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導遊詞4篇

各位遊客:

歡迎諸位來北戴河旅遊,祝各位在北戴河度過一段輕鬆愜意的時光。北戴河的藍天白雲、碧海金沙、青松翠柏、綠樹紅牆,會讓您流連忘返,終生難忘;北戴河深厚文化積澱,會讓您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傾聽那流傳千古的故事,回味那餘韻無窮的篇章。北戴河一本厚厚的書,氣勢恢弘,博大精深;是首長長的歌,流光溢彩,韻味綿長。請您靜靜地聽,我給諸位細細地講。

北戴河是秦皇島市的一個區,面積不大,70.3平方公里;人口不多,只有6萬居民。但北戴河的美麗和神秘,卻撥動了古今中外多少志士仁人的心弦。千古一帝秦始皇,雄才大略漢武帝,志在千里曹孟德,一代明主唐太宗,在這裡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康有為、徐世昌、朱啟鈐、張學良等風雲人物,在這裡上演了一出出歷史活劇;新中國三代領導人毛澤東、鄧小平、xx和他們的戰友們,在這裡做出了許多關乎國家命運的重大決策。從19世紀末到1948年北戴河海濱解放,全世界幾十個國家的傳教士、外交官員、富商大賈、學者名流,在北戴河修建了719棟別墅,為後人留下了一個蔚然壯觀、風格各異的世界建築群。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央和各部委省市在北戴河興建了200多家休療養院。改革開放以來,每年都有數百萬遊客,來北戴河休閒度假、旅遊觀光。人們禁要問:為什麼北戴河就有這么大的吸引力,XX多年來,讓一代又代的帝王相、風雲人物,夢牽魂縈,頂禮膜拜?讓一批又一批的旅遊者,蜂擁而至,只求一睹風采呢?這都因為北戴河的美麗。美麗的風光,吸引了無數風雲人物;風雲人物的到來,又為它平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神秘的美麗,使美麗更富有吸引力。

北戴河的美,首先美在它的海。在18.8公里的海岸線上,沙灘和礁石,相互交錯;海灣和岬角,依次排開。沙灘鬆軟潔淨,堪稱北方第一。礁石造型奇特,引人無限遐思。海灣淺淺碧水,浴場沙軟潮平。岬角拔地則起,觀鳥觀日出,此處最富吸引力。大海的開闊,教給我們學會寬容;大海的博大,激勵我們不斷追求。大海是我們的朋友,大海是我們的老師。人類來自大海,大海是人類永遠的故鄉。

北戴河的美,還美在它的山。天下的山,有的以高大雄偉而聞名,有的以挺拔險峻而著稱,要想攀登它們,不是對生命極限的挑戰,也是對意志體力的考驗。北戴河的蓮蓬山卻不同,它的海拔高度只有152.1米,它把高大雄偉、挺拔險峻作為能夠實現的目標,卻把溫柔舒緩、平步青雲,作為不知不覺的過程。無論男女老少,不必氣喘吁吁,慢慢走來,都能登上海濱最高峰,眺望方圓百里山川大海的旖旎風光。蓮蓬山公園是一個有著80多年歷史的森林公園,奇石異洞、青松翠柏、亭台閣榭、鳥語花香、把蓮蓬山裝點成一個有著鮮明個性的綠色,一幅氣象萬千的絢麗畫圖。

北戴河的美,更美在它的環境。北戴河常年保持一級大氣質量,城市森林覆蓋和人均占有的綠地面積,都居全國前列。北戴河是世界著名的觀鳥地,是我們第一個候鳥保護區。“北戴河濕地”被納入“國際濕地保護網路”。這裡能見到409種鳥類,占我國現存鳥類的40%。鳥類是最有權威的自然環境鑑定師。鳥類選擇的棲息地,必定環境質量最好。北戴河優美的自然環境,是大自然的造化,也是當地居民世世代代盡力保護的結果。

北戴河的美,是四了的美。它受海洋氣候的調節,春光明媚,鳥語花香;夏無酷暑,水碧沙明;秋高氣爽,蟹滿魚肥;冬無嚴寒,靜謐安祥。良好的氣候條件,使北戴河成為四季皆宜的旅遊勝地。北戴河是我國旅遊業的發祥地,它最早開發於光緒十九年(1893年)。被稱為東亞避暑勝地。

