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總結:營造德育氛圍,揚起德育風帆

四、開展形成多樣的活動,加強德育工作實效性

1、舉行學雷鋒見行動的活動

全校七年級學生由團支部帶領到倉埠街道各街道主要幹道打掃衛生,培養學生愛勞動的好習慣,體會為他人服務的快樂。我校七(2)班張衡、劉劍同學在校門口拾到錢包一個,內有一張失主職業證、一千多元現金和三張銀行卡,兩位同學拾到後立即交給班主任,通過身份證學校迅速聯繫到了失主。

張衡、劉劍兩位同學拾金不昧,體現了我校學生關心他人、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和良好的道德品質,為全校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2、“清明節掃墓” 了解抗日歷史  激發愛國熱情 

3月19日,我校德宣部、政教處、團支部同七年級組共同組織了一次以“了解抗日歷史,激發愛國熱情”為主題的團隊活動。

在整個活動中,柳校長高度關注,陳副校長極為重視,杜主任合理安排,團支部細密組織,全體七年級班主任精心籌備,就連在外調研的張副校長也全程關注,讓人倍感欣慰。整個活動開展得井然有序。在林家大灣抗日紀念碑前,老書記30分鐘的講解聲情並茂,同學們聽得格外入神,毛立雲、胡蕾同學的感言讓同學們非常振奮,讓我們同聲吶喊: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接著的倒水河踏青活動也收穫不少:同學們燒、炒的出色能力讓我們高興;同學們無間的合作情感讓我們感動;師生間的互動然我們欣慰;平常學生沒有展現的亮點讓我們格外驚喜。我們高興之餘同感嘆:這些活動既鍛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增進了師生間的友誼,更讓孩子們學到了人生成長中最有用的東西。

讓我們珍藏記憶,也讓我們回味甜蜜。

3 、到敬老院慰部孤寡老人,我校一直把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優良傳統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XX年12月23日在新的一年即將來臨之際,我校柳校長、陳副校長、杜主任和團支部學生會30名學生幹部一同前往方楊福利院慰問孤寡老人,送去了400多元的慰問物品和600元的慰問金。

4、定期研製教育報告會,

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加強學校綜治維穩工作,推進平安校園建設,根據學校法制教育的總體規劃,我校於6月1日舉行了一場全校師生共同參與的法制教育及關工委工作報告會。

此次報告會是我校建設“平安校園、法制校園、和諧校園”主題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報告會上關工委汪主任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他緊密結合中學生思想認識實際,從如何預防青少年犯罪和如何避免受到傷害兩方面進行闡述;倉埠法廳周廳長和派出所的劉所長用生動具體的案例,深入淺出、有的放矢給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法制教育課,他們認真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並就在校學生如何防範擂肥、敲詐、遠離網咖等進行了透徹的分析和講解。鮮活的事例、生動的講演,催人奮進、發人深省,博得師生們陣陣掌聲。

最後柳校長作了總結講話,他要求全體學生通過今天的報告對照自己,提高認識,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自覺遵紀守法,做一個品行端正、知法守法的中學生。

五、打造多平台教育陣地,營造成人文德育氛圍

我校從建校到現在,一直試圖從多個角度,打造成德育教育的各個陣地,目前常用的陣地包括:(1)升旗儀式(2)晨訓(3)寢室文化(4)宣傳櫥窗(5)廣播(6)心理諮詢室(7)黑板報(8)《德育直通車》(9)班主任會等,讓處處都是教育地,德育無處不在。

六、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促進德育落實在實處

我校將德育常規管理工作分為出勤,紀律、衛生、班會,黑板報評比,寢室文化,兩操等等,將這些內容分別給政教處,團支部進行管理,量化與考核,每天檢查評分,每月進行總評比,給出“優良差”的等級評定,評價結果與津貼掛鈎。

學生每學期進行操行評定,素質評價過程是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班級教師評定,家長發表意見參與評定,最后綜合評價等級記入評價結果。

經過幾年的實踐,我校在加強教育的針對性、時效性和時代性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基本形成了以行為規範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為主要內容,以主體性專題系列教育活動為主要手段,以優秀班集體建設為主要載體,以多彩的社會實多樣的共建活動、豐富的社團活動等為主要方式,以高素質的班主任隊伍和學生幹部隊伍建設為保障的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探求德育工作的路上,我將始終不渝地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從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安全出發,從學校的校情出發,追求實效,為營造德育氛圍,創建和諧校園,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而作出自已應有的貢獻