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陵旅遊區導遊詞

親愛的朋友,舉世聞名的成吉思汗陵旅遊區位於鄂爾多斯市東南部伊金霍洛旗的甘德爾草原上。成吉思汗陵作為一座民族的豐碑,記載著蒙古民族滄桑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成吉思汗陵,人們往往簡稱之為成陵。不過,這裡要強調一下,成吉思汗的“汗”要讀作hán,可不能念成hàn喲。他是蒙古國的可汗(kè hán)、大汗(hán),相當於中原王朝的皇帝。中國古代,從北魏時期活躍在大漠南北的柔然族首領稱可汗起,以後北方遊牧民族的最高首領便跟著稱可汗、大汗了。成吉思汗(1162-1227)活了66虛歲。成吉思汗,蒙古語含義為“賴長生天之力而擁有四海的可汗(大汗)”。傳說,成吉思汗在率軍征西夏時,路過鄂爾多斯。他目睹這裡水草豐美,花鹿出沒,是一塊風水寶地,被美麗的自然景色所陶醉,失手將馬鞭掉在地上。部下正要拾起馬鞭,被成吉思汗制止了,他自語道:這裡是“梅花鹿兒棲身之所,戴勝鳥兒育雛之鄉,衰落王朝振興之地,白髮老翁享樂之邦”。並對左右囑咐道:“我死後可葬於此處”。成吉思汗去世後,運送其靈柩的靈車行至鄂爾多斯時,車輪突然陷進沼澤地里,套上很多牛馬都拽不出來。護送靈車的將領回想起成吉思汗曾經說過的話,於是將其“氈包、身穿的衫子和一隻襪子”安放在這裡,並進行供奉。成吉思汗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景區和“全國中國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吉思汗陵旅遊區以陵宮為核心,由“三區”、“兩道”、“八景”組成。“三區”,即“文物保護觀光遊覽區”,以陵宮為核心,占地10平方公里;“生態恢復保護區”,在核心區的外層,圍繞巴音昌呼格草原周圍的梁地為界,占地20平方公里,在這個區域內真正實現“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外圍為“視覺景觀控制區”,占地50平方公里。“兩道”,即從“氣壯山河”入口門景到成吉思汗陵宮的4公里長的“成吉思汗聖道”和環繞巴音昌呼格草原並連線各景點的16公里長的“風景道”。“八景”,即遊客活動中心、遊客教育中心、祭祀觀光遊覽區、蒙古民俗村、神泉風景區、休閒度假中心、那達慕馬術活動中心和熱氣球俱樂部。親愛的朋友,來到成吉思汗陵旅遊區,首先映入我們眼帘的是宏偉、壯觀的“氣壯山河”入口門景。由高21米的成吉思汗手持蘇勒德的躍馬柱型雕像、左右分別高18米和16米的山岩石壁、底部三層27級台階、西邊與山峰連線的丘陵式牆壁等組成。門景主體建築是成吉思汗震撼世界之偉大壯舉氣魄的縮影。由入口門景往北展延的大道就是成吉思汗聖道和風景道。我們可以沿著吉祥的成吉思汗聖道和風景道參觀各個景點,最後到陵宮,拜謁成吉思汗陵。穿過“氣壯山河”門景就是壯觀的“鐵馬金帳”群雕。包括385尊雕像、5座金帳,它以恢宏的氣勢生動地再現了成吉思汗率蒙古大軍出征時的情景。觀賞完壯觀的“鐵馬金帳”群雕,我們看到的是以休閒廣場形式所表現的亞歐版圖。亞歐版圖廣場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版圖四角設有觀圖台,東西兩側各樹立13面旗幟。亞歐版圖廣場以高低錯落和幾種不同顏色表現出從大蒙古國至元朝時期的疆域版圖,包括中國本土以及橫跨亞歐的四大汗國,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疆域版圖。在亞歐版圖廣場四角的石壁上分別雕刻著主題為“民族的希望”、“敞開的國門”、“繁榮的大地”和“吉祥的草原”組畫。接下來我們參觀的是以蒙古文成吉思汗的“汗”字為造型的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分九個展廳,陳列了三部分內容,即“悠久的歷史,英雄的民族”、“蒼茫的草原,燦爛的文化”、“不朽的業績,永存的豐碑”。這三部分內容突出了蒙古族的社會文化、成吉思汗的豐功偉績和鄂爾多斯歷史文化。博物館內展有206米長的巨幅油畫,還設有歷史文化研究機構,使博物館成為世界獨樹一幟的專門研究、陳列蒙古歷史文化的博物館。 成吉思汗中心廣場坐落在成吉思汗聖道的中心位置,是整個景區的次高點。廣場周圍的台階由六大六小平台和台階組成,即每六級台階上面有個小平台,共六個小平台,象徵歷史偉人成吉思汗享年六十六歲。廣場中央屹立著兩塊高大的豐碑,記載著成吉思汗戎馬生涯和震撼世界的歷史。從中心廣場到成吉思汗陵宮的聖道兩旁的青松翠柏間豎立著數十個高大的雕塑,這些雕塑為蒙古人崇拜的神獸雕像和成吉思汗的大將等人物雕像。這些雕像栩栩如生,仿佛是成吉思汗的衛士,威風凜凜地守衛在聖道兩旁,將聖道襯托得莊嚴肅穆。成吉思汗陵(八白室)舊址在成吉思汗中心廣場北坡,聖道中央有一座白塔,這就是成吉思汗陵舊址標誌。成吉思汗陵遷至鄂爾多斯,最早是八個白色的氈包,史稱“八白室”。成吉思汗陵於明英宗復辟的天順年間(1457-1464)從黃河南岸遷移至這裡後,這塊古老神奇的地方被稱之為“伊金霍洛”(聖主的陵墓)。1954年,在中央政府的關懷下,興建成吉思汗陵,1956年新陵落成,成吉思汗八白室遷移至新陵。人們為了紀念供奉成吉思汗八白室近500年的舊址,便建立了白塔,並進行供奉。親愛的朋友,現在展現在各位眼前的三個金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