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關古驛道導遊詞

往上走十幾米就有塊詩碑,刻的是《登大庾嶺》詩,這是陳毅元帥在這裡打游擊戰爭時期寫下的。1935年夏天,國民黨代表何應欽與日本駐華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在天津塘沽簽定協定,將河北、察哈爾兩省的大部分土地割讓給日本。這一訊息傳出,引起全國上下的憤慨,陳毅聽到這一訊息,心裡怒火頓起,揮毫寫下這首詩,表達當時的氣憤心情,同時也表達了他的愛國之情。這詩碑旁是一棵古楓樹,這裡我們可把它稱作“千年古楓”,相傳是鑿修驛道時栽種的。當地人把它當作“樹神”來朝拜,每月逢初一、十五都有人來這裡燒香。

(憩雲亭)再往上走,便是憩雲亭了。憩雲亭,初名半山亭。始建於宋,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南安知府周浩重建時更名。以前這個亭還有個稱謂叫“介梅亭”,是1946年,蔣介石游梅嶺而建的,但因該亭是搜刮民脂民膏而建,民眾對此不滿,因而“介梅亭”建後不久就被民眾毀掉。現在的憩雲亭是1991年由江西省旅遊局拔款而建,面積27平方米,六角形,邊長1.85米,亭高7.44米。亭棚頂及地面均嵌有梅花圖案,輕巧秀美。亭柱楹聯照錄了清代亭聯,是這樣寫的:過來共飲虔南水,歸去鹹攜嶺北雲。

現在我們來到一塊石碑之前,這塊碑長2.7米,寬0.6米,上書有四個字“重來梅國”。這也是我們梅嶺為數不多的古蹟之一,它立於清朝同治年間至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了,這石碑是清朝太平天國運動在大余活動的見證,為什麼這么說呢?在清朝鹹豐八年即1858年,太平天國因上層領導之間的相互猜疑引起大分裂,著名戰將翼王石達開遭天王洪秀全排擠後,率十萬精銳太平軍脫離南京回到廣東。1863年石達開為了向江西轉戰,派賢王李士賢率軍強攻大余縣城,緊要關頭因天降大雨,太平軍無法穿越章江河,攻城失敗。當時守城的清軍領頭是劉勝祥,得知太平軍不攻自退、自鳴得意。第二年,太平軍又轉戰大余,但因守城清軍強大,亦未能攻破,主動放棄離開,清軍守將劉勝祥阻擊太平軍得勝,於是連夜向朝廷邀攻請賞,朝廷也因他阻擊太平軍有功,而提他做清軍總兵,執掌兵權。劉勝祥進京做官幾年後,一次巡視來到大余,故地重遊,他來到梅嶺看梅花,心情很高興,隨即叫人拿來筆硯,寫下“重來梅國”四個字。“梅國”則是大余古代的一個美稱。大余的“梅國”之稱是來自南安新太守趙孟適,那是在公元1268年,南宋鹹淳年間,新來的太守趙孟適早聞梅嶺梅花之名,上任後即到梅嶺觀賞梅花,時值臘月正下鵝毛大雪,梅花綻放,山上山下茫茫一遍,白雪覆蓋的梅嶺,分外妖嬈,看到這幅景象,趙太守當即叫人拿來紙筆,親手題寫下“梅花國”字匾,後把大余簡稱為“梅國”。

(庾將軍祠)沿著這條小路我們來到庾將軍祠,這庾將軍祠是為了紀念西漢初期大將軍庾勝而建立的,座南朝北,前方有一旗台,是西漢士兵用來鎮軍楊威,表達守軍“一心向著國家,愛國之心”的一種方式。漢朝初期,梅嶺以南有一個南越國,南越王手下有臣相名叫呂嘉,在漢武帝時期,擁王自立,意在反叛漢廷,漢武帝派遣樓船將軍楊朴率軍出橫浦揮師南下。庾勝就是楊朴將軍的前鋒將領,他率軍在前頭一路衝鋒陷陣,英勇驍戰,直至消滅南越國,為漢朝一統江山立下汗馬功勞。漢武帝為表彰庾勝將軍,封他駐守台嶺、把守梅關,庾勝駐守梅嶺後,在這修建兵營,日夜把關(所以這祠的原址還是庾將軍營舊址),並熱心傳播中原優秀文化和先進的耕作技術,造福了這裡的百姓,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因他排行老大,所以叫他為大庾。1957年,改為大余,象徵年年有餘,希望這兒永遠吉祥安康,後人為紀念其功德在這建祠紀念他,並把他駐守的台嶺改稱為大庾嶺。

(關樓)好了,我們已經來到梅關樓前,大家看到這象古老城門一樣的磚體建築就是“一腳踏兩省”的梅關古樓。再往前走,關外就是廣東了。這裡石壁對峙,地勢險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又是南北來往的重要關卡,所以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秦始皇時期,在這裡修通南越道,築橫浦關,並有軍隊守關,這是梅嶺最早的關樓,後來年久失修,橫浦關倒塌了。唐張九齡鑿通梅嶺驛道後,在太平盛世,經濟繁榮,梅嶺亦未設立關卡,軍隊駐守也是時有時無。只是到宋代時,廣鹽入贛,為加強管理,增加關稅收入始於宋朝嘉佑八年,也即公元1063年,南安知軍蔡挺在這驛道口建築關樓,並命名為梅關,且與其兄廣東轉運使蔡抗協定,以磚石分砌南北嶺路。因此,這裡就有“唐鑿路、宋立關”的說法,梅關驛道的真正作用才得到體現。梅嶺驛道自唐朝修通之後,直至宋、元、明、清,這裡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商人、官人從這裡經過,成為繁榮昌盛的“商業廊”,千餘年不衰,“商賈如雲,貨物如雨,萬足踐履,冬無寒土”盛況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即鴉片戰爭之時,清政府被迫簽定五口通商之後,這裡的驛道逐漸衰落,關樓也失去它應有的作用。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宋朝建立,有上千年歷史的關樓。現在的梅關樓,門洞深5.5米,內寬3.3米,高3.5米,洞門內兩側留有閘門縫道和閂門洞眼。這北面刻有“南粵雄關”,南面也刻有“嶺南第一關”,城門二側有“關防暴客來、梅止行人渴”對聯,是光緒癸未年李化題。從這對聯大家也可以想像當年梅關所起過的重要作用。北面東側是登關樓的唯一蹬道。兩側豎有一塊赭紅色大石碑,上刻有“梅嶺”兩個大字,碑高2.7米,寬1.2米,為清康熙年間知府書題,字剛勁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