北戴河屬於全國人民,屬於全世界,是地球母親賜予的豐厚的禮物,是東西文化交流的智慧結晶。

荊州古城旅遊景點導遊詞
景點導遊詞(2) | 返回目錄

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將參觀著名的荊州古城。

“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荊州”。一提起荊州,您一定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小說《三國演義》中劉備借荊州、魯肅討荊州、呂蒙襲荊州、關羽失荊州那些膾炙人口的三國故事,一百二十回《三國演義》,就有七十二回的內容涉及荊州。千百年來,到荊州古城探詢三國歷史煙雲陳跡的憑弔者、訪古者、探幽者絡繹不絕。作為大家的實地導遊,我很榮幸能夠借這樣一個機會把荊州古城逾兩千年來演變和發展的歷史畫卷展現給大家。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荊州城東門外,大家面前的這條幾十米寬的河流就是護城河,在打仗之時,它是抵禦敵人攻城的一道天然屏障,而如今在這條河上,每年都會舉辦隆重的國際龍舟邀請賽。入城之前,首先請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荊州古城的歷史背景。

荊州城,又名江陵城。是目前我國南方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也是1982年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荊州古城牆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XX年時,以荊州古城為中心的荊州市又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回顧荊州的歷史,可以說與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緊密相連。大家都知道,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黃帝和炎帝部落合併統一華夏後,“割地布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荊州即為這古老的九州之一。

“荊州”這個名稱,最早見於戰國時期的典籍《尚書?禹貢》中的“荊及衡陽惟荊州”,當時荊州的區域面積是很大的,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便是興起於荊州域內。據史料記載,周莊王八年(即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將都城遷往今天荊州城北五公里處的紀南城,楚國在此建都長達4XX年,前後經歷了二十個國王,創造了與黃河流域中原文化輝映並重,並可與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相傳楚成王(公元前671至525年)在位時,為了畢覽長江勝景,在荊州城區建設了“飛樓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趙千娥眉”的諸宮和宮船碼頭,這諸宮和宮船碼頭就是今天荊州城的雛形。秦昭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278年),秦國名將白起率兵攻打楚國,占領了江漢之間的地域,秦隨即在楚都設南郡,為當時全國三十六郡之一。後來,秦又在今天荊州城的地方設立江陵縣,“以地臨江”、“近州無高山,所有皆陵阜”,故稱“江陵”。公元前1XX年,漢武帝建立荊州刺史部,為全國為十三州之一,從此,荊州開始成為行政區劃的名稱。

自秦漢以後,荊州成為歷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鎮,一直是州、郡一級治所,有的朝代還曾在此建都立國。三國時,這裡是爭霸的要津,孫劉聯合在赤壁一戰大破曹軍,劉備遂於次年向孫權借得荊州,並以此為根基迅速發展蜀國勢力。此後,東晉末年的安帝,南朝時的齊和帝、梁元帝、後梁宣帝,隋時的後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國時的南平國王等,先後有11個紛爭王侯在此稱帝(王)建都,長達100餘年。唐代的荊州是陪都,稱“南郡”,與長安城南北呼應。宋朝建立後,於此置江陵府。元初改江陵府為上路總管府。明初又改設荊州府。清代則沿用明朝制度。民國時,荊州屬湖北省第四行政都察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荊州城是湖北省荊州地區專員公署和江陵縣人民政府機關所在地。1994年,原荊州地區和沙市市合併成立荊沙市,1997年更名為荊州市,荊州城為荊州市六縣市二區的荊州區所在地。

荊州城地處天下之中,江湖之會,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諸葛亮曾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漢代以耿直忠烈聞名的宰相李固,三國名將關羽、周瑜、呂蒙、陸遜,晉代文武雙全的大司馬陶侃都曾鎮守過荊州;晉代詩人謝靈運、鮑照,唐代開明宰相張九齡、張柬之,大文學家韓愈、元稹以及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等著名歷史人物,也都曾在荊州擔任過大小不同的職務。此外,歷代的許多次重大農民起義,也都把荊州作為重要的攻奪目標,如西漢末年的王匡、王鳳,唐末的黃巢,元末的陳友諒,明末的李自成和張獻忠等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都曾攻占過荊州城。

