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沉香閣導遊詞(慈雲禪寺)

沉香閣又稱慈雲禪寺,位於上海市南市,初創了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是上海市著名的佛教比丘尼道場。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1943年,現代名僧應慈法師應沉香閣住持葦乘之請,駐錫沉香閣,在這裡首先開講華嚴初祖杜順(557-640)所著《華嚴法界觀門》,從此,慈雲寺(沉得閣)成為應慈漢師在上海弘揚華嚴宗的道場。

應慈(1872-1965年)法師自稱為華嚴座主,一生教演《華嚴》,深受國內外宗教界的敬仰。他法名濕親,安徽歙縣人,26歲在普陀山出家,28歲在寧波天童寺受具足戒,後到金山、高旻、天寧等寺參學,依明性、寄禪、大定、月郎、冶開等名僧為師,後隨月霞法師研究《華嚴經》,畢生致力於宏揚《華嚴經》教義,對近現代華嚴宗的傳播影響很大。

華嚴宗以《華嚴經》為主要經典,因實際創始人法藏被武則天賜號“賢首”,該宗又稱首宗。華嚴宗認為,世界是毗盧遮那佛的顯現,一微塵映世界,一瞬間含永遠,宣傳“法界緣起”的世界觀和“頓入佛教”的思想。

應慈法師隨月霞法師在上海華嚴在大學、虞山興福寺華嚴講堂講授《華嚴經》。1922年,他到杭州西湖菩提寺,潛心專修《華嚴經》。隨後數十年,應慈法師在江蘇、浙江、山西、上海等地傳播華嚴宗教義,並在常州、上海等地創辦華嚴學院,培養僧才。1948年,主持華嚴法會事務。晚年應慈法師常住沉香閣,仍弘揚演教,講學不輟,自律為“四壁有經皆可讀,一年無日不參禪”。

應慈法師是位愛國愛教的佛教界代表人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政府的政策法律,擁護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54年當選為上海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上海市佛教協會名譽會長,1957年,又被選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學院副院長,1962年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

1985年,明暘法師為紀念應慈法師圓寂二十周年題詞一首:

佛學耆宿仰應公,德重道高四眾崇。

一片丹心愛祖國,大悲寵願護禪宗。

經談般若真空理,教演華嚴玄妙功。

二十年前撇手去,今朝又顯六神通。

“文化大革命”中,沉香閣被工廠占用。為了落實宗教政策,市政府花大力氣協調各方面關係,搬遷工廠,將沉香閣移交給佛教團體管理使用。現沉香閣內還建有“應慈法師紀念堂”,每天都有許多國內外信徒、遊人前來瞻禮、參觀。

1989年落實宗教政策,開始邊修復邊開放。經上海市佛教協會與市文管部門研究,決定按照明清古建築格局修復沉香閣。經過五年整修,沉香閣又重現了明清時期的舊貌。四柱三間三牌樓的山門,基本保存了原有的石柱和部分構件;天王殿正中奉天冠彌勒、韋馱、四大金剛;大雄寶殿中奉盧舍那佛、文殊、普賢、梵王、帝釋,兩旁為十八羅漢坐像,扇牆後為海島觀音;後殿為全寺主體建築“沉香閣”——觀音樓。前後三進,兩邊耳房為配殿、僧寮,結構完整,布局緊湊。

現在的沉香閣,中軸線上,第一個建築是修復的明代石牌樓,飛檐斗拱,氣宇軒昂,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題寫的匾額“沉香閣”懸掛在上面。

第二進是天王殿,天冠彌勒、韋馱和四大天王像全部新塑裝金。天王殿里,一般都塑有四大天王,故稱為天王殿。明清以後的四天王像,基本成為定式,即東方持國天王,白面,手執琵琶;南方增長天王,黑面,手執寶劍;西方廣目天王,紅面,手執一條龍或蛇;北方多聞天王,綠面,手執一柄大寶幢(雨傘)。

佛教中認為,四大天王,能護佛護法護國土護眾生,佛教信徒從四天王手中所持的法寶(寶劍挾“風”、琵琶“調”音、寶幢喻“雨”、龍蛇喻“順”人之心意),能保佑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年年“風調雨順”。

天王殿的正中,面南而塑的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在佛教中是受佛授記,繼佛之後在世間教化眾生的未來之佛,故又稱為彌勒佛。沉香閣內,塑的是彌勒尚在兜率天內院時,現菩薩法相的天冠彌勒像。現在大多數寺院都塑笑口常開的布袋和尚像。相傳在五代時,浙江奉化有一個名叫契此的僧人,常常蓬頭垢面,手裡拿一個布口袋,乞討於街上,人們都叫他“布袋和尚”。某年農曆三月初三日,端坐圓寂之前,說了一首偈子:“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常不識。”佛教徒認為他就是彌佛的化身,而且他慈眉善目,使人見了都能生歡喜心,所以一般的佛教寺院中都將他塑為布袋和尚相。

彌勒的背後是韋馱天將像,佛教中說他常常手執降魔杵,巡遊東、西、南三洲,面對佛尊,守護佛法,稱為“三洲感應”。是寺院的守護神,老百姓又稱他為韋馱菩薩。常見的韋馱像為立像,一種是雙手合十,降魔杵橫擱於兩臂彎中,另一種是雙手扶杵柱地,或左手扶杵柱、右手叉腰,面對大雄寶殿,注視出入之人。個別寺院也有將韋馱塑為坐像的,如江蘇如皋定慧寺內,就塑坐、立各一尊韋馱像。

第三進是大雄寶殿,迎門的一副楹聯,是新加坡吳偉業居士所獻,由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四川成都比丘尼道場鐵像寺和愛道堂的住持隆蓮法師所撰書:

沉淪人盡渡載三千佛子一葉舟中;

香水海無邊禮百億法王千花台上。

大殿正中須彌座上端坐報身佛盧舍那佛,文殊、普賢,大梵天、帝釋天分列兩旁。頂上精工雕刻的藻井,整個大雄寶殿頂上,有348尊貼金小佛像圍繞盧舍那佛,按佛教《梵網經》經義,象徵這所莊嚴的比丘尼道場,嚴持比丘尼348戒。佛前供桌和桌上五供具都按明代式樣配置。大殿兩側是裝金十八歲漢。大殿南端東鍾西鼓,晨鐘暮鼓修持誦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