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濟源王屋山旅遊風景區導遊詞

陽台宮坐北朝南,依山而建,逐級遞升,殿閣高低錯落有致,整體布局依縱軸線依次為山門、大羅三境殿(三清大殿)、玉皇閣、長生殿(遺址),兩側有東西廊房、西王母殿等。現有建築8座35間。

我們看這棵樹是菩提樹,菩提樹學名七葉樹,春華秋實,花為白塔狀,果實成熟後可用結串起來做念珠使用。菩提樹被稱為佛樹,是佛教的象徵。好么,為什麼象徵佛教的樹卻栽在道教官觀里呢?這裡面還有一段關於佛道之爭的故事。東漢初年,佛教自印度傳入我國,在洛陽修建了我國佛教祖庭"白馬寺"。其後,佛教便迅速發展起來,至唐時,許多道教宮觀甚至被佛寺所侵併,作為道教聖地的王屋山,自然不會容忍佛教的染指。相傳這棵菩提樹是司馬承禎和玉真公主親手所植,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這棵菩提樹並不在中心線上,而是在中間偏東的位置,意為道教寬宏大量,容留佛教一席之地。這也許就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一個例證。在大殿前月台上,這裡有一口八板大鐵鍋,外徑1.70米,深0.84米,相傳"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就出自這裡。

三清大殿為河南省現存最大的明代單據歇山式木構建築,面廣五間,進深四間,整個大殿外雄內秀,殿內有30根方形石柱,通身浮雕雲龍、丹鳳、瑞禽、祥獸及神仙世俗故事,形象優美,栩栩如生。殿內天花藻井,斗拱層疊,製作精巧,皆為明代藝術珍品。殿內供奉著道家學說的三尊最高尊神。居中的就是元始天尊,三尊神像與他們手中的物什,合起來就是一個道教的宇宙圖示。

玉皇閣俗稱三棚閣,為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所建,面廣三間(10.95米),進深三間(7.68),周匝迴廊,高達21.40米,閣體由8根高11米的通天木柱支撐,系河南省目前最高大的明代歇山式樓閣建築。四周20根石柱雕刻著盤龍彩鳳、花草蟲魚、道教神話故事,如田真哭樹、蘇武牧羊、李存孝打虎、桃源洞、狐狸和烏鴉等。雕工精湛,形象逼真,內容豐富,為明代石刻藝術精品。這裡所供的是玉皇大帝,《雲箋七簽》中說他是元始天尊的弟子,相傳為軒轅黃帝的化身。王屋山是軒轅皇帝祭天和駕迎西王母的地方,自然就成為王屋山道教的主神。玉皇閣中,金塑的玉皇大帝身著天帝法服,頭戴珠皇冕,手捧玉圭,儼然天上的玉帝,顯示出尊貴和氣派。

愚公移山處這組"愚公移山"群雕由鄭州雕塑創作室設計製作,濟源市旅遊局組織施工,由群雕、碑廊、洞天橋、智叟亭等組成。千百年來愚公精神就是我們中華民族艱苦奮鬥、堅韌不拔的精神象徵,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群雕形象地再現了老愚公呂三太率兒子、孫子及鄰人寡婦共同挖山的場景,正面碑廊上有毛澤東、江澤民、李鵬、李先念、陳雲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是弘揚民族精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理想場所。

迎恩宮上下兩進院落,位於垂珠峰腳下,依山順勢而建,紫微溪和滴水岩環抱於宮前,為二龍戲珠之風水寶地。迎恩宮創建於唐初,相傳為迎接聖駕朝拜天壇而建,宋徽宗游王屋山華蓋峰時,曾跗駐於此。現存有山門、財神殿、祖師殿、玉皇殿等。

不老泉,為王屋山著名的"靈泉"之一,千百年來,不老泉水流如注,永無枯竭,經有關部門化驗,證明水中含有豐富礦物質,經常飲用對人體有益。

白果樹,即銀杏樹,為漢代遺物,大約有2000年左右樹齡,是中國五大銀杏樹之一,俗稱樹粗"七摟八拐棍",素有"植物活化石"之稱。紫微宮為王屋山道教三宮之首,位於天壇峰南麓的中岩台上。因其在王屋洞天中所處位置,與紫微星座居北天中央的位置相對應而得名。紫微宮是司馬承禎創建於武則天聖歷二年(公元699年),歷代均有修葺,依山順勢,層層築台,三進院落,中軸線上依次有朝真門、天王殿、三清殿、通明殿等,現大部分成為遺址。朝真門和宮前台階為近年新修.紫微宮院內沿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碑30餘通,其中《坐忘論》唐碑、元代《大朝聖旨碑》堪稱國寶。

天壇神路總長3800多社,如沿天壇神路石階登山,大小廟宇如金絲串珠,經瘦龍嶺,轉十八盤,渡仙人橋,攀紫金崖,方可到達極頂。

天壇索道總投資1200餘萬元,天1999年5月1日竣工,全長1500米,總計106個吊籃,每個小時可輸送遊客300餘人次,索道高低落差660米,全程約需20多分鐘。天壇索道的建成為千古神奇的王屋山增添了一道現代化的景觀,坐索道,登天壇,賞自然風光,成為我們現代旅遊的一種新時尚。

現在我們來到了王屋山主峰--天壇峰,海拔1715米,有"天下砥柱"之稱,是中華民族一統天下之聖地。《黃帝內傳》云為瓊林台,《天壇王屋山勝跡記》中有"黃帝王屋會王母"的記載,從此開創了我們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明歷史。

天壇峰南臨華蓋峰,北依靈山峰,後靠五斗峰,東有日精峰,西有月華峰,四周群峰簇擁,崗阜卑圍,一峰突起,群峰伏拜,大有王者之風。自古以來,被道家尊為"道境極地",稱其為"五嶽四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神仙朝會之所。"

天壇峰頂面積大約四畝,唐時有三清殿、軒轅廟、四角亭、黃帝更衣亭、御愛松等,歷代修葺或增建,元初改為"總仙宮",意為天界諸路神仙會聚之所。明正德年間增建玉皇殿,萬曆年間增建無極玄穹門,俗稱南天門,就是我們面前的這座券門,正門高7.2米,正面石額上書"無極玄穹門",背面石額上書"天影竺形",下臨百尺懸崖,極具"依懸列宿"之意境,平添了一種人間仙境這情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