除了是軍事要地,古代荊州城的經濟與文化也是非常活躍和繁榮的。由於交通便捷、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物產豐富,早在西漢時期,它已發展成為全國十大商業中心之一,名列南方五郡之首。南北朝時,便成為“長江中游第一城”,與下游著名的商業城市揚州齊名,史稱“江左大鎮莫過荊、揚”。雖然在西魏時期曾一度毀於戰難,但到中唐又逐漸恢復繁華且其規模約十倍於以前,所以荊州城在當時被定位“陪都”,與長安、洛陽並稱。

·天門旅遊景點介紹 ·大水井旅遊景點介紹 紅樓旅遊景點介紹 ·木蘭天池旅遊景點介紹 ·武漢長江大橋旅遊景點介紹荊州是楚文化的中心,是“鐘鳴楚天”的音樂、舞蹈之邦,享有“惟楚有才”的盛譽。千百年來,這裡文化昌盛,人才輩出,孕育有楚國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宋代“小萬卷”朱昴等一大批江陵才子。在政壇,從荊州走出的宰相有唐代劉洎、段文昌和“一門三相”的岑之本、岑長清、岑羲祖孫三代,最為著名的是明代宰相張居正,他力主革除弊政,發展經濟,在當時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為後人所崇敬。同時,荊州城旖旎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還吸引了歷代眾多知名文人志士前來觀光遊覽、詠詩會友,漢代的司馬遷,魏晉南北朝的王粲、陶淵明,唐代的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劉禹錫、李商隱、杜牧,宋代的蘇軾、陸游及明清的袁宏道、王士禎等都曾遊歷過荊州城,並留下大量的詩文佳作,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李白《下江陵》一詩中“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絕句了。 3

好了,說了這么多,大家對荊州古城的過去一定有了進一步地了解吧。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來看看現在的荊州城裡到底是個什麼樣子。請大家緊跟著我沿著右邊的人行道上城,左邊是馬道,如果您留意的話,就會發現砌成馬道的磚上刻有文,這就是荊州古城牆上極為珍貴的銘文磚,又叫文磚,它們記載了歷代修建荊州城牆的漫長歷史過程,反映了荊州所管轄的行政區域的變遷狀況,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相傳在漢代荊州就築有正規的城牆,後經蜀將關羽、東吳守將朱然和東晉荊州刺史桓溫及梁元帝等12次維修擴建,使荊州城更加堅實壯闊,但這都是土城牆。據史料記載,荊州最初的磚城牆始建於五代十國時期,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出於割據荊州自立為王的目的,於公元9XX年動用十幾萬軍民大修荊州磚城牆,築城的磚不夠,就下令四處挖取墓磚,方圓五十里內的墳墓盡遭挖掘。據說城牆築成後,每到深夜,牆上便遊蕩出無數的磷光,看上去像“鬼火”,令人毛骨悚然。北宋末年,因“靖康”戰火焚燒,城牆大毀。到了南宋時,荊州安撫史趙雄為了加強荊州防禦,上奏淳熙皇帝準許,於公元1187年大興土木,在11個月的時間內重修起磚城牆,還在城牆上建造戰樓一千餘間,這次築城的磚為政府下令燒制的“專用城磚”,磚上有責任銘文,但沒有年號記載。後來,元兵攻占荊州城,忽必烈下令將城牆全部拆除。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再次依舊基修復,並在城周開掘護城河。明末張獻忠率領農民起義軍攻進荊州城後,城牆又被憤怒的義軍所拆除。直至清順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第三次在舊基上築起城牆,這就是留存至今的荊州古城牆。城池構築十分堅牢,為了防止城牆因水侵腐蝕而下陷,城牆基腳全部用條石壘砌,牆面均用石灰糯米漿灌縫,儘管曾遭三毀三建,且歷經三百多個春秋寒暑,該城牆依然保存完好。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和當地政府對荊州古城進行了重點保護,對荊州城及周邊環境加以改造、整治、修繕和擴建,修建了內環道和外環道,疏通治理了護城河,在東門外和新北門分別建起了鳳凰廣場和天問廣場,使荊州古城更加美麗、雄偉、壯觀,這就是各位今天看到的荊州城古老而新鮮的面孔。

