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市海導遊詞

這樣的工作整整持續了半年之久。半年後,老黃、彭工們開始揚眉吐氣了,隨便飛過一隻什麼鳥,看上一眼,都能迅速地報上學名、俗名、習性,管理所的同志們個個都成了名副其實的鳥專家。所長黃廷發拍著胸膛說:“你隨便找只鳥,叫我們的人去認,要是有誰認不出來,你來找我”,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這在我和彭工逛了一圈後,得到了證實。近湖的小灣里,停著一群水禽。我剛剛叫出一聲“野鴨”,彭工就很快補充了一句:“這一群里有雁有鴨,起碼有5種以上種類。一般人看都是一樣的,其實不同。你看,有赤麻鴨、有灰雁、有綠頭鴨,還有斑嘴鴨。”偶爾有兩隻雁樣的水鳥掠過水麵。彭工說:“那是赤麻鴨。赤麻鴨一般喜歡兩隻在一起,不會單飛。鴛鴦就不一樣了,沒有赤麻鴨忠貞。你一定沒想到吧?”一口專業術語,讓我怎么都不相信他原是學林的。

一路行來,彭工不時對飛過的小鳥指指點點,這是白頭鶴,這是斑頭雁……什麼紅隼吃鴛鴦,蒼鷹逮野鴨之類的小故事,更是說得津津有味。用他的話說,保護區內沒有一種鳥是他不認識的。鳥們似乎和彭工很熟,遠遠地看著,不躲也不飛。但所長黃廷發說,在保護區建起前,鳥兒們可沒有這么放心自在。因為越冬鳥密度大,很多農民把抓鳥當成了一項主要的經濟來源。那時,附近的人家一天就可毒殺2000多隻鳥,全家五、六口人拔毛都要拔一整天。不僅如此,漁民還在海里拉紗網網魚,愛扎猛子的水禽頭一下去就沒了性命。保護區建立後,農民漁民很牴觸,偷偷毒鳥、和管理所的人吵架、管理所的同志訪問不讓進門,有時急了還動手打人。

為了保護區的將來是一個人鳥和諧的大家園,黃所長和保護區的同志們沒少吃苦。那段時間,他帶著大家一戶一戶地跑,一次一次地解釋。沒有什麼節假日,更沒有什麼休息天,腿跑斷了,嘴也磨破了。經過艱難的工作,500多戶漁民取盡了紗網,附近的1萬多戶農民也不再毒殺候鳥了。沒有了被捕殺的生存危機,候鳥一年比一年來得多。也是從這時起,拉市海才真正變成了越冬候鳥的天堂樂園。1997年時,這裡才僅有31個種類2.5萬隻鳥,如今,已發展到163種8萬多隻,越冬期最多時,可達到15萬隻。

“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與鳥們朝夕相處,人與鳥之間也慢慢有了默契,鳥們回報這些給它們幸福生活的人們的方式很特別,黃所長和彭工說,他們的小船劃到拉市海深處時,大群的禽鳥們會自動讓開一條路,等船過了,又紛紛圍在小船的四圍,撲扇著翅膀飛來游去。這種其樂融融的場景,常讓他們心裡有莫名的感動,覺得和鳥們相親相愛相處真是一件很愉悅的事。

萬鳥飛集,海天共舞,人鳥相親的和諧畫面成了拉市海一景。

觀鳥勝地拉市海

年復一年依戀舊地,千山萬水跋涉而來的大批冬候鳥讓偏居一隅的拉市海漸漸為外人所知。雖然條件很簡陋,那些慕名而來的海外遊客還是很驚訝,在驚訝於拉市海豐富的鳥類資源時,同時也為拉市海尚未開發的觀鳥旅遊遺憾。這么好的條件,這么多的鳥,怎么還沒有熱起來。而同樣的遺憾,也出自眾多鳥專家之口。

王紫江教授說,觀鳥在國外很流行,這種流行源自人們與大自然的日漸親近。但在國內,觀鳥還處於起步階段。這不僅在於大多數人對觀鳥的陌生,還在於大多數地方不具備觀鳥的條件。雲南的鳥類資源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而像拉市海這樣完整的濕地系統在全省亦是罕有的,拉市海應該具有良好的觀鳥前景。但現在拉市海裸露的濕地面積太多,不利於觀鳥。如果把裸露的地方用綠色植物覆蓋起來,建起一道生態屏障,再建幾個觀鳥台,那就是一個很好的觀鳥地了。

同行的昆明動物研究所蘇承業研究員說,國外的觀鳥經歷了幾個階段,現在已經走上了由企業來作宣傳的商業化道路。中國的觀鳥也必將走這一條路,拉市海完全可以發展成為雲南最好的觀鳥地,但關鍵要引導。觀鳥對旅遊者和導遊的素質有一定的要求,這除了要有一批愛鳥懂鳥的導遊外,還要在青少年、廣大遊客中培養喜鳥、觀鳥的健康時尚。一旦看鳥成了時尚,那這些自然保護區也就可以走上興旺發達之路了。

鳥專家的提議給拉市海的觀鳥旅遊指出了一條明路,而拉市海現在的良好基礎則昭示著它將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國家林業局的濕地教育培訓中心將在這裡建立,鳥類環志站也將馬上掛牌。拉市海2000多畝的生態示範區正在逐步綠化,我們到的時候,管理所的同志們正在栽柳樹,黃所長和彭工都很有把握地說,再過兩年來拉市海,你看到的將是另一番景觀。確實,隨著政府投入的加大,國內專家學者的關注,管理所的努力,人們對觀鳥熱情的增加,拉市海將日漸成為世人關注的亮點。

春天的風躲在太陽背後勁吹,拉市海沉浸在一片溫潤的氣息中,我們站在岸邊,遠遠注視那些沒飛走的候鳥。對於鳥類來說,什麼是快樂呢?是被精心餵飼的籠中生活無憂,還是展翅藍天,悠遊自在更幸福。站在拉市海邊,看候鳥飛過天空時的曼妙姿態,你會發現,這時候的鳥是最自在的。或許,這就是觀鳥的最大啟示,只有融於自然中,才能感受生命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