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鄂博礦區導遊詞

各位遊客,今天,我將帶大家遊覽的是我們美麗而富饒的稀土之都和鐵礦大型產地——白雲鄂博礦區。白雲鄂博是蒙古語“白音寶格達”的諧音,它的蒙古語意思是“富饒的神山”,歷史上是蒙古族牧民世代繁衍生息的神山聖地。現在的白雲鄂博礦區是隨著白雲鄂博鐵礦的勘探開發而建設起來的,是以礦石生產為主導工業的新型工業礦區。那么,下面我就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白雲鄂博礦區。  歷史上,白雲鄂博一帶是北方少數民族的遊牧地,先後為匈奴、鮮卑、突厥、回紇、契丹、女真和蒙古等少數民族部落駐地。礦山未開發前,主峰上堆壘著蒙古族牧民的“敖包”,主峰海拔1783.9米,為境內最高峰。方圓八十里內均可望見其青黑色的主峰,來到其前方,仰視山巔,巍然屹立,礦石黑亮,登高俯瞰,茫茫草原盡收眼底。直到1927年7月,丁道衡隨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考察,途經白雲鄂博,首次發現主峰鐵礦體。新中國成立後,中共中央十分重視對白雲鄂博礦藏資源的開發利用,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派出白雲鄂博地質調查隊,對白雲鄂博展開大規模地質普查。為了配合地質隊的勘察工作,1953年3月,先後有商業、郵電、金融等服務小組和流動人員進入白雲鄂博為地質隊服務;1955年5月15日,烏蘭察布盟人民政府在境內設立駐白雲鄂博辦事處。1957年11月5日,中共白雲市委正式組成。1958年3月6日,建立烏盟白雲鄂博鎮人民委員會(縣級),5月15日,白雲鄂博鎮劃歸包頭市,8月28日,改稱包頭市白雲鄂博礦區,中共白雲市委也隨之改稱中共白雲鄂博礦區委員會。  白雲鄂博礦區地處祖國北部邊疆,蒙古高原南部、陰山之北,南距包頭市區149公里,礦區南北最長33公里,東西最寬188公里,區域面積303.14平方公里,其中常住人口近2.42萬人,有蒙、漢、回、朝鮮、滿、達斡爾等11個民族。  境內地勢東部、北部由都拉哈拉礦、東介勒格礦、東礦、主礦、北礦、西礦等山峰構成山地,最高海拔1783.9米;西部、南部屬高平原台地;中部地區地帶呈現盆地,平均海拔1605米。  近年來,圍繞“精品城區”建設,政府加強了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的管理力度,整個城區的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白雲鄂博礦區交通便利,包白鐵路及包白、呼白公路使白雲鄂博礦區成為內蒙古北部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白雲鄂博經滿都拉至二連浩特市的邊貿公路,以及向四周輻射而去的草原公路,將白雲鄂博與呼包二市、滿都拉、二連浩特市及四周的農村牧區相連通,現已成為祖國北部邊疆的重要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 礦區四周是牛羊遍地的草原,盛夏平均氣溫19.4℃,是理想的避暑勝地,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是集草原風光、礦山景色、歷史人文、現代城鎮、邊境旅遊為一體的旅遊勝地,現已基本形成了集礦山工業、草原風情和愛國主義教育於一體的“一區三線”旅遊線路。區內主要景點有白雲鐵礦開採現場、現代化開採設備、運輸機械、生產工藝流程、白雲鐵礦地質館、街心花園、“塔拉”遊園及影劇院等遊樂場所,“成吉思汗蒙古大營”也即將落戶白雲鄂博。而且,白雲鄂博礦區距中蒙邊界75公里,從城區往北至滿都拉邊境,沿途可以欣賞邊境風光,體驗軍營生活、眺望蒙古國、慰問邊防官兵,邊境旅遊也是對中國小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國土意識的教育基地。  說到稀土,不知道大家對稀土的了解有多少?那么,當你坐在電視機前,看著五彩繽紛的節日焰火在螢光屏上閃現的時候,你可曾想到,這生動的七彩圖像是因為有“稀土元素”的作用,才變得清晰而明亮嗎?   那么,為什麼我們稱白雲鄂博是“稀土之都”呢?據地質勘探資料分析,白雲鄂博礦稀土的遠景儲量,以氧化物計算,約有一億噸,工業儲量高達3800萬噸,這個儲量相當於全國儲量的97%,是除中國以外的世界儲量的5倍,居世界首位。昔日,“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塞外,如今已是世界聞名的稀土工業原料基地了。  來到“稀土之都”,我們當然要了解一下有關“稀土”的常識。我想,大家也一定會有疑問,“稀土是什麼?”現在我就來給大家講講“稀土”。“稀土金屬”(rare earth metals)又稱稀土元素,是由元素周期表ⅣB族中釔、銪、釤、釹、鐠、鉺、鏑、鉕、鑭、鋱、釓、鈥、銩、鐿、鑥等17種化學元素組成的一個金屬大家庭,其實,“稀土”並不稀少,它在地殼中的含量比銅還要多,那為什麼稱它為“稀土”呢?因為多數稀土元素與別的礦物(如鐵礦)共生,外表呈銀白色,人們不容易看到它。  包頭稀土資源的開發利用,經歷了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19世紀20年代,我國地質學家丁道衡就發現了白雲鄂博這座富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