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2011-2012學年度下學期德育工作計畫

本學年政教處工作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為指導思想,圍繞學校工作總體發展目標,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立足於“為每一個學生創造美好未來”的辦學理念,努力營造學生、教師、學校三位一體共同成長的平台;以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為契機,切實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理想教育;抓住培養學生“學會做人”這條主線,以主題班會、團體活動為有效載體,促進不同層次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行為習慣、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和創新性。以精神激勵、文化引領、內涵發展、精細管理促進學校德育工作進一步發展,逐步形成我校德育教育特色。

一、工作目標:

根據本學期學校工作要點,結合上學期政教工作總結、反思與新學期政教工作思路,在學校黨支部和校委會的領導下,切實加強與年級組、班集體的緊密聯繫,加大常規管理力度,強化德育工作。

以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為契機,開展靈活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深入進行革命歷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改革開放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以建設更加富強的祖國為已任的使命感。

努力搭建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網路平台,積極開展以家訪為基礎的校本調研,讓家訪回歸學校工作常規。

發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解決學生髮展性心理問題,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他們健全成長和發展,達到良好個性的形成。

加強表彰與考核力度,最佳化班風、學風、教風、校風,構建安全和諧校園,實現學校德育工作良性循環。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1、深化教育改革,拓寬德育教育渠道

(1)加強德育隊伍建設,營造全員育人氛圍。

定期召開班主任例會,加強班主任培訓工作,建立常態性學習機制,提高班主任駕馭本職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增強班主任履行職務行為的執行力。組織班主任學習相關管理理論,提供相關資料供班主任自學。充分發揮優秀班主任的引領作用,定期開展經驗總結與交流,提高班級工作水平和品位。加大班主任工作研究力度,每學期每位班主任上交班級工作感悟一篇,進行主題班會和心理健康課評比和探討,充分利用校園網路資源,開設班主任部落格,舉辦班主任網路沙龍,交流體會、切磋方法、互相促進、共同提高,努力引導班主任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變,管理型向研究型轉變。健全班主任工作評估體制,進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方案》,提高班主任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有效促進班級工作管理力度。

加強校園德育環境建設,提升教職工德育理念。抓學習,重師德:配合學校組織教師進行新《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學習,確立和弘揚“忠誠事業,關愛學生,追求卓越,崇尚榮譽”實中教師精神,倡導“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高尚風範,樹立實驗中學新的形象。抓管理,重參與:充分發揮《教職工考核積分評價》促進作用,擴大德育工作隊伍,讓人人爭做德育工作者,發揮一切德育職能人員的作用,做到隨時、隨地、隨人、隨事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把課堂與相關活動作為德育工作的主陣地,發揮各學科教學的德育作用。抓規範,重關愛:認真學習教育法規,增強遵紀守法、依法施教的自覺性,提高教師科學育人的水平。堅持說教與身教相結合、耐心教育與嚴格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全面關心、愛護學生,構建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

加強政教處與各處室、團委、年級組的工作協調和配合,增強德育教育活力。

充分發揮團隊工作的作用,擴大班幹部的影響力。團員、班幹部在學生中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他們應該是同學的榜樣。要定期對團員、班幹部進行培訓,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引領作用,使他們帶動更多的同學一起進步。

進一步加強政教處處室工作人員管理。加強處室工作人員的師德師風學習和德育教育管理理論學習,認真執行處室考勤制度,落實處室人員職責,讓每一個人各盡其能、各司其職,充分調動其積極性與主動性,團結協作共同做好處室各項工作。

(2)搭建家校互動平台,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重視家庭、社會與學校教育相結合,抓好家庭、社會與學校“三位一體”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舉辦家長學校講座,定期召開形式多樣的家長會,開展家教交流。

成立家長委員會,以宣傳學校可持續發展策略,讓家長理解學校,關心和扶持學校發展,積極參與學校管理,為學校發展出謀劃策。家長委員會可組織家長對全體教師以及學校工作進行監督,反饋廣大家長要求,並通過健康有效渠道提出合理化建議,讓學校及時了解家長的心聲。積極帶領廣大家長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以及家長學校的活動,促進學校與社區、家庭建立更加密切的聯繫。

讓家訪回歸學校工作常規。積級開展以家訪為基礎的校本調研,完善家訪制度,採用有效措施使家訪納入老師工作的基本範疇。通過形式不同的家訪,做好學生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促進老師、家長、學生之間的相互理解,架起理解的橋樑。利用不同形式,溝通學生在校和家庭情況,提出學生在家、在校的學習生活常規要求,使學生在教師、家長的指導下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