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重慶兩江游導遊詞

現在讓我們站在廣場前端的護欄極目遠眺。您可以看到,奔騰的長江與滔滔的嘉陵江在這裡交匯以後,形成一股更強大的洪流,浩浩蕩蕩朝天邊奔去。朝天門也得水而優。是長江上游最大的天然良港,也是去長江三峽黃金旅遊線的首發站。遙想唐代大詩人李白,就是從這裡出發,他順江而下,寫出了“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千古佳句。上世紀初,年僅16歲的鄧小平也是從這裡出發,乘郵輪去法國勤工儉學,從這裡踏上尋求真理、解放中國的革命之路。

如果您白天乘船溯江而上進入朝天門港區,遠遠望見朝天門廣場尤如一艘蓄勢待發即將啟航的巨輪。而夜間乘船遊覽朝天門,觀兩江夜景則又是另一番情景。但見廣場華燈齊放,如繁星閃爍,流光溢彩,形如一艘即將揚帆遠航的豪華遊輪。

朝天門廣場匠心獨具的造型,清新優美的環境,以及歷史的沿革因素,更增添了它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已成為一個旅客每到必看的都市旅遊觀光景區,慕名前來觀光的國內外旅客逐日增多。每年來廣場參觀的遊人約在200萬以上,每年接待國內外重要來賓在數十次以上。“巍巍乎!形若巨輪鯨吸,御長風而破巨浪;雕以揚帆鼓翼,跨世紀而迎曙光!”《朝天門廣場賦》在豐富廣場的文化內涵的同時,又抒發出了新重慶直轄飛天的浩氣。

4、朝天門纜車

各位剛才從朝天門廣場拾級而下到碼頭時候,已經看到了我們山城重慶特有的交通工具——纜車。重慶有句順口溜叫“好個重慶城,山高路不平”。出門不是爬坡就是上坎,非常辛勞。於是聰明的重慶人就發明了用纜車代步。抗戰時期,由著名橋樑學家茅以升先生設計了國內第一輛纜車。朝天門纜車目前重慶市唯一僅存的一條觀光纜車。車道全長125米,上下高差37.2米,配有兩個車廂,每輛車可載客80人。你看,一根鋼纜牽動兩個車廂,上下對開,瞬間就到達了目的地。怎么樣,去坐一坐吧,這可是有別於現代電梯的又一種上上下下的享受啊!說到朝天門,朝天門可真是個充滿神奇的地方。現在我再給大家講幾個有關朝天門故事。

(A)先講朝天門“靈石”的故事。

朝天門“靈石”又稱豐年碑。據史料記載:“靈石”在朝天門水底石盤上,碑形天成,見則年豐,故名“豐年碑”。碑上面刻有漢晉以來各個枯水年代的水文題刻,這塊碑刻要在江水極枯的時候 ,才能出現,看見這塊碑刻,就預示著當年農業的豐收,所以又叫“豐年碑”。“豐年碑”預兆豐年的傳說,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因為“豐年碑”要在水位極枯年份才能出現,天干水枯冬天寒冷,病蟲凍死,蟲害自然減少,到春耕時節,雨量充足,保證滿栽滿插,對農業生產就起到了促進作用。“豐年碑”題刻是我國現存長江中最早的枯水記錄,它把長江中最早的枯水記錄提早近2000年,大大地豐富了歷史水文的內容,對開發長江水利資源,排洪防旱,發展長江航運事業、三峽庫區的建設、文物搬遷、文物保護、遺址搶救、庫區的移民、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各位,朝天門靈石的故事講完了。那么,靈石到底在哪裡呢?可能就在我們的船下方,可能就在我們腳底下。如果你真要感興趣的話,歡迎你在靈石現身的時候再來朝天門親睹為快,不過那時我們可能都是百歲老人了,因為它是大約平均60年才顯靈一次。

(B)說到朝天門,就不可不知道重慶"九開八閉的十七座古城門"的故事。

重慶古城建有十七個城門,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上亦屬少見。在我國其它古城,多是按東、南、西、北方位建城門,稱東門、南門、西門、北門。重慶古城西面靠山。東、南、北三面臨水,城牆從西沿的山頂,向東延伸沿江而建,共有十七座城門,九開八閉,像九宮八卦,各有不同的名稱,其獨特的創造,令人叫絕!重慶古城創建、演變有悠久的歷史。據宋史記載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彭大雅帥重慶,為抗擊兇悍的蒙軍侵犯築城有洪崖門、千廝門、太平門、薰風門、鎮西門五座。到明初,大將戴鼎再建石城,高十丈,周二千六百六十又七丈,環江為池,門下七,九開八閉,像九宮八卦。”這次築城,全是石頭結構,比宋城擴大多了。

下面我給大家背誦一下挺有意思的有關十七門的順口溜,大家如有興趣的話,請跟著背好嗎?

朝天門,大碼頭,迎宮接聖(開)翠微門,掛彩緞,五色鮮明(閉)

千廝門,花包子,白雪如銀(開)洪崖門,廣開船,殺雞敬神(閉)

臨江門,糞碼頭,肥田有本(開)太安門,太平倉,積穀利民(開)

通遠門,鑼鼓響,看埋死人(開)金湯門,木棺材,大小齊整(閉)

南紀門,菜籃子,湧出湧進(開)鳳凰門,川道拐,牛羊成群(閉)

儲奇門,藥材行,醫治百病(開)金紫門,恰對著,鎮台衙門(開)

太平門,老鼓樓,時辰極準(開)人和門,火炮響,總爺出巡(閉)

定遠門,較場壩,舞刀弄棍(閉)福興門,溜跑馬,快如騰雲(閉)

東水門,正對著,鯉跳龍門(開)

大家數一下沒有,是幾開幾閉?...對,正好是九開八閉,符合九宮八卦之數,真是玄學高深啊。

十七痤城門各有不同的建築特色。其中開九門的建築規模都比閉八門大。有的還附有瓮城。瓮城是附於城門之外的小城,又稱月城,用於掩護,便於防守。有瓮城的城門 ,城門的名字橫書在瓮城的站上,而城門上則另外橫書四字,概括此門的作用,位置或氣象。十七座城門如今僅遺存有東水門和通遠門,其它城門隨著城市的建設與擴展,都已拆除或被埋在馬路下。然而人們對九開門印象很深,許多城門名字沿用至今。其中,通遠門已由重慶市、區政府保護性開發成古城牆公園,極具參觀價值。各位如要了解重慶的古文化歷史不妨去走一走,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