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陽社旗山陝會館導遊詞

各位朋友,這是大拜殿,是會館的主體建築,由大殿和拜殿兩部分組成,長40米,寬22米,高23.14米。殿前兩側立兩塊石室式單據歇山頂式石雕,高2米,寬1米,單檐硬山頂,左側刻:“十八學士登瀛洲”。圖中有杜如晦、房玄齡、於志宇等不畏艱險,騎馬沿崎嶇小路登上為天下人慕向的瀛洲。

故事出於《新唐書.諸亮傳》,唐太宗李世民為網羅人才開“文學館”,以杜如晦等十八人為學士,分為三番,每日六人值宿,討論典籍,號十八學士。右側刻“漁、樵、耕、讀”圖,下刻一河流,內行小舟,舟上老翁彎腰作打魚狀,山腰處一人擔柴若在行走,再上一人一牛,似去耕田,河對岸一人在讀書,故為漁、樵、耕、讀圖。圖中山水、樹木、飛禽、走獸、房屋採用汪淺浮雕、深浮雕、透雕、線雕等多種石作方法,使十八學士及漁樵耕讀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大拜殿興建於同治八年(1869處),竣工於光緒二十年(1892年),為會館主體建築部分。它連同石牌坊、東西腰樓、東西廊房、蕢鼓二樓、東西轅門及琉璃照壁,歷時二十五年,耗費白銀87788兩,當時可買大米950萬斤,約合五萬八千農民一年口糧。

馬王殿、藥王殿陪襯在大拜殿兩側,東為藥王殿,西為馬王殿。

在距大拜殿約50米的北面。原有早期興建的春秋樓。樓中塑有關羽夜讀《春秋》的泥像,樓因此而得名。鹹豐七年(1857年),捻軍抵賒旗鎮時,由於遇到富商豪紳的踞樓抵抗,春秋樓被捻軍焚毀,現僅存月台遺址。

社旗山陝會館始建至今200多年,歷經風雨滄桑,其間曾遭受過捻軍、土匪及國民黨軍隊的大肆破壞,日寇飛機的狂轟亂炸。因此,會館在很大程度上失去它原有的風貌。解放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對這座文化藝術寶庫的保護工作。1963年,會館被納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重點單位,1988年1月13日被晉升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多次進行了全面整修工作。會館內布置了“社旗縣歷史文物陳列室”、“中原刺繡展”、“宮燈展”、“二十四孝展”、“社旗縣名優產品展”等五個展廳。

隨著事業的發展和“山陝會館”知名度的不斷提高,參觀的人數在逐年增加,全國著名古建築專家羅哲文、鄭孝攀、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單土元、呂濟民等對會館的建築藝術讚不絕口、單土元老院長參觀後揮筆題寫了:“輝煌壯麗,天下第一”。呂濟民題詞是:“藝術輝煌,絕無僅有”,老專家羅哲文、鄭孝攀題寫了“高樓傑閣巧奪天工,精雕細琢錦繡裝成,會輸匠藝,壯哉斯館''等題,給會館的建築藝術以極高的評價。社旗陝會館的參觀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請大家登車,我們前往桐柏山淮源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