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太陽島又一導遊詞

、啤酒……,帶上親朋好友,大家結伴來到島上,共同享受那原始的、生態的美。儘管這種美只能留在我童年的記憶中,但我至今也不能忘記,那時上得島來,大樹連著大樹、叢林接著叢林,搖搖曳曳,一望無際。站在其中,天、地、人渾然一體。如果五月到這裡來的話,丁香的芬芳便籠罩著整個太陽島,整整一個月,那股幽香悄悄的向江面飄散過去。偶爾會有一幢童話般古樸的俄羅斯小別墅從丁香叢里顯露出來,畫龍點睛似的神秘而又美麗……,還有沙灘,綿延數里繞著小島,那沙灘特別的乾淨,而且是金黃金黃的,陽光一照,好像金子鋪就的一般,你都捨不得伸腳去踏碎它。大家所熟悉的《太陽島上》那首歌描繪的正是那種原生原態的太陽島,也是我們哈爾濱人原生原態的生活寫照,沒有任何雕飾,沒有任何浮誇。因為我們哈爾濱人就是這樣和太陽島的藍天、碧水、樹林、草地、江魚、小蝦、野兔、野鴨……一起快樂而和諧的相處著,形成了哈爾濱人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本色。但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大家對太陽島流露出了越來越多的失望,我想是因為慕名而來的人太多,我們的保護措施又不當,便破壞了太陽島的原始美,加上後期對太陽島的開發人工的痕跡太重,所以使得太陽島落下了“名不符實”的名聲。不過,哈爾濱市政府已經決定要投入大資金、運用大手筆對太陽島進行改造,而且,太陽島風景區的改造工程已經在2003年的春天正式啟動!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太陽島是經過初步改造後的太陽島,不過,整個改造工程要持續到2008年,相信在若干年後,您再來到哈爾濱,來到太陽島的話,肯定不會再說象 “到哈爾濱不到太陽島很遺憾,到了太陽島會更遺憾”之類的話。 那關於太陽島名稱的起源有兩種美麗的傳說:一種是人們傳說島上曾有過太陽公公住過的房子,連島上的孩子,天天都能同太陽公公一同玩耍,由此得名太陽島;另一種流行的傳說是,太陽島附近水域盛產松花江 “三花五羅”之一的鯿花魚,當地的滿族人稱鯿花魚為“太要恩”,其音與太陽發音十分相近,久沿成俗,人們在太陽後面加一個島字,便泛指今天松花江北岸的這片島嶼了。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塊上有“太陽島”三個大字的石頭便是島上的第一景了,它叫做太陽石。這塊石長 7.5米,高4.3米,寬2.6米,重達150噸,是太陽島上頗具靈性的標誌物。不過它並不是島上的石頭,據說這塊石頭的來歷不同尋常,它是阿城市阿什河上游發現的,而且發現它的地方,正是當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逐鹿中原時“畫灰而議”(當時金人作戰之前高級將領的軍事會 議,灰土當紙,以樹枝做筆勾勒進軍線路圖,會後將灰一抹不留痕跡)的地方。抗日戰爭時期李兆麟將軍也曾在發現這塊石頭的地方休息地,著名的《露營之歌》“荒原水畔戰馬鳴”“敵壘頻驚驪不前” 的歌詞就是在這塊石頭上寫成的。而且這塊石頭非常有靈性,在它沒有被運到這裡之前,當地的老百姓以其觀天象,便可知陰晴冷暖,據說在傍晚時分,如果石頭色澤光亮,第二天則晴;石頭色澤晦暗,第二天則陰;如果石頭掛水珠,第二天則雨;如果掛霜,第二天則雪。而太陽石上“太陽島”三個字是由著名書法家趙朴初先生於1984年為哈爾濱日報太陽文學副刊題寫“太陽島”刊頭時所書,字跡蒼勁有力,空靈傳神,也為這塊巨廠增添了凝重的色彩。 而在太陽石後面,便是由中俄設計師聯合設計的太陽島大門“太陽之門”。太陽之門的創意主題為“太陽的視窗”,也就是說,透過大門能看到日出和日落。大門總長 74米,主門高12.5米,門旁湧起的曲線形如白色浪花,大門前的地面設計有模擬街區圖,象徵著遊人越過大地、松花江和沙灘,登上太陽島。整個設計與太陽含有的“陽光明媚的地方”、“朝日在東方升起”的深意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