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塞湖導遊詞

巍峨的燕山山脈在山海關城北3公里突起高峰,橫開列嶂。總面積達60餘平方公里,占全區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海拔926米的大峪頂是最高峰。這片山地早在一億年前的侏羅紀開始形成火山地形,五千萬年前受喜馬拉雅運動影響,開始造山運動,又飽經大自然的天工雕鑿,地形地貌發生很大變化,如今千姿百態,盛景如雲。那罕見的奇峰異石,層巒疊嶂;懸崖飛瀑,蔚為壯觀;懸陽古洞,神秘莫測;三關重壘,危城險關;古戰場、古遺址令人神往;號稱“北國小桂林”的燕塞湖山色更是充滿了詩情畫意,令人陶醉……

燕塞湖在城西北6公里處,是一座利用石河上游峽谷砌築的類似於“三峽大壩”的大型人工水庫,水域面積4.5平方公里,庫容量7千萬立方米。湖區諸山皆為花崗岩形成的類咯斯特地形,夾岸峰巒泛翠,奇峰異石,比比皆是,湖水澄清,又因山巒疊嶂,使湖水曲折有致,有桂林之秀,三峽之險,西湖之美,真可謂高峽出平湖,風光譽北國。乘遊艇在湖中蕩漾,雖是盛夏,卻是涼意沁人心脾。全湖15公里的航程,如拉開一幅幅壯麗的畫卷,引人入勝,使人陶醉。

首山:是山海關地區的名山之一,位於石河出口的右障。山上原建有二郎廟,現建有“樂壽”、“可琴”、“望島”三座亭,錯落有致,石河環縈山腳之下。在此南瞻大海浮青色,北攬群峰翠屏開。水光山色,旖旎清秀,使人如置身於圖畫之中。山巔有一古松,昂首挺立,如張開雙臂迎接來者,故名“迎客松”。

五泉山:在湖區西南處,山上多槲樹,有五條泉水流入石河。半山間原建有五泉庵,群峰環列,林木掩映,古雅幽靜。“雨過雲霞無定景,風回花草散諸香”,每逢深秋,霜打紅葉紅如火,與蒼松翠柏相映,如錦似繡,景色十分瑰麗。

洞山劍峰:原名洞山,山腰有一天然大石洞,深邃莫測,常有蟒蛇出沒,洞窟下絕壁瀕臨深淵,是石河兩支澗水匯于山前形成的深潭;旁有一憔夫小徑可通山頂。傳說石洞是“呂洞賓斗蒼龍”之地,洞為蒼龍鑽山所撞而成,劍峰為呂洞賓劈山後留下的寶劍形成的劍形山石。現因水庫建成淹沒,只剩下一片青翠蒼碧的湖心島和“劍峰”供人們覽勝。

駱駝峰::繞過頭道河,其西岸山脊突起,湖中峰巒倒影相映,形似駱駝,故名“駱駝峰”。駱駝身長500米,駝峰比例勻稱,形態逼真,遠遠望去,如一隊馳騁於千里沙漠的駱駝,歷盡風塵,靜臥湖邊。其中的一隻正伸著長長的脖子喝水呢!

山中月鏡:在燕塞湖的腹部有一座半島,形如一彎新月,島下平湖如鏡,在湖中望島卻呈半圓形,山影倒映,月色幽靜,形影合一,恰恰構成一個大圓,著名詩人田間題其名為“山中月鏡”。

神女浴日:遊船穿過三道河,向西眺望,可見一個石人橫臥在綠茵茵的山坡上,每日沐浴著陽光。其形態奇特,惟妙惟肖。這裡有一段美麗動人的傳說:這神女是東海龍王的三女兒因抗婚、嚮往人間而死於此地後化作的石像。

杏嶺銀屏:石佛山西有數石如林,形如一個個打坐的僧徒,閉目沉思;山腳下峰林石柱,崢嶸突兀;石柱間長滿了杏樹,每逢四月,杏花怒放,陽光輝映,山岩閃閃發光,整座山峰更顯得格外俏麗嫵媚,人們稱之為“杏嶺銀屏”

椒山秋色:在大小青龍峪的東麓,花椒樹夾石叢生。秋風送爽之際,椒果纍纍,“紅於二月花”,滿湖洋溢著花椒的清香,沁人心脾。

金蟾戲水:在小靈塔崖上有兩塊青石霍然而出,形如兩隻金蟾臥在山崖,一隻蹺腳向下,酷似尋食之狀;一隻仰目向天,似欲登高;其形象逼真,遊人觀之,無不讚嘆。

龜石千秋:在蓮浴溝山麓,一塊橢圓形巨石摩崖,儼然千年烏龜,正小心翼翼俯視澗底。崖下潭水淙淙,浪痕斑斑,奇石異趣,耐人尋味。

小三峽:乘小舟繞過大橫嶺,向右進入石河的一條小支流,兩岸怪石嶙峋,直破雲天,山崖陡峭難以攀登,人們稱之為“小三峽”。傳說李自成大戰山海關曾在此布陣。當時戰鼓咚咚,陣勢威嚴,與清兵激戰。大戰在石河兩岸;北洋時期的兩次直奉戰爭也發生在這裡;1933年1月,日本侵略軍進攻華北,愛國將領何柱國將軍奮起抗戰也在這裡。

建國後,當地人民僅用三年時間,劈山築壩,蓄水為湖,把往昔橫流的石河水,鎖在山谷之中。從此,塞上新湖,也為北國增添了秀麗的風光。而今的燕塞湖,15公里的湖區,宛如畫鏡,兩岸是蔥鬱的懸崖,映的湖心蒼翠晶瑩,泛舟往來,時而狹窄無路,恰如三峽;時而豁然開朗,一片汪洋。給人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詩一般的韻味。燕塞湖不僅有佳山麗水,更有奇石異景。有湖心孤島的洞山劍峰,有碧波漣漪的杏林純曉,有綠蔭醉臥的神女浴日,有秀石嶙峋的小靈塔崖,有山花燦爛的杏嶺銀屏,有情趣橫生的烏龜入水,還有雲橫霧繞中的華佗採藥和仙人豎指等。詩人讚嘆燕塞湖的山水既有桂林山水之秀麗,又有長江三峽之險峻,不愧為北方遊覽勝地。她像一顆明珠鑲嵌在巨龍長城一側,為城隘增添了奇光異彩。建國後,當地人民僅用三年時間,劈山築壩,蓄水為湖,把往昔橫流的石河水,鎖在山谷之中。從此,塞上新湖,為北國增添了秀麗的風光。

而今的燕塞湖,15公里的湖區,宛如畫境,兩岸是蔥鬱的懸崖,映得湖心蒼翠晶瑩,泛舟往來,時而狹窄無路,恰如三峽,時而豁然開朗,一片汪洋。給人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詩一般的韻味。 燕塞湖原名石河水庫,1975年建成,庫容量6800萬立方米,水域面積4.5平方公里,是我地四大水庫之一。1979年闢為旅遊區,更名燕塞湖。1985年修建登山索道,長300米,最大高度60米。1998年建成“鳥語林”,占地1.5萬平方米,放養黑天鵝,丹頂鶴,白鷺等珍稀鳥類百餘種,三千多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