另外,據專家考證指出,到目前為止,荊州城牆上發現最早的、有年號的文磚是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此磚比新華社報導的、在萬里長城上發現的萬曆年間的文磚要早2XX年。更令人稱奇的是,從文磚上記載得知,這些磚不僅僅出自江漢平原,還有的來自省內其他地方及省外的湖南、陝西、江西等地,由此可見當時築城工程之巨大。古代築城,還體現出一種質量管理的思想,歷代建築或維修城牆所留下的或詳或簡的責任銘文,實際上都是一種公開的責任狀。從城磚上文記載的內容看,是十分細緻嚴格的,除了記錄有制磚的時間和地點外,還有關於監造人、制磚人、燒窯人、制磚費用、承擔者姓名和具體負責的地方官員的詳細銘文。可見在當時修築荊州城牆時採取了“全民動員、上下動手、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的做法。荊州之所以在古代一直被譽為“鐵打的荊州”,與這種“責任制”是分不開的。這也是我們今天需要從先賢那裡學習和借鑑的。

大家仔細的觀察這些文磚,細心的朋友還會發現在文刻法上,既有陰刻,也有陽刻,還有陰陽兼刻;在書法體上,既有行書,也有楷書;在的寫法上,則既有繁體,又有簡化。因此,這些文磚還有重要的藝術研究價值,值得進一步開發和利用。

現在,我們登上了東門城樓,憑欄遠眺,遙想關羽當年,朱顏長髯,手握青龍偃月刀,您是否也壯心勃發,能夠體驗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豪情呢?

從空中鳥瞰,荊州城牆就像一條游龍綿亘在水泊湖沼之中,呈不規則的橢圓形。整個城牆東西長3.75公里,南北寬1.2公里,周長10.5公里,城內面積4.5平方公里。城牆高8.83米,頂面寬3至5米不等,底座寬10米左右。城牆上建有城垛4567個,炮台26個以及藏兵洞4個。這些都是古代戰爭防禦進攻的工具。

荊州古城共建有六座城門,東北各兩座,西南各一座。東門名叫寅賓門,小東門名叫公安門,大北門名叫拱極門,又名柳門,小北門名叫遠安門,南門名叫南紀門,西門名叫安瀾門。每座城門的名稱都與荊州的地理、歷史和習俗有關,如小東門,當年劉備把油江口改為公安,迎娶孫夫人後乘船回荊州,在此門下舟登岸進荊州城,故名公安名;又如大北門,古時候城北有通往京都的大道,仕宦遷官調職時,皆出此門,官員友朋送行時,在此折柳相贈,故又稱柳門。為什麼古人不折桃李,卻偏要折柳相贈呢?這可是有來由的,據史書記載,我國自漢代起,親友臨別時折柳相贈漸成習俗,是因“柳”是“留”的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留戀”之意。除小東門之外,其他五座城門均有閭門,為二重門,二門之間有瓮城,二重門各設一個木質對開門,木門內還有一道10厘米厚的閘板,以防水患。此外,六座城門上原來都建有城門樓,東門城樓叫賓陽樓,小東門城樓叫望江樓,大北門城樓叫景龍樓,小北門城樓叫朝宗樓,南門城樓叫曲江樓,西門城樓叫九陽樓,由於朝代更替,歷史變遷,加上戰火的破壞,原有的城樓除大北門上的景龍樓為清朝道光十八年(即公元1838年)重修保存至今外,都已不復存在了。我們現在所在的東門賓陽樓,是國家為了發展荊州旅遊事業,修繕和保護荊州古城於20世紀80年代撥款仿古重建的。

荊州城內外還零星散落著一些歷史遺蹟,也是值得大家前往一游的地方,如城內的開元觀、玄妙觀、鐵女寺、文廟、關帝廟,城外的太暉觀、關公點將台、張飛一擔土等,除了城牆和這些歷史遺蹟外,在荊州城內再難看到古老的建築,取而代之的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隨著時間的推進,昔日荊州城內的小街小巷也有寬闊的馬路代替,形成縱橫交錯、井然有序的公路網。為了適應現代交通工具的需要,在東、南、北三面的城牆上又開鑿了適合公車輛通行的三座新城門,使今天荊州城的城門變為了9座。荊州古城內四處透射著現代氣息,商業氛圍非常濃郁,大型的商場有荊州商場、荊州百貨大樓、荊州華聯商廈、荊州楚天大樓等,在這些商場裡各類商品應有盡有,如果您想購買一些荊州的土特產品帶回家作為紀念或饋贈親朋,我在此可以如數家珍地把荊州風物介紹給大家,請大家用心聽好嘍:在聚珍園這座有著百年歷史的老飯店裡可以買到正宗的江陵八寶飯,在荊州百貨大樓里可以買到香酥可口的江陵九黃餅,在荊州絲綢廠里可以買到稱心如意的織錦緞、仿古綢等絲綢產品,在荊州工藝美術廠還可以買到品種各異的仿古漆器……

