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閣導遊詞

主閣第二層有兩副大型浮雕,一邊展示的是1938年11月13日凌晨的“文夕大火”後,周恩來與時任國民黨湖南省主席的張治中親臨閣樓視察災情的情景。另一面展示的是1930年7月,以彭德懷為首的紅三軍團武裝攻克長沙,在中山亭勝利會師的場景。當時湖南醴陵人李立三受共產國際委託,提出“武裝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後因敵我力量過於懸殊,紅軍又主動撤離了長沙。

為何稱 “天心閣”呢?根據中國古代星像學,天上有28星宿,其中南方七省為“朱雀”,在其尾巴上有顆主壽命的“長沙星”,而閣樓建好之後正好對著天上的“長沙星”,好比它也是天上的星星,故原名“天星閣”,是古人祭天神、觀星象的“靈台”;大家都知道古人歷來崇尚孔孟之道,原先閣樓供奉著文昌帝君和奎星神像,以保長沙文運昌盛,“振人文而達天心”,因此星星的星又改為了心靈的心。

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長沙僅存的一段古城牆了。公元前202年,也就是西漢高祖五年,劉邦建漢時冊封他的八大功臣為王,其中長沙王吳芮,就用土夯築成長沙的古城牆,據今有2200多年歷史了。到了明洪武五年,也就是公元1372年,長沙守御指揮使邱廣改土築城牆為磚石建築,目的就是為了加強防禦,使長沙成為堅不可摧的城市。明末張獻忠率大西軍攻入長沙,城牆曾遭到破壞;清順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洪承疇經過湖南,駐長沙,拆運明藩府磚石修築城牆,使古城牆再展雄姿。清鹹豐二年(公元1852年),城牆又遭太平軍破壞,後歷屆湖南巡撫駱秉章、毛鴻賓等重修加固,增設炮台並建月城,使古城牆成半環拱式內雙城格局。本來古城牆方圓有8.8公里,呈南北長、東西窄的條狀,1914年,當時的國民黨政府為了修環城馬路,僅保留251米的眼前這段城牆至今,作為長沙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見證。

請往我手指的方向看,這就是長沙古城牆的重要組成部分——“月城”,又名瓮城。顧名思義,因形狀像半個月亮而得名,是古代兵勇囤兵和放置炮台的地方。它一般分上下兩部分,上面放置遠射程大炮,下面放置近射程大炮。月城內還有儲存彈藥和糧食用的倉庫和通往城外的密道,它對研究我國古代軍事防禦工事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有興趣的朋友等下可以下去自由參觀。

請朋友們往古城牆下方看,是否注意到下方有一座大型花崗岩雕塑?它取名《太平軍魂》,訴說的是1852年7月,太平天國西王蕭朝貴率太平軍攻打長沙,不幸被我們眼前這兩座“紅夷大炮”炸死的悲壯歷史。這兩門炮為左宗棠專門拆除長沙北門原鐵佛寺一座鐵菩薩鑄成。太平軍在長沙攻打了81天,最終無功而返。正由於此次戰役讓道光皇帝看到了湖南人的厲害,使得他於1853年委派湖南湘鄉人曾國藩,開始組建“扎硬寨,打死仗”的湘軍。

發生在古城牆下最出名的戰役,莫過於《關公戰長沙》。三國時期的東漢建安十二年(公元208年),赤壁大戰後,諸葛亮派兵遣將,爭奪零陵、桂陽、武陵、長沙四郡。關羽在長沙城下大戰守將黃忠,互生企慕:一戰各打五十回合,不分勝負;二戰關公使“拖刀計”而黃忠馬失前蹄,關公要贏得光明磊落,故而放了黃忠;三戰黃忠詐敗,回頭向關羽放了三箭,頭兩箭為還關公人情,黃忠放的是空箭,後箭為報答關羽不殺之恩,黃忠只射了關羽的盔纓,這回關公知道了黃忠的厲害。回城後長沙太守韓玄疑黃忠通敵,要將他推出斬首。魏延救了黃忠,要斬韓玄,韓玄為迷惑魏延,故意將他的兩隻靴子各放南、北兩處,故今長沙還有“南、北倒脫靴”的巷名。魏延識破了他的詭計,抓住他殺掉,因此長沙又有“賜閒湖”(刺韓湖)。後來魏延獻了城池;黃忠閉門不出,劉備親自登門相請,才出來歸降。

最後請大家觀看《長沙大火》幻影成像片,它說的就是發生在1938年11月13日凌晨2點的“文夕大火”。

好,本人的講解到此結束,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