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第一學期德育工作計畫

5、重視實效,有針對性的開展各種教育實踐活動

沒有活動,就沒有國小德育;缺乏德育實踐,則不可能收到實效。各校要繼續加強文化校園建設,結合藝術競賽等努力提高文化校園的氛圍。積極開展各種富有趣味性的課外文體活動、怡情益智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豐富課外生活。開展 “珍惜生命、遠離毒品”、崇尚科學文明、反對迷信xx、學法用法等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與法制教育緊密結合起來,使二者有機統一,相輔相成。

加強社會實踐。各校根據實際情況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常規及節假日社會實踐活動,組織開放式學習,在參加和體驗現代農業、環境保護、自然生態、國防教育、科普實踐活動中增長才幹、陶冶情操。充分利用好葉場圍困站紀念碑、呂集烈士陵園等教育基地,確保每學年10天、開展卓有成效的德育實踐活動。

舉行各類教育活動時,必須制定詳細的書面活動方案和安全應急預案,明確職責。大型活動報上一級主管部門審核、批准、備案,確保活動安全順利實施。

三、廣泛開展五大系列主題教育活動

1、積極行動,開展“關注心靈、快樂成長”陽光心理主題教育活動。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針對我縣青少年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以“關注心靈,快樂成長”為主題,以“陽光心靈,健全人格,優美環境,和諧校園”為宗旨,以“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少數有心理困擾的學生”為工作原則,通過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團體輔導、個體諮詢,培養學生良好的身心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卡”,向班主任、任課老師和家長、學生自身了解情況,參照數據,開展有針對性的普及教育,預防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發生事故;開展“陽光好夥伴,成長手牽手”學生心理社團建設活動,要與“學生成長夥伴制”的推進工作結合起來,在學生中組建心理社團,發揮夥伴的影響,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互相教育,互相疏通,擴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傳播渠道;開展“唱響童謠”主題活動,發動教師、學生編寫與心理健康相關的詩歌,結合省編新童謠的傳唱活動,用琅琅上口、符合學生特點的童謠,強化教育內容;開展“傾訴心聲、共建和諧”主題徵文活動;召開“與陽光作伴、為心靈導航”主題班會,針對學生成長、學習、生活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每月利用一次班會時間,作為心裡健康教育主題班會,帶領學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學生學會助人自助;舉行“健康快樂有效學習”大型團體活動,針對學生學習壓力大、考試焦慮情況嚴重等問題,組織一線骨幹心理教師與學生進行面對面地團體諮詢,幫助他們擺正心態,緩解壓力;舉辦“身心健康教育校校行”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活動,面向學生、教師、家長舉辦不同類型的講座,引導學生進行提高心理素質的有關技能的訓練,促進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生存質量,幫助家長了解科學教育方法,最佳化親職教育,讓教師、家長以自己健康的心態和良好的行為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作,要持之以恆地開展下去,此次主題活動,要作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重要任務,列入學校整體規劃。一要做好宣傳發動工作,明確活動意義,提高認識,形成良好氛圍,結合校內外力量,創設關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二要抓好實施工作,各校要圍繞主題,結合實際,制定規劃,開展活動,注重效果。三要鞏固檢查,中心校將組織人員通過各種形式對該工作進行檢查,並進行評優。

通過該主題教育,幫助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學會調適心理的方法,樹立“陽光自己每一刻,關愛他人每一天,健康幸福過一生”的意識。

2、開展“德行校園,從心做起”感恩系列活動

為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營造濃厚的尊師重教氛圍,引導全社會關注教育,在全鎮國小開展“德行校園,從心做起”莘莘學子匯報母校、回報教師感恩系列活動。組織學生圍繞活動主題為教師、為母校書寫“感恩卡”,形式自定,不超過300字,並於11月9日前上報中心校評選。開展“我給老師鞠個躬”、“我向校長道聲謝”活動,通過組織舉行一次感恩儀式,學生、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互動,學生向老師表達感恩之心,老師向學生傳述殷切希望。舉行“感恩報告會”,邀請成績優秀學生及其老師、校長、家長介紹他們教育的方法、成功經驗和成功後面辛勤奮鬥的精彩故事,讓更多的學生懂得勵志進取、發奮圖強,讓更多的家長樹立科學教子觀,掌握有效科學的教育方法。

3、開展勵志教育活動

開展勵志教育旨在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