好了,荊州古城的有關情況就給大家介紹到這兒了。現在給大家一刻鐘的時間自由活動,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南普陀寺景點導遊詞
景點導遊詞(3) | 返回目錄

各位團友:早上好!今天起了個大早,大家都辛苦了!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南普陀寺,它歷史悠久,始於唐朝,但由於多次被毀,又多次重修,所以整個寺廟的建築還是比較新。原稱為“普照寺”後被毀,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琅將軍在此重建寺廟,因與浙江普陀山一樣與供奉觀世音菩薩為主,又處於普陀山之南,所以稱其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臨濟宗派世襲主持,1924年改為十方叢林選賢制,選拔賢能之人當任主持,自那時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現任的主持是聖輝法師,南普陀寺廟的建築也別具一格,現在,就隨小張一同前往參觀一下吧!那我們所需要的時間為一個半小時。

各位來賓,現在請隨我一同入寺參觀,這是天王殿,1981年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所題寫的天王殿匾額。走進這天王殿,彌勒佛慈眉笑眼,耳垂雙肩,袒胸露臍,笑容可掬,似乎對每一位遊客都表示恭候光臨。彌勒佛出生於印度,後來出家拜佛為師,佛預言他將繼承釋迦牟尼為未來佛,在五十七億六萬年之後在龍華樹下成佛,分三會說法,以其代釋迦佛說教之意。我們現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彌勒佛,現在中國大多寺廟裡供奉的是笑口常開胖彌勒像,他為五代時的契此和尚,今寧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雲遊四方,無憂無慮,常勸人信佛,且總是眉開顏笑,和善待人,因而人們也稱其為“布袋和尚”,後來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詞:“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不自識”,人們才醒悟他是彌勒佛的化身。

彌勒佛身後的是韋馱,他手持金剛杵是佛教中的護法神,據說,如果寺廟中韋馱著地的金剛杵表明這個寺廟是子孫廟,對外來的雲遊僧人不開放,最多可吃兩餐,不得留宿,如果韋馱將金剛杵橫放在手臂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十方叢林,雲遊僧人可以免費食宿,如果韋馱一手將金剛杵高舉過額,表示寺廟對雲遊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費用。

南普陀寺原先為子孫廟,所以韋馱的金剛杵是著地,後改為十方叢林,但這尊韋馱卻沒有更改外形,其實雲遊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費食宿的。

天王殿內兩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別代表風、調、雨、順,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意為調,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寶劍,意為風,西方廣目天王一手拿圓珠,一手拿蛇或龍,意為順,北方多聞天王手持一傘,意為雨。

現在我們走出天王殿,寺廟呈中軸線遞次向上,向左右對稱展開,現在看,左右兩邊分別是鍾、鼓樓!寺廟中一般都是晨鐘暮鼓!而鐘鼓樓第一層分別又供奉著地藏王菩薩和伽藍菩薩,正前方是大雄寶殿,這是寺院的主體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頂兩層躥角式的建築,綠瓦石柱,雕樑畫棟,屋上鋪琉璃瓦,殿頂繪有九鯉化龍、麒麟奔走、龍鳳呈樣等磁畫,色彩鮮麗,金碧輝煌。南普陀寺始於唐朝,在大雄寶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對聯為證,“經始溯唐朝與開元並古,普光被廈島對太武以增輝”,大雄寶殿中供奉著豎三世佛,分別是過去佛、現在佛與未來佛,中間的就是現在佛,即釋迦牟尼佛,據說真有其人,原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加毗羅衛國淨飯王的兒子,十九歲那年於四門出遊,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狀況,於是決心出家,以擺脫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終經過艱難的修行,在菩提樹下覺悟,就成為現在的釋迦牟尼。站在釋迦牟尼兩旁的是他兩個弟子阿難與迦葉,前面還有一尊千手觀音。在殿的後面供奉著西方三聖,中間為阿彌陀佛,左為觀音菩薩,右為大勢至菩薩。

