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鄧小平舊居導遊詞

鄧小平舊居地,也是一處風景迷人的地方。

院內盆景別致,花木蔥鬱,周圍翠竹掩映,綠樹滴翠,果花飄香,恬靜宜人。夏天這兒是遊客的"避暑勝地",親臨其境感受一下曾留有偉人足跡的翠竹林,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情趣呢!

讓我先複述一下鄧小平同志的小女毛毛回到家裡的感受吧 "我真想搬過小竹凳拿上一把青竹扇,在這小竹林中坐下,靜靜地,靜靜地聽一聽竹葉的沙響,聞一間竹枝的清香,透過那茂密的枝葉去看太陽……"。

遊客們在鄧小平舊居參觀訪問後,來到翠竹林,三三兩兩,在清幽的小徑上,潔淨的石板上,席地而坐,倚竹而立,透過竹林,遠處是幽幽的山,近處是紅黃的水果滿枝頭,寂靜的山村多么閒適! 鄧小平舊居前有兩株鐵樹,1980年從縣委的涵虛園移來,兩株鐵樹連續數年開花,每年六月至七月,一雄一雌競相開放,雄花序高二尺,狀如寶塔,色似黃金,香若臘梅,熠熠生輝,蔚為壯觀;雄花形似鵲巢,大如籃球,堪稱一大奇觀。 

天氣晴朗時,你站在鄧小平舊居前,映入眼帘的是一個座時起時伏,中高兩低的大山,人們稱之為"筆架山"。

鄧小平舊居院後五十米處,有一條小溪,流水潺潺,碧波蕩漾,時而魚兒躍出水面。這條小溪就是鄧小平兒時游泳戲水的地方。河邊有偌大的一石壩,由淺入深,斜入河底,從此下河真可身不沾污,腳不沾泥。南邊是一片翠竹掩蔭,炎夏時節,兒童戲水樂趣無窮。

距小河三十米處,路旁原有一碑,名日神道碑。清朝時,鄧小平同志祖上鄧時敏曾高中進入翰林院,授職編修,乾隆十年,升任大理寺正卿。其母七十大壽時,乾隆皇帝親筆御書"萊采怡顧"賀壽,鄧家便以此為榮。嘉慶年間,朝廷為表彰鄧時敏的功德而賜造神道碑:石碑高三米,寬一米,上刻雙龍擁聖,中刻 "通奉大夫大理寺正卿鄧公神道"。文革期間被毀,現有遺址。 

牌坊村名來源於"德政牌坊","德政牌坊"建於清朝,牌坊橫額上書"德政牌坊"四字,下面刻有乾隆皇帝下旨興建的文字,文革期間被毀,現留有遺址。

還有鄧小平少年發蒙讀私塾的翰林國小(後轉到始設新學的北山國小),現大部完好。

鄧家祖墳,距鄧小平舊居四公里,背山面水,景觀別致,山清水秀,花果飄香。背山名日佛手山,據說很久以前,佛爺路過此地,一掌劈下,將石頭插為兩半,留下一手指印,手指印在兩石上,後人見之取名"佛手山"。正面是一條河,名渭河,下游一直流到渠江。沿石梯而下,半山腰中,便是鄧家"祖墳"。墳側有一巨石,其狀很象"印盒",上有一坑,常有積水,坑裡有一層厚厚的絨毛,稱之印泥,人們稱巨石為印盒石。墳墓共四棺地,葬有鄧小平生母淡氏和兩位祖母。墓碑中間刻有"庚山甲向",兩旁刻有兩幅對聯,一幅是"佛山作保障,渭水繞佳城"; 二幅是:"陰地不如心地,後人須學好人"。喻意深刻而實在,發人深省。

鄧小平舊居不僅是遊人參觀的地方,而且也是青少年教育的基地,四川省委、省政府,已將鄧小平舊居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川省共青團已將鄧小平舊居列為青少年教育基地;四川省師範學院已在這裡設立德育教育基地。

每逢佳節,這兒紅旗飄揚,歡聲不斷。一些黨團組織和少先隊織織在這兒開展活動;新黨員、團員面對黨旗、團旗、鄧小平畫像進行宣誓。這些活動莊嚴而富有意義。

鄧小平舊居還舉行過全國性大型活動,"南巡杯"全國書法大賽在鄧小平舊居隆重舉行。從籌備到開展,前後半年時間,收到全國各地書畫作品一萬二千多件,這些融政治藝術為一體的書畫作品,精品之作有八百多件。"南巡杯"書畫大賽開展時,慕名前來參觀學習的賓客前後十六萬多人。

鄧小平舊居作為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家鄉,吸引了中外許多遊客。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參觀人數達三十萬人次,九五年達六十多萬人次;近幾年到鄧小平舊居參觀訪問的港、澳、台遊客與日俱增。

各位來賓,你們觀後有什麼感想,希望留在我們設定的留言冊上。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