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禹州逍遙觀景區導遊詞

[備用資料]

此湖實為水庫,是解放後為解決山區用水問題而修建的。古時並無此湖。

箭崖

請大家看對面大山近山頂處,有一巨石突兀而起,立於石崖峭壁之上,高有數丈,它就是望箭石,下邊的石箭就叫箭崖。箭崖來歷久遠,說是黃帝暮年,心想修道成仙,就來到逍遙谷,見了廣成子,問廣成子在哪兒修煉比較合適。廣成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宇宙間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人應當順其自然,不可刻意作為。”於是,黃帝便登上山崖,往空中射出一箭,毫無目標,順其自然,箭落在那裡,就在那裡修煉。箭射出後,黃帝便登高到高聳的巨石方向上去看,看箭到底落在什麼地方。一看,那箭正向西飛的過程中忽然折轉方向,掉頭向北,落到上觀西邊的懸崖峭壁上。黃帝心想,這是天意,就順其自然吧,便在懸崖上鑿了一個石洞,住在裡邊修煉起來。這條洞就是現在的“得道庵”,射箭的地方叫“箭崖”,看箭的巨石便叫“望箭石”。這個故事雖然有一些神奇,但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生有時不可強求,順其自然方為上策。

逍遙泉

各位朋友,這就是逍遙泉。當年黃帝及後來所有在此修煉得道的人都是飲用此水,由此可以看出此泉不同凡響。此水清冽甘甜,據化驗裡面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是純天然的礦泉飲料。常飲此水可滋陰壯陽,延年益壽,附近村子裡無絕子孫者而且多長壽者,與此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村民稱水為神水。更為神奇的是這裡面的泉水終年不涸不溢,旱天不乾,澇天不升,水面始終同泉口保持一米左右的距離。來!嘗一口仙水吧,解解渴,攢攢勁。

逍遙河

大家看逍遙泉南有一峽谷,谷兩岸綠樹茂密,怪石參差,忽有泉水從隙中流出,聚而成潭,其源乃池塘之水由地下潛流而出也。潭水由石隙間溢而成數股細流,自亂石中擠出,似水蛇蜿蜒遊動,形成小溪,前流百餘米,河水突然斷折,溪水尺怕不及使性,已墜入另一水潭。然後又在亂石堆中東鑽西突,幾經掙扎,再匯成溪,涓涓前行,汩汩細吟,呈怡然自得狀。猝不及防間,兀自又有巨石攔道,小溪機警迴避,躲閃著從旁邊繞過,不料又誤入石窟。幽暗中幾經磨難,總算從一豁口逃出,卻隨即掉進另一石潭。再從石潭湧出時,已經變得比較雄健,比較自信,在石堆間鑽出鑽入,頗顯幾分自如。及至躍入黑龍潭,再從大石棚下轟然而出,回首細數,短短五里路,卻經歷一十三次跌岩,十三個石潭,雖說不易,倒也別顯情趣。無怪乎人們喜歡“五里十三潭”,也無怪乎遊人樂於探尋逍遙源,因為它帶給遊人了許多人世的感悟和思考。

白爺洞

對面就崖而建的石洞為白爺洞。據說土地在此修煉成仙后,廣招徒弟,聲名遠播,法術很靈,為世人所敬重。相傳,土地爺的兩個徒弟去趕考,路遇疾病,無法及時趕到京城。無奈之中就求救於師傅。白爺說:“去吧,沒關係。“二人忐忑不安地又上路了。剛到京城就聽說考場失火了考試推遲舉行。二人順利的參加了考試,並且考取了功名。

劍橋

這座古磚橋就是劍橋,它是逍遙觀上觀與下觀的分界線。橋的北邊叫上觀,橋的南邊叫下觀。逍遙河在上古時候本沒有橋,河谷兩岸都是參天古木,互助交叉,枝幹重疊,搭架一起,平鋪成了一種天然的“樹橋”,道士們就從樹橋上走過,從東岸走到西岸,從西岸走到東岸;從下觀走到上觀,從上觀走到下觀,倒也十分方便。一天夜裡,天降暴雨,突然一聲巨響,好似天崩地裂,逍遙河陡然裂開,變得又深又寬。河東落下一股瀑布,一連三跌,跌進黑龍潭,然後又湧入逍遙河向下流去。河西岸的峭壁上,也落下一道瀑布,飛流直下,懸掛200多米,一頭栽進逍遙河裡,兩瀑相匯,鼓鼓蕩蕩,向下奔去。上觀下觀也被隔斷了,兩岸 道士沒法來往了。

於是,道士們便在逍遙河上砌起了一座石拱橋。沒成想,這拱橋的橋基下邊是一塊“翻身石”,民眾都說是“活石頭”,三年兩頭翻身,有時向左滾,有時向右滾,總時把石橋滾塌。一天,黃帝從這裡經過,正碰了那“翻身石”正在躬腰,便在自已腰裡抽出劍,猛力向“翻身石”刺去,只聽“哧”的一聲,那“翻身石”便被釘死在那裡,永世不得翻身了,道士們怕那“翻身石”以後某一天又會反省過來,重又興風作浪,禍害百姓,就祈求黃帝把寶劍留下來,永不拔出。同時,又派黑、白、青、黃四條石龍護住拱橋的四個橋腳,使石橋永遠安如磐石,牢固如鑄。

此後,人們便把這座橋稱作“劍橋”,也有人叫它“寶劍橋”。文革前,村民還能見到寶劍,可後來不知是誰把寶劍給偷走了,現在只能看到一個劍鞘了。

備用資料:

1:此橋建於唐朝。

2:劍鞘位置在橋的下面,可帶遊客從逍遙河上看後,沿河而上。

黑龍潭

黑龍潭是逍遙觀中最大的石潭,潭大數十丈,三面石崖,有二跌瀑布從老龍拐奔涌而出,直瀉潭中。潭後有石棚,寬大如房,棚內為石洞,直通後山老龍洞。據說曾有牧羊人在老龍洞避雨,丟失一隻羔羊,第二天卻從黑龍潭大石棚下鑽出來。潭前有巨石數塊,將潭水分割成許多細流從石堆中擠出來,如蛇行般沿卵石隙曲折爬行,艱難前流數十米,方匯集成溪,又前行成河,越劍橋奔騰而下。

潭中產黑魚,刺少、肉肥、味鮮,為逍遙觀特產之一。另有潭魚,俗稱老鱉或元魚,個大如瓷盤,重約五斤左右,清蒸後湯白肉嫩,為上佳補品。鱉甲焙粉,配以草藥,可使花甲男女重返第二春,精力充沛,面色紅潤,皮膚光滑,平復皺紋,因此,常有善釣者圍潭垂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