在大雄寶殿的左右分別是十八羅漢,相傳當年羅漢傳入中國時只有十六羅漢,後加入了《法住記》作者慶友法師與此書的翻譯者玄藏。

各位來賓,這是大悲殿,供奉著觀世音菩薩,因為觀世音菩薩又稱為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所以稱為大悲殿,觀音原名觀世音、觀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給人與快樂,拔除悲痛。殿內供奉四尊觀世音菩薩,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雙臂觀音,端坐在蓮花座上,雙目垂簾,神態安詳。其餘三尊為四十八臂觀音,手上各雕一隻小眼,持多種神器,姿態各一。遊人香客必到此參觀朝拜。大殿原為木結構,八角三重飛檐,全以斗拱架疊建成,殿內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鐵釘。由於香火太盛這兒多次燒,所以等會兒要燒香的朋友請不要把香火帶到殿內,在殿外燒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經閣,為中軸主體的最高層,這閣建築頗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韻味,上為歇山式屋頂,下為西洋式架構,重檐雙層閣樓,上層藏經,下層法堂,二樓有寬敞的天台。這裡面藏著明末用信徒和沙彌刺血寫成的血經書,還有著名藝術家何朝東的作品白瓷觀音、緬甸白玉臥佛等等。

各位來賓隨我再往山上走,這兒有一個大佛,是閩南寺院中最大的一個,高4米多,寬3米多,是清光緒三十一年振慧所書。

現在請各位與我一同往回走,南普陀是全國佛教高等教育的基地,這是閩南佛學院,創辦於1925年,由當時南普陀的主持會泉大師為首任院長,他將佛學院作為改革中國僧侶的教育實驗園地,使之成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等學府,1937年抗日軍興,學院停辦,,1985年又正式復辦,由趙朴初會長重寫了院額,現設有男女兩部,男部在南普陀,女院在金榜公園內的紫竹林寺內,學院的每任校長都是由南普陀現任主持當任,所以現在的校長就是聖輝師。

各位來賓,看對面的普照樓,是專門供應素齋的地方,南普陀素菜以其清純素雅的獨特風味馳名中外,拋開了素菜仿製葷腥模樣的傳統,堅持素菜素料、素菜素做、素菜素名,其中有道菜名為“半月沉江”這是郭沫若先生所取的名,1962年郭沫若先生偕夫人來到南普陀寺,參觀品嘗素菜,他看過選單後便把菜名排列編成韻律詩句,邊吃邊打拍子唱,興致甚高,當端上當歸香菇冬筍麵筋湯時,見其一半香菇為墨色,一半麵筋為白色,宛如半輪月影沉入江底,於是便為這道菜取名為“半月沉江”。

黃河壺口瀑布旅遊景點導遊詞
景點導遊詞(4) | 返回目錄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臨汾旅遊。我是**旅行社的導遊員***,在這為期三天的堯都之旅中將由我和我們旅行社的資深司機**師傅共同為大家服務,希望我們的服務能夠給您的旅途提供方便,讓您游的舒心,玩的放心。

為了方便大家幾天的遊覽活動,我先將臨汾的基本情況給大家做個簡單介紹,方便大家隨後幾天的遊覽活動。臨汾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地處黃河中游東岸與太岳山之間,總面積2.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400多萬。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縱穿全市。這裡擁有點燃人類第一支火把的光榮,傳說黃帝時代的倉頡在這裡發明了漢,中國歷史上第一帝第一都均誕生在這裡。帝堯之都平陽就是現在的臨汾市(堯都區),春秋時期,晉國之都新田就是現在的侯馬市晉文公稱霸中原的基業就在這裡奠定。1953年挖沙時一鏟挖出個丁村,3枚人齒化石的出現填補了中國舊石器時代中期的那部分缺環,中國歷史好象在那時一下子也就完整了。

悠久的歷史,壯麗的山川造就了臨汾市許多著名的旅遊景觀。今天我們將要遊覽的就是號稱天下第一黃色大瀑布的吉縣壺口瀑布。

壺口,作為大禹治水“引山表木”的第一標記早已名垂史冊。她包含著我們先祖自強不息的精神,蘊藏著中華民族的豐富智慧,銘刻著古老的黃河文化印記。可以說,壺口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不見黃河心不死”,從臨汾出發,經過4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的遊覽車已經駛入壺口景區,大家請拿好自的隨身物品依次下車,注意安全。

