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陵旅遊區導遊詞

輝煌的靈包,就是舉世聞名的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陵由正殿、寢宮、東殿、西殿、東過廳和西過廳六部分組成。設計獨樹一幟,建築藝術獨具匠心。整個陵宮猶如一隻沖天而飛的雄鷹,翱翔在遼闊的草原上,象徵成吉思汗這位中華民族的英雄豪傑勇往直前、自強不息的精神。成吉思汗陵宮正殿中央是高達4.3米的成吉思汗漢白玉雕像,雕像背景是遼闊的成吉思汗橫跨歐亞的大帝國時期的疆域圖。成吉思汗陵宮後殿,也稱寢宮,安放著三頂靈包,供奉著成吉思汗及三位皇后的靈柩,是成吉思汗八白室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後殿南牆正中是一幅燒瓷壁畫,是依據珍藏幾百年的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圖複製而成。後殿還有一幅“鐵木真稱成吉思汗”壁畫,展示了成吉思汗經過艱苦奮戰,終於統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國的盛大場面。寢宮酥油燈長年不熄,是廣大蒙古族和遊客祭祀和拜謁成吉思汗的地方。陵宮西殿內供奉著成吉思汗八白室組成部分吉勞(鞍轡)白室、胡日薩德格(弓箭)白室和寶日溫都爾(聖奶桶)白室。西殿壁畫則展示了成吉思汗經歷的“滅乃蠻之戰”等重大事件和十三世紀蒙古民族一些生產生活習俗。陵宮東殿里安放著一座靈包,靈包內供奉著成吉思汗幼子拖雷和夫人額希哈屯的靈柩。東殿壁畫主要反映了成吉思汗“治國之道、治政之策”的政治思想及古老的蒙古民族遊牧生活習俗等。陵宮西過廳內陳列著成吉思汗時期的部分珍貴的文物和“成吉思汗豐功偉績”壁畫。陳列有當時最先進的銅製火炮,有元朝發給諸王或使臣的特別通行證——銀制聖旨牌和腰牌,有當年阿拉伯地區發行的馬蹄形蒙古銀幣,有成吉思汗頒給丘處機及其門人免除差役、稅賦和令丘處機掌管天下道教的聖旨碑文。西過廳壁畫則以成吉思汗誕生、艱難的少年時代、哲別歸降、建立大蒙古國、成吉思汗伐金戰爭、西征花剌子模、詔請丘處機和東西方貿易往來等圖景,藝術地再現了成吉思汗一生的主要經歷。陵宮東過廳里陳列著成吉思汗陵供奉的部分銀制祭器和“成吉思汗子孫偉業”壁畫。東過廳壁畫主要反映了忽必烈統一中國,元朝的社會、經濟、科技、對外交流等情況,展示了成吉思汗子孫們的偉業以及多民族統一國家的繁榮景象。一位旅遊界的詩人拜謁成陵後作《成吉思汗陵懷古》詩二首,其一曰:“彎弓嘣響落雕鵬,烈馬風馳遍地兵。  百國氈廬憑駐紮,千州鐵騎任縱橫;  八方地域尊明主,一代天驕尚武功。  蒙古威名炳史冊,千秋爭頌大英雄。”這首詩基本上客觀地寫出了遊人對成吉思汗作為偉大軍事家、政治家歷史地位的肯定與認同。  蘇勒德祭壇是供奉成吉思汗所向無敵的哈日蘇勒德(黑神矛)的台基。蒙古人把蘇勒德看作是長生天賜給的神矛,從成吉思汗時期就開始祭祀。成吉思汗哈日蘇勒德的祭奠,與成吉思汗靈包的祭奠一樣,每年要舉行月小祭、年祭和龍年大祭等多次祭奠。在蘇勒德祭壇,還供奉著成吉思汗胞弟哈薩爾的花神矛阿拉格蘇勒德。   商更斡爾閣(珍藏)白室是成吉思汗八白室之一,存放著各種祭器和反映成吉思汗春季舉行“查乾蘇魯克大祭”場面的壁畫。  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展覽館用文字、圖片、實物、聲像等多種手段,系統地介紹了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形成、繼承和發展。祭祀文化是蒙古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個內容,也是鄂爾多斯蒙古民族文化的瑰寶。阿拉坦甘德爾敖包是為紀念成吉思汗而設立。成吉恩汗陵建成後,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一的查乾蘇魯克大祭的祭天儀式就在這裡隆重舉行。成吉思汗敖爾敦(行宮)坐落在成吉思汗陵東南,是仿成吉思汗稱汗登基時的斡耳朵(宮殿)建造的,由一座蒙古包式金頂大殿、兩座側殿、選汗台、成吉思汗戰車和蒙古包群組成。  那達慕馬術活動中心由賽馬場、運動場組成,是為舉辦那達慕而建立。平時,這裡由當地牧民表演馬術,並為遊客提供騎馬、射箭、摔跤等娛樂活動項目。天驕大營是根據歷史記載的成吉思汗軍事大營而仿造的。由各種古老宮帳式建築群組成,體現大汗、大草原、大氣勢特點。這是按星級標準建造的酒店,在這裡您可以品嘗蒙古族風味食品、觀賞元代大型宮廷歌舞《聖地古韻》和鄂爾多斯民族歌舞《歡騰的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旅遊區,以名震寰宇、萬眾景仰的成吉思汗陵為依託,以豐厚的歷史文化為內涵,以濃郁的民族文化為特點,再現了成吉思汗波瀾壯闊的業績和蒙古族古老、豐厚的歷史文化。如今的成吉思汗陵旅遊區內有10個世界第一:成吉思汗陵旅遊區是世界公認的最大的蒙古族歷史文化旅遊景區;天驕大營中的“天下第一包”是世界上最大的蒙古包;新落成的氣壯山河門是世界上最具蒙古族特色的“山”字型門景,該門景主要體現的是成吉思汗開天闢地的偉大壯舉;鐵馬金帳是世界上唯一完整展示成吉思汗軍陣行宮的大型實景雕塑群,再現了成吉思汗戎馬一生,征戰南北,橫跨歐亞,氣勢磅礴,創建偉業的歷史畫卷;亞歐版圖是世界上最大的展示蒙古帝國橫跨亞歐的疆域圖;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是世界上唯一收藏、展示、研究蒙古族歷史文化的博物館;長達206米的《蒙古歷史長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