示》明確規定在苗族地區“不打苗民土毫,不殺苗民有信仰的保長、鄉長”,“絕不應殺牛”,堅決克服一切侵犯民眾的行為。紅軍愛護百姓,深受民眾歡迎和擁戴,至今還流傳著“一件毛衣”的故事:在劍河一個苗寨旁,紅軍遇到一位衣著破爛單薄的60多歲的苗族老媽媽帶著她10多歲的孫子餓倒在路邊寒風中,毛澤東聞訊趕來問明情況,叫人拿東西給祖孫倆吃,又脫下身上的毛衣,拿出一條被單,叫警衛員拿過兩條裝滿白米的乾糧袋,一起送給老媽媽,老媽媽掙扎著坐起來連連作揖,對毛主席和紅軍戰士說:“都襯免猛,修了外絞連”(苗語:恩人呀,謝謝你們的救命之恩)。老人家抹著淚水久久凝視著面容慈祥的毛澤東,拉著孫子跪下磕頭。毛澤東扶住祖孫倆:“老人家,不用謝我,我們是紅軍,紅軍是乾人的軍隊,老百姓的軍隊。”離去時,祖孫倆一步一回頭,連聲念著“紅軍、紅軍”。

毛澤東在黔東南還有一段不尋常的經歷:身懷六甲的賀子珍隨毛澤東一起長征進入黔東南後,生下了一女兒,毛澤東為了不給部隊添麻煩,就把女兒託付給了當地民眾。據有關史學家考證,此事有可能發生在劍河一帶。建國後中央有關領導和部門曾到劍河尋訪,給劍河永遠留下了一個歷史性的迷。

劍河還是紅六軍團轉戰過的地方。1934年9月24日,由軍團長肖克、軍政委員會主席任弼時、政委王震率領的17、18兩師共6個團9000餘人,由錦屏瑤光進入劍河縣南嘉,渡江北上,25日至凱寨,受湘軍李覺部阻擊,24名紅軍犧牲。紅軍揮師渡江西移,26日晨又於大廣坳遭遇桂軍廖磊部伏擊,團長趙雄及145名指戰員壯烈犧牲。紅軍繼續北上,戰鬥結束後,當地民眾懷著沉痛的心情掩埋烈士的遺體時,紅軍五十四團戰旗被謝寨農民陳年貴所拾,並一直珍藏到解放後。1957年,他將這面戰旗獻給了國家,現藏於遵義會議紀念館。

為紀念紅軍英勇戰鬥精神,緬懷革命先烈,2004年9月,劍河縣人民政府決定在大廣坳戰鬥遺址修建2000平方米的紅軍廣場,目前已建成烈士墓、紀念亭及戰鬥簡介碑等,還有以紅軍戰士奮勇抗戰為主題的花崗岩雕塑、廣場牆式浮雕(一組以南加里格搭浮橋渡江內容,一組以大廣坳戰鬥為內容,)將陸續修建。大廣坳紅軍戰鬥遺址的建立,將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五)

遊客們,現在我們已經進入天下苗族第一縣——台江

1934年12月22日,紅軍左路縱隊三、五軍團先後抵臨台江縣城,守城之敵聞風喪膽,倉惶逃竄,紅軍沒發一槍,威武雄壯地進入縣城。24日,紅軍在台江縣城召開民眾大會,紅軍敲鑼打鼓向苗族民眾宣傳道理,鬥爭土豪官紳,把他們搜刮的民財當場分配給民眾,會後紅軍還鎮壓民憤極大的作惡分子。當天右路縱隊紅一軍團已進入台江縣施洞口一帶。25日,紅三、五軍團分三路離開台江後於26日凌晨抵達黃平。25日,軍委縱隊進入台江,於26日抵達黃平。

鬥富豪、分浮財,除惡霸,大快人心。台江老百姓奔走相告,影響震及全縣。苗族人民以歌抒發心聲、讚頌紅軍:“紅軍紅軍,苗家救星;紅軍來了,我們翻身!”當紅軍離開台江後,有7個年小帶病的掉隊戰士,遭遇土匪而英勇還擊,在擊斃好幾名匪徒後,終因久病體弱,不幸落入土匪魔爪。面對匪徒,七個紅軍戰士慷慨陳詞:“我們紅軍不象你們國民黨匪徒,到處搶老百姓。我們腳都爛了,衣服全破了,但是我們不拿民眾的一針一線。”“紅軍是殺不盡的,今天你們殺了我們七個,後面還有千千萬萬的紅軍,他們會給我們報仇的!”最後七個勇土齊聲高呼:“革命萬歲!紅軍萬歲!”英勇就義。七勇土悲壯遇難,當地老百姓目不忍心睹。一位苗族老人等冒殺人風險,偷偷為七位烈士收殮安埋。解放後,台江縣人民政府將將七烈士遺骸,遷葬到縣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