進入景區,首先映入我們眼帘的是我左手方向的十里龍槽,龍槽是大自然的傑作,是滾滾的黃河水千萬年來沖刷切割的結果。由於壺口瀑布終年累月的向下衝擊因而在河床上留下一道深壕,而且每年都在加長,至今已有10里之遠,恰似一條匍匐在地的長龍,故名十里龍槽。

下面我們接著往前走,前面就是大家盼望已久的黃河母親的心臟--壺口瀑布了。我想大家都曾從90版的50元人民幣上一睹過了壺口瀑布的風采了,那當各位身臨其境時感覺又是如何呢?剛才在車上有為先生問我為什麼叫做“壺口”瀑布,下面就請大家一邊欣賞瀑布一邊聽我的介紹。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從高山流向大海,從遠古流到今天,是高高的巴顏喀拉山孕育了她。她向東流經四川、甘肅、寧夏,在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時由於受到了呂梁山脈的阻擋,轉南進入著名的晉陝大峽谷之中,上游數百米的水面當留到下游的龍王辿時,由於受到河床走勢的影響,滔滔河水驟然收斂成約50餘米,傾瀉在落差30多米的石槽中,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瀑布,看起來就像從茶壺中往外到水,故形象的稱她為“壺口瀑布”。

由於壺口瀑布的落差之大和水勢之猛,形成了她獨有的四大景觀:水底冒煙、彩橋通天、群龍戲浪、谷澗起雷。我們大家現在可以看到,水由於慣力跌入幾十米深的深潭中,激起數十米的水霧,這個景觀就是“水底冒煙”。有時天氣好時,遇上太陽光的折射,還會看見一條彩虹橫跨兩岸。

這些壯觀的美景,往往是藝術家、詩人們最愛捕捉的瞬間,偉大詩人李白就在這裡留下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的萬丈豪情。

接著往前,大家看到的這段跑道就是香港明星柯受良97年駕汽車飛越黃河時的助跑線。不知大家是否記得在柯受良駕汽車飛躍黃河不久後,在99年我們的黃河娃朱朝暉騎機車也同樣從這裡飛過了壺口瀑布的上空。現場10多萬觀眾和通過衛星收看的全世界30多億的觀眾都在第一時間看到了這又一飛躍黃河的壯舉。這挑戰自我,戰勝大自然的壯舉,展現了我們黃河兒子的英勇氣概。

如果大家細看腳下這黃河石岸,就會發現斷斷續續的摩擦痕跡,這就是壺口又一奇景,旱地行船的船道。在我國古代,黃河的商業作用非常巨大。明清時代的商品都是依靠黃河水運南下進行銷售的。但是每每商船到龍王辿時,由於壺口落差大,龍槽窄,水流急,貨船根本無法航行,只得用人力拉縴拖出水面,延山西一側拉過龍槽,再進入河中繼續航行。旱地行船時艄公們唱著船歌,縴夫們喊著號子,推、拉、牽、挽互相呼應,場面極其壯觀。因此,凡到壺口的人都渴望一睹黃河艄公“旱地行船”的絕活,可惜隨著運輸業的發展這個行當已沒什麼傳人了,在古渡的老鎮上只剩下兩位老艄公孤獨地生活在他們集體宿舍一樣的老窯洞裡,任青春同老鎮的繁華一樣漸漸消逝。

朋友們,今天的講解就先到這裡了,有人說壺口瀑布是可以觸摸的威風鑼鼓,是可以凝視的黃河大合唱。下面給大家30分鐘的自由活動時間,讓您盡情的融入這壯觀的景象中拍照留念,不過要提醒大家的是,大家不要太過靠前觀賞景觀拍照留念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和保護您的相機免受水霧的侵擾。願這次遊覽能給大家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

向海景點導遊詞
北京著名景點導遊詞
上海景點英文導遊詞
北京天安門旅遊景點導遊詞
普陀山景點導遊詞
海南天涯海角旅遊景點導遊詞3篇
雲南龍門旅遊景點導遊詞
蜀南竹海景點導遊詞
廈門火燒嶼旅遊景點導遊詞
五台山旅遊景點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